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养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时间:2022-08-19 11:10:43

论公民养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摘要】公民养老权是老年人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法定权利,我国宪法、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都对公民养老权保护有明确规定。但法律保护制度具体细节尚存不足,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可从几个方面着手:尽快修改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关键词】公民养老权 法定权利 法律保护制度 司法救济

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公民养老权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有权享受配偶的扶养及子女的赡养扶助,并有权享受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①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至200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67亿。依法保护公民养老权,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而,建立健全公民养老权法律保护制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将对我国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民养老权法律保护现状

宪法对公民养老权的确认和保护。我国《宪法》第四十四条、四十五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作为宪法权利的公民养老权,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公民养老权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公民基于公民身份而享有的社会权利,具有积极性和肯定性的宪法权利属性,它决定了政府负有以作为的形式履行对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义务。

部门法对公民养老权的确认和保护。我国先后颁布的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对公民养老权都有明确规定,其内容涵盖老年人享有的生活保障权、健康保障权、参与社会发展权、精神慰藉权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老年人享有配偶扶养权以及子女赡养扶助权。具体表现为夫妻要互相扶养,成年子女对父母要进行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和特殊需要的照顾。

第二,财产权所有权。老年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占和破坏;老年人有支配个人财产的权利,包括有权用遗嘱、遗赠等方式处理自己的合法财产。

第三,婚姻自由权。婚姻自由是《婚姻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是老年人在自己婚姻问题上所享有的自由权利,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变化而消除。”

第四,物质帮助权。我国目前已有具体法律规定的物质帮助权,具体形式有扶贫、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援助、特殊对象救助和灾害救助等。如在农村建立养老基地和五保供养制度;对城市“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无劳动能力”的三无老年人,实行当地政府财政救济制度。老年人在诉讼等法律活动中,可获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第五,社会保障权,主要有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有关组织必须足额支付养老金,不得无故拖欠,不得挪用”,“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职工工资增长的情况增加养老金。”老年人医疗保险方面也有社会救助、就医优先等制度保障。目前,国家也在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如我国今年7月1日生效的《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最后,参与社会发展权。老年人依法有权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建设,参加劳动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如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老年人可以从事针对青年和儿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可以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兴办公益事业、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等工作。

公民养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尽快修改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至今已颁布14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法的许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应当尽快修改完善。其一,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目前的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而对于国家和社会如何养老,规定过于简单概括。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各级政府采取具体措施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保障老年人平等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其二,该法对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责任规定得非常明确、具体,处罚规定十分严格,而对企业、单位等的养老保障责任规定得比较笼统概括,处罚较宽松。然而,实践中大量发生的恰恰是企业、单位拖欠养老金和医药费等事件,致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其三,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要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反映老年人的合理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但是实践中,许多相关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并未向老人提供必要的服务,且并未因此受到处罚。因此,建议该法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强化有关组织和部门的责任。其四,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非常重要,尤其是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相关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此应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强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规劝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依照法律、政策和社会公德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民事纠纷。

我国婚姻法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规定,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等问题发生纠纷时,可以要求家庭成员所在地组织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调解。

实践中,村民调解委员会、居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为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人民调解法》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生效实施,该法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人民调解员的资格条件、调解程序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因而应当依法强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

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司法救济是人民法院在老年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而依法提讼后,依其职权按照法定的程序对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进行补救。在权利救济的途径中,司法救济是最核心的也是最有效的。我国民法、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刑法等,都对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进行了规定。因而,当公民养老权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据法律规定提起相关诉讼,以寻求司法救济。

实践中,基层人民法院应当为老年人诉讼提供便利,积极为老年人维权提供法律帮助,继续实行法律援助制度。在有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应当设立老年法庭,指派有经验的老法官担任审判长,以便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老年人因扶养费、赡养费提讼的案件应当予以优先执行,以保障涉案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完善公民养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意义

加强和完善公民养老权法律保护制度,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公民养老权其实质上是保障老年人的生存权。生存权是指公民享有要求国家保障维持、延续其生命及其安全和最低生活需要的权利。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是生活贫困者和社会经济上的弱者,所以生存权对老年人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加强和完善公民养老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对人尊严的尊重构成正义的底线。②处于人生暮年的老年人同样有获得平等权的欲望,应当具有同样的尊严,同样的基本权利。如前所述,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老年人群体已逐渐成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对老年人的生存和健康依法予以保障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正如联合国倡导的要“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因此,依法保障公民养老权,不但是国家、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也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者分别为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公民养老权的正当性及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09DFX024)

注释

①马新福,刘灵芝:“公民养老权涵义论析”,《河北法学》,2007年第9期,第40页。

②张文显:《法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11页。

上一篇:领导干部道德与利益冲突协调路径 下一篇:董事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