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

时间:2022-08-20 11:02:20

糖尿病足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53例非糖尿病足患者,实验组为57例糖尿病足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两组在年龄、病程、SBP、2hPG、TC、TG、FIB、HbA1c、LDL-C、BUN、Scr、 mAlb/Cr及有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非糖尿病足;相关因素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因外周血管病变、局部神经异常及足部感染而引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组织或足破坏的一种病变,是T2DM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为5.2%~10.3%,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足因病程长、医疗费用高、治疗难度大及致死率高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双重压力[2]。探讨糖尿病足发病的相关因素意义重大,在及时发现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同时科学干预危险因素,加强糖尿病教育,进而有效预防及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糖尿病足患者53例,记为对照组,糖尿病足患者57例,记为实验组,实验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59.4 2.1)岁,Wagner分级情况为1级29例,2级4例,3级9例,4级10例,5级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56.3 1.2)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排除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影响糖脂代谢者,排除合并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者及高渗性昏迷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者,排除严重心力衰竭、严重肝肾疾病、肺栓塞及下肢血栓患者,排除痛风患者。

1.2方法 分别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其中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患病时程及体重指数(BMI),实验室指标包括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时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纤维蛋白原(FIB)、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素氮(BUN)、血空腹胰岛素(FINS)、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并了解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3]。

1.3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在年龄、患病时程、收缩压(SBP)、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纤维蛋白原(FIB)、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及有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上述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仅年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入回归模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足因致残率及致死率高成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明确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则有助于糖尿病足的预防。据报道[4],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周围血管病变、合并肾脏病变、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是否伴有足畸形、视力减退及足溃疡史等。

持续性高血糖可加速动脉硬化及神经损害,而血管及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与此同时,血糖持续偏高能加速机体消耗,增加感染率,阻碍溃疡愈合,因此,科学控制血糖能有效减小糖尿病足的发生。

血纤维蛋白原是引起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神经、血管病变及代谢紊乱,进而破坏血浆胶体状态,增加纤维蛋白含量,障碍微循环,影响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引起肢端缺血水肿,最终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在使用抗凝剂治疗的同时密切监测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能促进糖尿病足的治疗[5]。

同样,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亦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原因包括:作为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的一部分,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相一致;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增多,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低白蛋白血症,引起下肢水肿,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参与了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的发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肢体末梢神经功能障碍,足部生物力学改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或消失,容易引起下肢或足部皮肤受损而导致糖尿病足病的发生[6]。

综上所述,收缩压、血糖、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有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科学干预上述因素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倪伟锋,李霞.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02(12):4880-4881.

[2]李玉凤,王丽娟,马保兰.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41例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7(23):1863-1865.

[3]高雷,钱伟峰.糖尿病患者早期社区干预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8):2557.

[4]吴护群,陈戈,卢汶.糖尿病足的基础知识教育及防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05):572.

[5]张喜英,王涤非.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05):1629-1634.

[6]李莎,吕丽芳,钟晓卫.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10年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2539.编辑/哈涛

上一篇:4项凝血指标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 下一篇: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