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湖北特色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2022-07-31 01:11:57

构建湖北特色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特色。因此,应尽快研究出适合湖北省实际情况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改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从上世纪90年代始,人们越来越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相继开展了四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并在2008年2月正式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强调化石燃料使用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诱发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目前,国际上一些材料表示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并且由于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发展所带来的碳排放必然会增加,这必将对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而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在碳减排方面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处理好工业化发展和碳减排之间的关系,找到突破口,坚定不移的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才能使湖北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低碳经济评价方法背景

对于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方法,国外主要有综合评价模型、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动态能源优化模型、综合能源系统仿真等。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是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起来的非线性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各部门中投资和消费的模式,并重点强调了与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有关的短期波动性。其他模型也是国际上使用的对低碳经济进行评价的模型,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目前还处于理论研究之中。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基于物质流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和指标值综合合成法。本文拟用指标值综合合成法对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2.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量化性原则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考虑到可量化性的基本原则,这是由于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比较。这里的可量化性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纵向比较湖北省低碳经济随时间变化的发展情况,二是横向比较在同一时期湖北省与邻近省市如湖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在分别考虑各项指标评分的同时,笔者认为需结合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综合得分以更利于比较。

3.低碳经济评价体系设计

考虑到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特殊状况即在能源资源相对贫乏、重化工业结构特征十分明显、湖北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本文选取经济发展、碳排放、环境能源和社会人文等四个方面,共14个二级指标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包含人均GDP(万元)、GDP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个二级指标;碳排放指标包含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单位碳排放的产出三个指标;环境能源指标包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能源消费量;社会人文指标包含城市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业率等二级指标

4.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数据

本文通过对2000-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的整理分析,获得了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的所有数据如下表:

三、湖北、湖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为进一步了解湖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本文选取与湖北省发展模式相近的湖南省作为比较对象,采用上述方式及《湖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出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

通过对湖南、湖北两省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快速上升趋势,这说明湖北省近年来低碳经济发展良好,而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这说明湖南省低碳经济同样发展良好。湖南湖北近十年来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非常相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可见两省同为中部省份均积极相应政府号召,加速发展低碳经济,但湖北在2010年发展状况明显好于湖南,因此我们可以预测湖北在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可能会超过湖南。

四、结语

本文在建立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湖北特色,最后得出一个定量的低碳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并将近年来湖北省的发展情况与湖南作了比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付加锋 庄贵阳:高庆先砥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

[2]肖翠仙 唐善茂: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绿色经济,2011(1).

[3]卢玉玲: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4).

[4]陈文晖 马胜杰 姚晓燕:中国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9.

[5]李晓燕 邓 玲: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0(2).

上一篇:浅谈商业银行对公客户全面营销服务体系建设 下一篇:地方政府竞争视野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