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上海古玩市场扫描

时间:2022-08-20 02:27:16

民国上海古玩市场扫描

民国时期上海古玩店有的以经营一项为主,较为专业;有的经营几项甚至许多项,较为庞杂。所有品类中,以金石(青铜器、石刻)、书画、陶瓷为主要大类。由于上海本身具有的中西交融、开放的特点,古玩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北京等其他古玩市场所鲜见的品类,如火花、邮票、紫砂、竹木牙雕等,甚至还有西洋艺术品。但是不管就潮流还是价值上论,这些都是古玩市场上有益的补充,因其门类较小,所以本文论述时仍以传统品类为主。

八方古玩齐聚上海滩――民国上海古玩市场的品类、货源

上海不是皇朝古都,历史上考古发掘也并不多,如此纷多的古玩从哪里来的呢?自清末开始至民国,中国一直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政府对文物保护管理松懈,艺术品文物流动非常迅速,古玩的来源大致有如下几种途径:

一、皇家收藏散出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皇家收藏的珍贵青铜器、陶瓷、书画逐渐流入国内外文物市场,一时市场上青铜、瓷器收藏火热。而这些器物在国外市场上大放异彩时,更加促进了国内洋庄生意的兴旺。此后,辛亥革命导致清朝倾覆,皇家以及皇亲国戚散出金银珠宝、古董字画更是数不胜数。连逊帝溥仪也嫌民国政府给的钱不够,编造“赏溥杰单”,偷偷地将1000多件文物带出紫禁城,带进长春伪宫小白楼。清宫外流珍品及长春伪宫佚出国宝引得大员们、收藏家们纷纷各施手段争购,进入角逐的还有京、津、沪的古玩商。

二、战争环境下各地收藏家、古玩商汇集海上以及部分旧藏散出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又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局部地区还有军阀混战,如1924年江浙战争。社会动荡,难民如潮,上海中西交汇、五方杂处的地域特点吸引着各地难民,尤其是清朝旧官僚和江南有钱人前往租界里寻求庇护。浙江的杭嘉湖地区以及江苏的南京、扬州、苏州等地一直是经济、文化重地,随着这些地区的藏家、古玩商的迁入,不仅为上海古玩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一并带来了扎实、严谨的治学之风,这更促进了古玩市场的兴盛发展。这些文人、古玩商携带的古董珍玩大大丰富了上海古玩市场的货源。此外,也有一部分昔日朝廷命官、收藏家等因为生活窘迫,相继变卖旧藏以度日,这也成就了市场的重要货源。

三、考古发现及带动的文物盗掘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3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所谓的探险家、考察队潜入中国边疆地区活动,以研究的名义掠走很多珍贵稀有的文物。中国文物在西方文物市场上引起收藏热潮,反过来促使国内的洋庄生意兴旺。由于政府管理不善,市场繁荣导致了各地出现无序的文物发掘甚至盗挖现象。其中以1898年安阳小屯村发现甲骨文和1900年敦煌石窟发现藏经洞最为惊人。此外,还有1901年陕西宝鸡斗鸡台出土青铜器、1923年山西浑源县李峪村出土青铜器、1927年陕西宝鸡斗鸡台党玉琨盗宝、1928年孙殿英东陵盗宝等等。大量惊世青铜器重见天日引得国内外古玩商、军阀争相抢夺。部分古玩商还定期去河南、陕西、山西寻购刚出土的生坑器物,大部分人都发了财。

四、古玩商主动寻货

古玩铺不全卖古董,也做一些工艺品的生意,所以古玩商要从各地进货以维持古玩铺的日常经营。上海市档案馆藏《上海古玩商业历史沿革》档案中关于同业货源有这样的概括“仿古新瓷皆产于江西景德镇,与古制者不相颉颃运销世界各国而得名。新刻玉器等制品,北京上海都有制作,而以北京较为工精细致,上海次之。象牙器北京、福建、上海、广东皆闻名,雕刻艺术各有专长。漆器多制于扬州、福建等地,亦有景泰蓝新制铜器及地毯,皆为北京著名手工艺品。刺绣来自湖南及苏州南京等地,陶器及石器大都制于洛阳,然上海间有一二造窑制造出品,迁于洛阳。”除去外地购货,古玩商也凭着个人眼力从旧货店和旧货摊上收买东西。

