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浅谈

时间:2022-08-19 08:35:10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浅谈

随着新课标的公布与实施,国家加快力度实施素质教育,虽然针对基础性教育的改革已经开展多年,而教师也一直致力于为学生减负,但是真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的教育形式,包括小学数学的教育一直还是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应试教育的痕迹依然非常浓重。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笔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自己多年以来的从业经验,认为在当下,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数学课谈的个效率问题,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动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致力于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

一、在教学道具的辅助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兴趣永远都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关键。小学生的心里有自己的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实验教具就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笔者在教授学生较为复杂的乘法运算过程中,使用简单的小棒作为教具。首先摆出两堆数量不同的小棒,然后再摆出两份数量一样的,紧接着摆出很多份数量相同的小棒,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根据小棒的摆放情况可以很容易联想到之前学习过的加法运算,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注意加法的不断累积,就可以形成乘法,学生认识到了两者之间的有效关系,也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成功的利用了教学道具小棒完成了乘法运算的讲解,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枯燥烦闷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二、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某位教师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上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和烦闷,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小学生天性活泼,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授课,就可以很容易抓住他们的关注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上为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游戏或者课外活动,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观念,学生也可以从中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独立自主的学习,积极思考,才可能学好知识。同样,游戏的形式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在游戏中往往还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突出学生个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

教育讲求的是因材施教,这主要是由于每一个被教育的对象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是与众不同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必须要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之上来开展教学活动。譬如说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挑选出很多卡片,然后将它们平均分成很多份,挑出几份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然后用一个分数来表达涂了颜色的部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依靠自己的创造性精神,自主性的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由于涂色部分没有受到限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涂色,有了发挥自己个性的余地,自然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学习的过程中去。

四、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的联系生活

无论是数学还是别的学科,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是来源于生活,也最终会应用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在小学数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将所教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认识到数学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譬如,笔者在教授有关面积的相关知识过程中,从教室中张贴的国旗入手,对学生提出疑问,如果给国旗镶上一道边,那么这个边应该会有多长的距离?如果用一张纸刚好将国旗覆盖并不超出,那么这张纸应该会有多大的面积?这两个问题就很好的将周长和面积问题引入。学生遇到了新问题,肯定会积极的投入到思考的过程中去,他们也会明白,其实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是有着非常大的联系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顺势引导他们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积的概念。由此可见,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数学课堂,可以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很好的辅助他们理解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1]

五、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投入到做数学的过程之中

在当下新课标的理念之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学生引入到做数学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数学学习来讲,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全新的概念,教师必须营造一种和所授知识有关联的情境,引导他们在具体的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的魅力。举实例来讲的话,笔者在为高年级学生讲授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的知识点,就积极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分组教学的记录表格。要求学生依靠自己动手,去测量一下不同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总结多个测量结果,在各个小组之内积极的讨论,看那个小组能够发现这其中的规律。如果学生们都认识到了其中的规律,就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画出或者裁剪出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重新测量自己制作的三角形,看所得出的规律是否对每一个三角形都适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动手去验证和交流,他们可以非常高效率的学到应学的知识: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度数之和都是180度,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投入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特别是较高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从小学生的真实个性特点来出发,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动员学生投入到做数学的过程中。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摆脱以往的思想影响,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上一篇:师爱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下一篇:《哲学与人生》五步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