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提高作文能力

时间:2022-08-19 03:33:47

在阅读中提高作文能力

摘要:作文历来使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怕写。对此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出了很多好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鉴。然而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文教学还需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

关键词:阅读;提高;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47-01

作文历来使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怕写。对此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出了很多好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鉴。然而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文教学还需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下面就历年来的作文教学,谈几条自己的体会:

1.提高作文能力、重视广泛阅读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学习语文的综合运用,因此,想写好一篇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怎么才能提高作文能力呢?那就得广泛阅读。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作文是一种字、词、句、段的综合训练,是一种各级语言综合的过程。词语是最小的语言使用单位。因此作文能力的提高,应重视词汇的积累。应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相当数量的词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清楚、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灿烂的文化背景。我们祖国的语言有着其它国家语言无法相比的细腻、深刻、丰富。也就是说积累词汇离不开理解,理解离不开广泛阅读。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某一个字、词在不同语境中多次反复地让学生接触,学生自然能理解运用。

写作需要大量的材料,那么,材料从哪儿来?我们不能否认材料来自生活,然而,生活中的材料似乎太少了吧?所以,大量的材料来自间接生活——广泛阅读。单凭课堂四十五分钟所学的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我们自己去读书,读中国书、读外国书;读现代书、读古代书;读有字的书,读无字的书。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得到各种各样的材料。此外,还要注意搜集别人的生活材料作为自己的思想,提炼出自己的作文材料。这也需要广泛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他们读课外书、读报刊文摘、读儿童读物,听广播、看电视节目,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般来说,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是阅读动力的一种定型。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转化为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1 激发阅读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使学生专心注意,仔细阅读,有意识记,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

2.2 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读书要细,不但要求了解书的内容,主题思想,还要求学生勤于动笔,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要求学生自行小练笔探索,这样指导学生细读,不仅使学生加课理解书的内容,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阅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务求甚解,勇于探索,一丝不苟的阅读习惯,进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2.3 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课上要让学生多读书。好的句子或段落应要求学生背诵出来。遇到学生读错、漏字、添字、重复字句时一定要加以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一定要要求学生自觉地使用工具书,或请教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决不可敷衍了事,不求甚解。宁可多花一些时间也一定要把习惯培养好,进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阅读与作文教学应该从整体改革入手,提倡大量阅读与小练笔相结合的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以提高阅读效果来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上一篇:联系生活实际 促进政治教学 下一篇:运用政治教学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