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8-20 12:33:32

散文教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散文“教什么”和“如何教”一直是广大教师探讨争论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把握对文本,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多方引导学生自学,深入把握文本内容、品味语言,关注作品中作者所写的人物,这样就能就能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并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收获。

关键词:语文 散文 教学

当散文作品到底“该教什么”和“该如何教”这一难题摆到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时,散文创作和评论领域也发起了一场关于“散文的边界”的大讨论。散文教什么?这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现在却成了问题。语文教师教散文总习惯教授一句话――散文形散神不散。学生从小学读散文读到高中,根本不知道散文该怎么读。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散文是什么?散文一般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散文要个性化地抒写作者的性灵,表达作者内心的个我。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散文的基本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是什么?“课标”并没有明确告诉大家,这就需要教师们自我创造。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文本形成个性化、独特的、教学性的认识,然后督促学生也形成个性化的、独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师生基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鉴赏、评价及听说写的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确定方向,选择内容,教给方法;根据社会、国家意志向学生提出要求,督促和管理,使学生的学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老王》这篇散文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以直接的生活经验、间接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习惯和技巧快速解读文本。在课内与学生研讨了五个问题: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杨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老王对杨绛怎样?杨绛对老王怎样?杨绛为什么愧怍?这些问题一一落到实处,也就是引导学生解读了文本。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三个阅读层次:把握内容、关注形式、品味语言。首先,把握内容。阅读一篇写人散文,对所写之人、所写之事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例如;学习《老王》这篇散文,首先要把握作者在文章中写老王为作者做了几件事?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能很快找出三件事:送钱先生看病不愿意收钱,送冰比别人的大且只收一半的钱,送鸡蛋香油为了感恩。这是认知散文的基础。其次,关注形式。《老王》中送鸡蛋和香油是课文的关键点,我们要抓住描写进行分析。作者把善良的老王描写得如此丑陋,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作者的坦诚,十几年前作者内心的感受就是如此,所以作者就毫不保留地呈现给读者。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了解了描写,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创作风格。 再次,品味语言。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在《老王》送香油鸡蛋这个情节中,我们来品味“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这句话。经过分析,我们认识到作者当时并没有读懂老王,因此坚持给他钱,让老王最终的幻想破灭了。这就是作者当时的残忍!作者坦陈当时的言行,就是最好的反思与救赎。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关注作品中作者所写的人物,关注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个“我”。

首先,阅读写人散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以《祝福》为例,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祥林嫂是怎样一个人?从整体入手是散文阅读的关键,学生会很快发表自己的看法,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可以说,这是所有老师都能关注的基本点。

其次,阅读散文,引导学生关注显性的与隐性的”我”。例如《祝福》中“我”的形象与文本意义:“我”是见证人,“我”是个漂泊者,“我”是个逃避者,同时我也是个反省者。

文以载道,道在文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诚然,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必须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高中部)

上一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论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经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