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瘤叠加白血病研究

时间:2022-08-20 08:14:57

实体瘤叠加白血病研究

患者男,15岁,主因“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牙龈出血半月余”于2012年12月27日入院,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皮肤未发现出血点、结节、皮疹,右侧颌下可及一花生米大小肿大淋巴结,质中,活动度可,触痛(+),胸骨压痛(-),心肺无征,肝肋下及边,脾肋下6.0cm,质中,触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6.3×109/L,血红蛋白76g/L,血小板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0.20,淋巴细胞0.36,幼稚细胞0.44。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粒红系受抑,原始淋巴细胞占95.5%,流式免疫分型:幼稚/原始B淋巴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约为91.7%,免疫表型为CD19+,CD10+,CD34+部分,CD117-,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3-,CD13-,CD33+少量,CD14-,CD64-,符合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del(9)(p22)[9]/46XY[1],BCR-ABL(P190)为0,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肋下2.0cm,脾肋下6.0cm,余无异常,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检查均属正常。诊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ommonB-ALL)。

予VCDLP方案化学治疗2周,复查骨髓示CR,之后预防性鞘注甲氨蝶呤(MTX)4次,原方案巩固治疗,巩固治疗第2周(2013年2月1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骶髂部疼痛,伴胸腹部皮肤散在红色疱疹,无触痛,且迅速增多。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9×109/L,血红蛋白129g/L,血小板计数213×109/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2,查双侧髋关节,腰椎CT未见异常。骨髓:增生活跃,粒系:37.2%,红系53.2%,淋巴细胞占9.6%,巨核细胞:5个。皮肤疱疹印片:可见巢状排列细胞。该类细胞体积大,核染色质粗,核仁明显似角化珠,胞质丰富,融合界不清,考虑癌细胞皮肤浸润。于19日晚出现牙龈渗血,查DIC:PT:27.6s,KPTT:不凝,FbG:0.567g/L,D-D:>0.5μg/mL,查血常规白细胞6.5×109/L,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计数113×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予补充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止血等治疗,效果不佳,出血症状进行性加重,皮肤疱疹明显增多,20日8:00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7×109/L,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计数18×1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4,中幼粒:0.04,复查DIC:PT:40s,KPTT:不凝,FbG:<0.5g/L,D-D:>0.5μg/mL,CT:20min30s,ELT:70分完全溶解,复查肝、肾功能明显损害,考虑肿瘤扩散明显,继发DIC,继续予激素、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止血及保肝护肾等治疗,心率加快明显140次/min,予强心治疗,21日9:00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皮肤紫绀,血压测不到,考虑ALL。第二肿瘤合并DIC、多脏器功能衰竭,予升压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1:00临床死亡。

ALL伴发癌比较罕见,本文报道1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0d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第二肿瘤(巢状癌细胞皮肤浸润),时间短,并非化学治疗药物引起,同时患者未行放射治疗,故推测为叠加肿瘤,1989年,Billroth首先提出重复癌的诊断标准,后经Warron和Gates补充,目前已得到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以下标准:①每种肿瘤必须是恶性;②每种肿瘤必须有独特的病理类型;③必须排除为转移性。重复癌按第一癌和第二癌发生的时间不同分为同时性(6个月以内)和异时性(超过6个月)两种[1]。故本病例属重复癌。实体瘤与化学治疗有关的白血病主要为ANLL,CML次之,ALL和CLL也有报道。

实体瘤叠合白血病的可能机制较为复杂,有的患者未用化学治疗也出现第二肿瘤[4]。推测可能发生机制为:①肿瘤患者免疫异常,特别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本身有细胞免疫异常,NK细胞活性,T4/T8比值下降,加上用放化学治疗等,更使免疫监视功能下降,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了条件[6];②与细胞遗传学异常癌基因的存在及被激活有关;③与共同的病因,如反转录病毒有关。近年来证实。反转录病毒为致瘤病毒,可诱发白血病、淋巴瘤以及乳腺癌等[7];④生活环境及个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均会导致再次发生肿瘤[8]。

重复癌预后差,本病例进展迅速,合并DIC,短时间内死亡。如何及早诊断及治疗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红娟 单位:山西省运城仁济医院

上一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下一篇:内部控制效率与审计师变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