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8-19 11:47:28

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我认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在课内,更重要的是要抓好课外阅读,才能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语文;展示素材;培养; 提炼素材

Talk that strengthenning reading instruction living language cultivated manners to the primary school out of the lesson of development

Zhu Xiaomei

【Abstract】I think to want overall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language cultivated manners not only just in the lesson, more important want to grasp good reading outside the lesson, then can spacious student’s visual field, obtain abundant knowledge, this is exaltation reading ability of importance means, also is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of importance link.

【Key words】Language;Demonstration material;Development; Refine a material

经常听到语文教师发出感叹:“现在的语文越来越难教,即使在教学中使尽了浑身解数,教学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其实也不尽如此,我认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在课内,更重要的是要抓好课外阅读,才能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1 多向学生展示身边的语文素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而语文教师又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很多时候,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也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最大化地丰富他们的见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文本承载的知识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我们就必须到课堂之外去寻找训练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信守都能拈来的素材:你下班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你今天看到的报纸、你读到的一本好书、你看到的一部感动人心的电视剧、电影――对于农村的大都数孩子来说,这是另外的一个世界,他们知道得不算多。即使知道一些,他们的看法也很片面有失偏颇。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信手拈来的素材活学活用在学生身上。既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也向他们展示了一种看待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

2 培养学生课余阅读的习惯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古人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读,就是指开阔眼界的读。

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尽量多读课外书,一般是安排在周末或寒暑假,那这样检测呢?就是经常让学生在读后写故事梗概或者是写读书心得。刚开始,有的学生很不愿意,认为是一种负担,占据了自己玩耍或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读也读得不认真,收获也不大。于是我改变了阅读方式,周末我从图书室借来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每人一本,一周交换一次(这样做可以减少图书室借阅工作量),然后向学生提出要求: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认真看完一本书后要工整地做好读书笔记,即首先写出书名和作者,然后积累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佳句或语段,写一写自己最喜欢(或讨厌)文中人物(或动物),并说说理由;如果阅读能力强的还可以写出看完此书的心得体会……最后我要检查学生们的读书笔记,每次都做好评价和登记予以公示,期末给予综合评价考核,写在学生的成绩档案里。不仅如此,我会让学生给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后的心得体会,或给大家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这样,很快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即使还没到检查的时间,他们就跃跃欲试了。我想,学生们除了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外,更多的是想交换新书来阅读,就连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也不例外。

其实我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读很多书的时候往往是不求甚解,但没关系,我要的就是持续的阅读的习惯,很多阅读内容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无师自通的。为了大面积地训练这种阅读技能,我也会找一些阅读资料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读给大家听,让学生听后说主要内容,说心得体会。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

3 提炼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让学生去亲近自然,学语文不仅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课外。如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美丽的日出,田野里清新的风、自由而新鲜的空气、原生态的河流――这些东西不都是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性情、荡涤他们的灵魂吗? 大自然永远是孩子们向往的乐园,神奇奥秘的大千世界确实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语文资源。春天里,我带孩子们到田野,到江边,去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去体会“漫山遍野、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等词语,去感悟“春天像个可爱的小姑娘穿起了绣花裙”等比喻句,“校园的花儿们在和风中绽开了她们的笑颜”等拟人句,还有那一句句排比句、夸张句被一个个孩子从口中描绘出来……似乎让我们走进了语文大观园,欣赏到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美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及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而且从此景此情中也提高了审美情趣。

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并且去感受、去抒写生活,还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生活中固有的或临时生成的一些资源。课堂上有时候也会发生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就抓住这种临时生成的资源,让学生去把这种与众不同的一天记下来。其他这样临时生成的资源还非常多,只要教师稍留心一下,写作素材就有了。

4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除语文中的口语交际等汇报性的活动外,我还多角度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如搞一次诗歌朗诵会,办一次手抄报,开一次主题班会,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比赛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兴趣高昂,又能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表现优秀者在集体里起到带动作用。这样的活动不一定都要经过精心准备,只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得失即可。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在教师的牵引之下,对学生因材施教,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一些学习方式和习惯,并在长期的坚持中教有所得,学有所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上一篇:该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 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