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8-19 09:35:18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是市委立足巴中市情,准确把握区位特点和阶段特征,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是推动巴中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路径,更是促进南江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发展战略,必须将其落实到农业农村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一、构建大交通,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坚持以交通建设为先导,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突破农村发展的瓶颈,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1、积极支持大通道建设。全力支持广(元)巴(中)高速、乐(坝)巴(中)铁路、巴(中)汉(中)高速公路南江段的征地拆迁、青苗附着物赔偿等工作,使南江尽快并入国、省大交通网络,缩短与成都、西安的距离,融入成(都)西(安)经济发展圈。

2、奋力打通断头公路。加快省道s101线县城恢复重建改线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县道恩(阳)野(羊溪)路、下(两)关(路)路、潮(水)鹿(角垭)路、南(江)新(民)路、槐(树)潮(水)路、南(江)苍(溪)路等出境道路改造;打通与周边县、市之间的断头路,形成县际公路环线。

3、建好管好乡村道路。组织实施好通达通畅工程,完善县内公路网络,力争用两年时间,达到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或油路、100%的村通公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资料输入难和农产品输出难问题。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护机制,落实“三禁”(禁止超限超载车辆和履带式挖掘机驶入,禁止在公路两侧三米以内乱修、乱建、乱挖沟引水,禁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码占道),“五定”(定经费、定人员、定责任、定检查、定奖惩)的乡村公路管护机制,做到建好一条路、管好一条路、用好一条路。

二、培育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富民增收,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扶优扶强农业产业企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特色、高效现代农业跨越,在发展县域经济上作出新贡献。

1、做强农业产业。重点扶持北牧南江黄羊有限责任公司、米仓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翡翠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光雾山茗兰茶业有限公司等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支持他们与发达地区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大市场的合作,努力提高其加工水平、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全国、全省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力争在20__年内把北牧南江黄羊发展成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米仓林业、翡翠粮油培育成省级龙头企业。

2、加快农业园区建设。牢固树立集约发展、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继续采取“抓点示范、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方法,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园区建设,迅速启动元潭字库—回龙食用菌产业园,黄金果蔬产业园,下两—元顶子—黑潭—燕山富硒茶产业园、赤溪活水—空山果药牧产业园、长赤龙池—建华优质粮油产业园、沙河红旗—东榆槐树生猪产业园、寨坡水田坪黄羊产业园、大坝珍稀花木观光产业园、赶场西坝—关路柏桠水产养殖产业园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激活农村消费潜力,扩大农村消费拉动经济的能力。坚持就地转移与对外输出相给合,实施“劳务回引工程”,支持返乡务工人员就地创业,促进劳务经济向就业经济转变。

3、加快生态旅游发展。以实现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为目标,加快光雾山生态旅游发展。一是将铁炉坝至香炉山、玉泉至闪塘湾、映水坝至分水岭等景区道路改造成山重四级标准机铺油路;二是架通大坝景区35千伏输电线路;三是新建1座三星级旅游宾馆;四是启动建设大坝景区游人接待中心;五是建成一条三古文化街;六是建成珍稀花木观光园。全力抓好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国家地质公园、大小兰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

三、争取大政策,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认真贯彻落实家宝总理、良玉副总理等领导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大政策扶持、大项目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用活扶贫重点县政策。进一步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贫政策,加大新村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劳务扶贫、移民扶贫和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争取力度。全力实施好扶贫开发项目,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新思路、新机制。力争中央、国务院把南江列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二是用好地震重灾县政策。紧紧抓住南江被列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机遇,牢固树立灾后重建是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意识,积极研究国家灾后重建政策,扩大内需政策,科学编报、储备一批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加快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性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力争20__年全面开工“2168”项目工程,2年内开工建设红鱼洞水库。通过灾后重建把南江建设成为山区一流的县城。

四、促进大和谐,改善农村民生

坚持发展至上、富民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现实问题入手,切实改善民生、维护民利,加快构建和谐活力新南江。

1、加快解决“四难”问题。坚持把解决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作为提升服务、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乡村道、机耕道、文明路建设。大力兴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年内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逗硬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搞好震后

学校设施修复重建,加大学校d级危房改造力度。加强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实行大病救助,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2、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受灾户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有效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实现“五有”;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全面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救助政策,推进集中供养。完善城镇、农村低保制度,努力把特困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心照顾,切实解决好实际困难。实施百姓安居工程,实施好倒房重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移民搬迁工程,努力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居条件。

3、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形成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区建设,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完善维稳工作,进一步落实便民服务制,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把矛盾和问题化解萌芽状态。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和重点领域监控,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五、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推进作风大转变

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更应该树“朴实、吃苦、感恩”巴中人的形象,始终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各项工作。

1、密切联系群众勤调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把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和县委中心工作,坚持经常性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街道社区,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努力探索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好思路好办法,在与群众的交流中启迪思维、获取灵感,在调查研究中得真知、筹良策、出绩效,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在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时首先考虑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求,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事,诚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

2、增强五种意识作表率。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务必按照市委仲彬书记“增强大局意识、增强群众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增强实干意识”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在工作实践中做胸怀大局、服务大局的表率,做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表率,做积极履职、廉洁勤政的表率,做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表率,做敬业进取、真抓实干的表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3、加强行政效能促落实。“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是行政效效能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执政行为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对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机关、单位加强效能建设,是落实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做到立说立干,干出特色,干出水平,干出效果。否则,将依纪依规问责。

上一篇:粮食储备企业改革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下一篇:计生办上半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