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2-08-20 08:17:44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们针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自由阅读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文章的内容。阅读中的倾听和对话,就是读者和文本、读者和作者心灵的对话。这种心灵的对话,应该是自由的,而不是强迫的。在这种对话基础上的自由交流和讨论是更广范围内人们的对话,有利于每个读者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的熏陶。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读者阅读对话的深度和广度。在做课堂预设时,教师往往更多考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的推进,教学环节的衔接,而更多地愿意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来保证整个教学的完整性,殊不知,正是在一次次的演练中,孩子的自主阅读成为了一种形式。剥夺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就是剥夺学生的倾听和对话,剥夺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也就是放弃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的阅读,就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失去了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而是给予恰当的指导,为学生点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对保障阅读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生活化阅读等模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实践、情感认知与阅读知识积累相结合,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新课标要求,要充分尊重个体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观点,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观点,不要轻易打断,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吝啬你的评价,评价时给点热情,给点期望,同时又要指出问题,指明方向,一味的表扬和一味批评同样可怕。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教学《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会给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向学生传授以下一些阅读方法:一是目标阅读法。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大到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二是快速阅读法。

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阅读时不出声,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简化,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阅读时尽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文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三是以意逆志法。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小学课本中出现一些古诗、古代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意义的作品,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加深理解。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四是十目一行法。清代学者阮元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这是说精读之法。有的书要速读,那是为了快速摄取信息;有的书要精读,这是为了从内容到形式仔细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笔法、作者的旨趣。五是写写画画法。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指导的。一是指导学生学会组织。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我总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组织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在实践中,我都是采用学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二是指导学生学会协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谦让”;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三是指导学生学会帮助。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其次是“会帮助”。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四是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合作学习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

【参考文献】

[1]王红燕.《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6):129-130

上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江苏高考物理试卷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