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干预措施

时间:2022-08-19 11:58:39

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干预措施

【关键词】 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干预

为推进社区慢病防治工作,探索慢病社区干预模式,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笔者将高血压、糖尿病作为该社区优先干预的疾病,探索以社区为平台,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以个体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为主要措施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模式。现制订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干预方案。

1 目标

1.1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增强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

1.2 积极开展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高高血压病、糖尿病筛查和早诊早治疗的比例。

1.3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理论和技能,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控制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体重增长,提高高血压病、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检出

2.1 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 各科门诊对首诊就诊的35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以早期检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

2.2 人群血压普查,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辖区人群高血压普查,检出辖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2.3 健康体检 组织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3 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干预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高血压、糖尿病干预分为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的非药物干预主要通过改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理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目的。

高血压、糖尿病非药物干预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质量,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等内容。具体措施为:

3.1 合理膳食 ①限盐:提供定量盐勺,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 g;②限制饮酒:提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戒酒;③多吃新鲜蔬菜、水果;④增加食物中钾和钙的补充;⑤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禽类。

3.2 体育锻炼 增加日常活动量(多步行、骑车、爬楼梯),指导患者规律运动(每周3~5 d、每天≥30 min),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3.3 控制体质量 监测体质量变化,规律运动,减少食量,少吃肥肉、含油脂高的食品和零食。制定个体化饮食和运动方案。

3.4 戒烟 帮助戒烟者制订戒烟计划,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创造戒烟环境,防治复吸。

3.5 平衡心理根据患者性格特征,提出适当的建设和措施,使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

4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干预的工作措施

4.1 每半年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举办3次高血压病、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由社区医生等专业人员讲授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播放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录象,重点强调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规范用药和血压、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等。

4.2 设立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宣传栏(4期/年) ,发放宣传材料。宣传合理膳食、适量锻炼、控制体质量、心理平衡及戒烟知识。

4.3 给每位高血压患者提供定量盐勺和戒烟戒酒药物等适宜技术。

4.4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及药物治疗 对每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认真填写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卡并随时记录和更新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4.5 评价与考核

4.5.1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发现 ①有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摸底调查表;②有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登记表;③建立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4.5.2 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①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建档率> 95%;②《高血压患、糖尿病患者管理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卡》做到人、卡相符,项目填写完整、齐全。要求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并建立完整记录;③建档管理对象开出健康教育处方达到100%。

4.6 干预过程评价 ①举办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至少1次/月,要求有讲义及相关记录;②设立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栏4期/年,要求有宣传资料、照片或相关记录;③参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档管理的人数每年有一定数量的递增。

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仅能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而且也保证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侯佳梅,李双.糖尿病人高血压的防治.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109:64.

[2] 唐玲玉,王光英.浅谈糖尿病的综合饮食疗法.中华护理杂志,1994,29(9):557.

上一篇:脑梗死患者偏瘫的康复训练 下一篇:对经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