船舶工程技术型人才培训探索

时间:2022-08-20 03:18:58

船舶工程技术型人才培训探索

面向船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制订实践教学环节中,强调课程项目实践环节设置结合船舶制造工程实际进行,例如根据现在船厂实际制造船舶实际工序的放样、切割、机加工、装配、焊接、检验等子工程项目。构建面向船舶工程专业人才的理论教学体系“2+1”高职船舶工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最突出的特点是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更强的船舶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因此,现代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传统高职船舶工程技术的课程体系设置有多方面的区别。传统高职船舶工程技术的课程设置是以传授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为主,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技术课、专业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等五部分组成,是先设置专业理论课程然后再设置专业实践课程的课题体系;“2+1”高职船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则是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能力的界定,强化六个学期的实训项目,再综合分析六个学期的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船舶工程相关专业知识,进而设置具体学期的对应课程。因此,现代高职船舶工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的设计,是先设计船舶工程实践课程,然后再确定船舶工程技术理论课程的专业体系。“2+1”高职船舶工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主线是“船舶工程专业技能的培养方案”,通过与船舶行业资深专家共同分析确定“船舶图纸设计”与“船舶建造工艺”两根支柱;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CAD、船舶原理、船舶设计基础等课程为“船舶图纸设计”服务;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船舶CAM、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造船生产设计、船舶检验等课程为“船舶建造工艺”服务。上述课程结构构成了现代高职船舶工程专业人才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专业素质要求专业知识架构的基本支柱;船舶设计、船舶建造和船舶检验是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三个基本模块;而数理、人文社科、计算机和外语是四块不可或缺的基石[1]。“2+1”高职船舶工程学生在前两年通过船舶工程技术理论学习、实验实训环节锻炼,已经具备一定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素养,为让船舶工程专业学生进一步达到从船舶图纸设计到船舶建造的有机衔接,最终达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还需要在船舶设计公司、船厂、船舶建造监理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轮换实习,以及顶岗实习毕业答辩。构建面向船舶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2+1”现代高职船舶工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校内的实践教学架构可以划分为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验、专业课程项目实训、创新实训4个层次。

专业认识实习包括到大中小型船厂参观,真实体会船体分段制造和船体整体制造的含义,例如我们专业老师组织10级船舶班学生到大型船舶制造企业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参观放样车间、成形加工车间、分段装配工位、58000DWT散货船从船台下水等认识实习,此外我们教师还组织学生到相对较小的造船企业例如泰州江北船厂参观600DWT船体整体制造、船舶舾装、船舶检验等认识实习。其目的是,通过认识实习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专业所要求的技能有了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专业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船舶原理实验、船舶设计基础等实验。主要针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高职船舶工程专业人才基本的船舶工程意识和船舶工程专业基础实践技能。专业课程项目实训主要包括船舶制图大作业、船舶钳工实训、船舶焊工实训、船舶放样实训、船舶装配实训、船舶焊缝无损检测实训等。主要针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及必须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具体船型的设计、放样、成形加工、装配、检验的顶岗技能。创新实训主要包括课外创新训练项目、学术讲座、SPD职业技能证书和江苏省船舶焊接竞赛等,在前面3个实践训练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以拓宽专业知识面及综合技能,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2,3]。构建面向船舶工程专业人才的渗透教育体系针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特点,以“爱生如子”的情怀,践行“大爱育人”的理念,培养学生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性高端技能型船舶工程专业人才,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渗透教育,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2+1”高职船舶工程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渗透教育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艰苦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振兴船舶制造工业服务的思想;2)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体魄、积极向上的心态,有不怕困难、意志坚定、勇于拼搏的精神,有胜任生产一线工作的心理准备;3)人文素质:关爱社会,关心他人,讲科学、讲文明、树新风,知荣辱、讲诚信;4)职业素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拥有造船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专业思想道德渗透教育是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渗透教育,想要打造“2+1”高职船舶工程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很难达到专业培养方向所期望的理想要求的,所以要抓好思想渗透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职业素质达到船舶企业要求,为学生未来就业和个人发展夯实基础。

校企强强联合造就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船舶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对于船舶工程专业教师而言,以具有高学历和在船舶制造维修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专任教师为主,即职称要求专业教师具有企业高级工程师和副教授及以上要求。同时,高职学院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的职称聘任、年度考核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度,对于没有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也应制定教师个人培养方案,并且实行教师企业顶岗轮换工位制度,形成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进而推动专业教师乃至整个专业群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校外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要求及其考核方面侧重点不同;校外兼职教师以船厂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为主。按照学校的规定给校外兼职教师核算和足额发放课时津贴,使得他们对学校的高职船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所付出的贡献得到体现,并且定期邀请船舶制造企业资深专家来校做学术讲座。

作者:徐步荣 曹元军 秦步祥 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服装机械机电技术刍议 下一篇:高职机电教育课程机制建设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