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竞争视野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时间:2022-08-20 06:28:04

地方政府竞争视野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摘要:在对我国市场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便引入了竞争机制,这样一来,阐述了地方政府竞争,而且迅速发展到白热化程度,在任何一个方面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本文主要对地方政府竞争视野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争视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探究

一、前言

从整体上来看,区域发展是具有国际性普遍意义的问题,然而,区域经济差异又成为普遍经济现象。所以,区域经济发展,关于地方政府竞争进行探究具有以下几点价值:(1)在将和地方政府竞争进行比较研究后,能够使中西部地方政府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差距,进而切实提高政府核心竞争力;(2)在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地方政府核心竞争通过比较和分析,能够有效控制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差距,从而迫使他们找寻新发展途径;(3)各个地方政府竞争,能够使民族更加团结、社会发展更加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由此看来,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控制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二、地方政府竞争界定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发展,尤其是在实施分税制度后,地方政府竞争更加显著。将地方政府作为主导,追求辖区利益成为地方政府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然而,此种体现不只是纯粹的竞争关系,是经济主体间的一种竞争。在文章中,地方政府竞争指的是将地方政府作为主体,为人民提供相高质量的服务与公共产品,不断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只追求辖区经济利益,但是却完全忽略了实现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竞争行为。

三、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现状和特点

1.基本现状

(1)GDP差距。结合有关部门的数据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大地区人均GDP增长速率没有任何显著差别。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要比其它地区增长速度快得多,而且此种区域增长率差距都是非常大的。在实施改革开放后,因我国各地区经济都有明显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最快是为东部沿海地区。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结合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三大区域差距依然存在,并且这种差距依然在持续扩大。特别是在实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我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分别占东部地区的75%、66%;由此看来,东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相对较大。直到现在,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依然在逐步扩大。

2.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特点分析

(1)不平衡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由动态发展分析,指的是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有些地区增长速度较快,然而,有些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则是非常慢的;然而,由静态来分析,指的是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来说,则都是由上述两方面原因所造成的。

(2)多样性。由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予以分析,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东部和西部地区差距十分显著,再加上,此种差距依然在持续扩大;另外,由区域内部发展分析,各个地区省际经济不能同步发展,因此,必然会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因各个省份、自治区特殊性,导致此种差距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各种指标上。这样一来,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多样性趋势发展。

四、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分析,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一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例如: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结构等。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生较大差距的多个因素相互作用而得出的结果,事实上,地方政府竞争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与产生较大差距的一个根本原因。进而对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地方政府竞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机理进行深入探究。

五、有效控制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措施

1.利用中央政府权威有效规范地方政府竞争

为能够将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我国中央政府部门要制定强有力的政治权威,对其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居民提供更多公共物品等方方面面开始左手,从而更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

2.加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交流与合作

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分析,传统的基础设施发展落后、经济结构不够科学、发展能力偏低的现状未彻底改变,因此,很难缩小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针对此现状,我们只能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加强中部和西部地区交流、沟通与合作。

六、结束语

总体来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方政府竞争力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而我们只有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从而不断将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予以规范,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控制与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费太安:制度变迁中主体类型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12(4):34-36.

[2]张继良 张 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差距研究[J].统计研究,2009,7(12):94-96.

[3]王志凯 史晋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及原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6):143-145.

[4]旗晨亮 张 波:浅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态势[J].北方经济,2012,8(1):104-106.

上一篇:构建湖北特色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下一篇:从民工荒现象看中西部等偏远地区转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