阶段不同,古玩市场上经营的品类潮流也不同。依时间先后,上海古玩市场上流行的品类分别为书画、青铜、陶瓷,彼此之间兴起时间常常交错融合。究其原因,首先,书画的热销绝大部分原因是清宫法书绘画散出,大批官僚、收藏家、古玩商争购引起。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清朝灭亡,新政府的官僚、财阀为了显示有学问,附庸风雅,争相买字画布置厅堂,尤其是“臣字款”的画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其次是上文已提到的民初至二三十年代各地遗址盗掘散出大量青铜器使市场上青铜交易频繁。最后,1941年日伪时期,因为上海的金融界人士和暴发户喜爱购藏康、雍、乾三朝官窑瓷器,古玩商纷纷迎合他们的需求,一时金石字画不再那么吃香。

古玩真假难辨――民国上海古玩市场的作伪

古玩市场繁荣的同时,市面上赝品也开始泛滥。在京沪两地,许多技术娴熟的手艺人专门生产赝品,许多赝品都惟妙惟肖,让人难以分辨。由于金石、书画、陶瓷是古玩市场的传统品类,所以仿造这三项的赝品最多。

一、青铜仿铸

青铜器的仿铸,自春秋战国就有。清以前以宋代仿制最甚,宋代的青铜伪器不仅数量多,且质量也较高。清末,地下埋藏、皇家收藏的珍贵青铜器逐渐流入市场后,导致青铜器买卖兴旺。利益驱使,作伪现象也迅速增加,使得清末至民国年间成为青铜伪造史上的极盛时期。

青铜器作伪不仅成为专门的行业,而且还形成了地区性的特色和优势,出现了“苏州造”“潍坊造”“西安造”和“北京造”。作伪手法繁多,有的用失蜡法整器伪造,有的伪造、拼凑铭文,有的在“熟坑”铜器上伪造铜锈冒充“生坑”,常常令那些文人学士们上当。惟妙惟肖的伪器也曾使一些大古玩商上当受骗,例如上海古玩行中名气最大的是做“洋庄”生意的“卢吴公司”,老板是卢芹斋和吴启周。卢芹斋坐镇国外负责销售,吴启周和外甥叶叔重在上海和国内各地负责“揽货”。1937年前后,吴启周从纽约回到上海,洪玉琳请他去看货并对他说有批货他买不起,只有卢吴公司才有本钱买。吴一看有商代的鼎、觥、卣等器物,觉得是一批能赚钱的好货,就花了5万美元买下。这批器物一拿回家,吴的外甥、后又成为其女婿的叶叔重就认出这是一批“苏州造”赝品。原来,叶叔重见假货好销,就与苏州的古铜匠刘俊卿合伙开了一家古铜作坊。几年后,这几件伪器居然骗了自己的舅父吴启周。吴干了这么多年的古玩生意,如今反被自家赝品欺骗,自觉脸上无光,从此不再经营古玩,改做绸缎生意。还有,民国24年(1935年),北京琉璃厂雅文斋二掌柜陈中孚,跑上海买卖古玩,从同行人手中买了件“商代熟坑鬲”。“北京造”传人张济卿指出陈买的是民初苏州周梅谷(1882~1951年)伪铸“苏州造”。当时,上海市场上的以苏州造较多,做工精细,表面颜色像真品,可是仔细研究会发现其地子发白闪亮,器物口沿、 棱角发硬,不如真品柔和,器物上的砂眼也不一样。

二、书画作伪

临摹是画家学习研究的一种方式。然而,当临摹成为欺人骗钱的手段时,便不为世人所容。清末以降,因为欣赏收藏书画的人士越来越多,供不应求,模仿近代名人作品的伪作泛滥成灾。与青铜器相似,书画也形成具有地区性特色的作伪,用收藏界的行话说,就是“苏州片”“扬州片”“绍兴片”“长沙片”等,另外还有“老城隍庙片”“广东货”“开封货”“后门货”等等。

近代名家中如任伯年、吴秋农、虚谷、陆廉夫、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善抒、张大干、吴湖帆等,他们的书画均有专人仿作。仿者或临摹真迹,或凭空臆造,或改头换面,其中有两位较成功的作伪专家,一个是江寒汀,一个是汤临泽。

江寒汀,素有“江虚谷”之称,制作虚谷的赝品几可乱真。20世纪40年代初期,江曾一度经济拮据,经画友张石园推荐,到当时位于复兴中路、重庆南路一带的六莹堂主人钱镜塘先生店里帮忙。开始时,为钱在装裱好的旧书画残接笔渲色,时间久了,就成了钱镜塘门下的一位雇聘画师。钱以收藏晚清及近代名人书画闻名沪上,收藏有不少虚谷作品。而当时市场上虚谷作品供不应求,于是钱就将家藏虚谷真迹张挂于壁间,请江等画家临仿。江是临仿得最出色的一位,几年下来便有了“江虚谷”之称。他曾为新光大戏院的老板夏连良仿制了几百幅假虚谷的画作为夏的收藏。解放后,很多伪作随着真迹一齐流入博物馆、美术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苏州市博物馆就藏有江寒汀作的假画。

汤临泽,一名汤安(1888~1967年),浙江嘉兴人。曾任上海《商务日报》副主笔、有正书局编辑,攻声韵文字学,擅长作伪,亦擅指导别人作伪,不仅制作假画,所制其他假古董亦出手不凡。收藏家谭敬与之友善,时正值英美古玩商一再请求谭敬将宋元古画割爱,有人献策,不如设法请专家模仿、临摹,幸而获售,可得巨金。谭敬意动,找来汤临泽,请汤聘请专家,并指导作假画的工作。汤氏请了许徽白、金仲鱼和郑竹友来到谭家,许氏擅山水花卉,金氏擅花鸟虫鱼,郑竹友书画兼长,而汤氏本人能刻印章,亦善墨竹。于是先从恽南田的山水花卉大册开始,谭敬作为监督,每日必备丰盛酒菜供应画家,计件论工。时上海已经沦陷,前后一年多时间,共作假画11件。后来经五马路古玩商洪玉琳、张雪庚牵线,谭敬与一位美国古玩商成交了16件古画,只有5件是真迹。当美商发现所购大半伪作,坚请退货,声称在香港法院以欺骗罪洪玉琳。洪遂逃回上海,适逢国内“五反”运动,他又涉及其他盗卖国宝案,终畏罪自杀。

三、仿烧瓷器

清代康、雍、乾官窑仿烧宋代官、哥、汝、钧釉瓷器和明代官窑瓷器不少,古玩行称之为“官仿官”。民国6年(1917年),北京德泰细瓷店刘勉之去景德镇烧造仿官窑器,这是“民仿官”的开始。紧随其后,天津锅店街同泰祥李春生也做仿制官窑瓷器。不同的是,德泰是给上层人物烧造一两件仿官窑精品,同泰祥则是批量生产,给北京的挂货铺、上海艾少记古玩商号,以及香港、哈尔滨、长春、沈阳、天津等地的古董商提供销售所需。其中有一件仿明永乐甜白釉高足杯,釉白如雪,造型优美,书有年款号,20世纪30年代末出现在琉璃厂雅文斋,被呼玉衡、徐震伯等行内明眼人看中,大古董商岳彬鉴定其为真品。40年代初,经岳彬二徒弟程长新在上海卖给了收藏家梁培。梁培认定那是件珍贵文物,一直收藏至20世纪50年代他去香港之时。

仿官名声不小,“民仿民”也能发财。继刘、李之后,上海的秦老大和秦老二在景德镇民窑烧制起了仿康熙民窑的单色釉瓷器,瓷器行人称之为“一道釉”,出口法国。民国10年之后,又大批向英、美、法、德、意、日、俄等国出口。兄弟俩在上海法租界开设秦祥兴瓷庄,景德镇有分号,专门烧造一道釉暗花瓷器。这路瓷器没年号、堂名、人名款识,而仿效康熙民窑的图案标记,在底部有如“柳叶”的标记。古玩老行家说,在东南亚一带这些瓷器的精品已经被收藏家误认为康熙年代的瓷器。秦家因大量向国外出口瓷器而致富,后来开起了瓷业银行,在瓷器行业中逐渐形成垄断,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趋向衰落。

责编 潇 然

上一篇:辽、金三彩与素三彩的比较 下一篇:法兰克福手工艺博物馆内的中国陶瓷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