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校班主任工作中的“管、哄、帮”

时间:2022-08-19 08:15:12

论技校班主任工作中的“管、哄、帮”

摘 要:本文针对各方面能力较差的技校学生,探讨了如何合理使用“管、哄、帮”等各种教育方式,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等能力。

关键词:班主任 管理 帮助 教育

技校学生多数是高中落选的初中毕业生,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控制能力差,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学习没兴趣,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作为“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的班主任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望、闻、问、切”,及时捕捉各种信息,发现问题,合理使用“管、哄、帮”等各种教育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等能力。

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认为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哄、帮。“管”学生时,教师是指挥者,教师希望学生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学生时,教师是鼓动者,教师希望学生欣喜,兴奋是动力;二者都主要诉诸情感,比较情绪化。“帮”学生时,教师是研究者,教师希望学生冷静、清醒,智慧是动力。因此帮学生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交流,更能让学生接受,更会有实质效果,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管”如注射剂,见效快,但副作用大

“管”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或在班主任的威严之下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班级的纪律制度。

1.“管”而不“帮”的效果

笔者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晚上玩游戏,白天睡大觉,手机充电相当严重。为了躲避老师的检查,有的学生将全宿舍的充电器放在一个插板上,然后用棉被盖好。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学校领导在大会上对此事强调过多次,但收效甚微。最后学校制定了统一的用电制度,并且有相应的监督措施,手机充电的现象明显减少,表面上看效果显著。这就是管的威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学生是否就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呢?学生难道不会找其他的途径充电吗?学生真的受到了教育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种不能引发学生真实自我教育的方式,就是单纯的管理主义、形式主义,其实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与老师熟悉后,人会变成两面派,在老师面前将本藏起来,当老师不在时,学生就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大部分管得越严的学生,越叛逆,所以经常有一些学生在“厉害”的老师面前表现非常乖巧,但在另一位较“和气”的老师面前,则将对“厉害”的老师不满意全部发泄出来,这是“管”而不“帮”的效果。

2.“管”与“帮”的区别

如有些学生上课爱看课外书,当教师将学生的课外书收走后,学生不会再看,效果也是显著的,这是“管”的效果。但如果教师不是立即将书收走,而是提醒,控制能力差的学生一会儿又将书拿出来看,教师再提醒,学生再犯,教师第三次提醒后,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再看了,这样让学生的控制能力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尽管效率低一些,但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教师是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这就是“帮”与“管”的区别。教育的目的不是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自觉性,所以我们的处理的方式不是让教师立刻满意,而是让学生确实有所成长。

3.“管”的用武之地

有一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生活一团糟。一次上课玩手机,在被老师没收的过程中,与老师发生争执,不肯把手机给老师,并扬言,你可以开除我,但不能没收我的手机,就是没书读了,我也要玩手机游戏。在学生这么冲动的情况下,老师的“帮”显得苍白无力,只能用“管”的方法,等他大致稳定下来,才能慢慢诊疗。因为当一个学生走火入魔时,帮助往往无用,这时简单的管理反而好用。

“管”学生时,教师是“警察”。“帮”学生时教师是“医生”,该当医生时,千万别当警察。该当警察时,千万别当医生,否则效果适得其反。有许多老师想用管理的手段解决教育问题,结果总是碰钉子。用帮助的手段迅速解决棘手的管理问题,这更加行不通。帮助是慢功。管理是急活,帮助与管理可以相互帮衬,但是不能互相替代,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这两套本领,而且善于相机选用。

二、“哄”如甜味剂,能促进“下药”,但有短暂性

“哄”即为表扬、赏识、赞美。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因此“哄”被吹成了灵丹妙药,包治百病。其实“哄”就像是一颗药丸穿的糖衣,糖衣的作用是让我们吃药入口时不苦而已,真正起作用的是带苦味的药。著名教育家王晓春说:“人的本性中确实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受到赞扬、得到肯定,希望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如此。”因此,我们在“帮”学生时,要先让学生享用糖衣,这样才能保证顺利下药。如笔者班级的小华,想当语文课代表,主要工作是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早读与晚读,但他不够自信,认为自己胆量不够大,笔者就说:“看你学习与工作都很认真,语文成绩也不错,你应该行,要不先试试?”他壮着胆开始工作,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他由于缺少工作经验与自信心,效果不佳。于是笔者就跟他一起商讨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方法,如站在讲台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进行领读,平时自己提前准备好读什么,要以什么样的眼神看着同学们,自己对着镜子常练习等等。就这样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的领读水平提高得很快。后来全校升旗时的国旗下讲话、校级朗诵比赛、会议发言等活动,都是他代表班级参加,半学期后他还当上了班长。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开始用“哄”激发他的工作自信心与工作热情,然后用“帮”提高他工作能力,如果只是一味地表扬而不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工作能力未能得到显著提高,工作效果就不明显,随后工作的自信心与热情也自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哄”只是“帮”的药引,“帮”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三、“帮”如中药剂,见效慢,但有长久性

“帮”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改变其某个缺点,特意创设一些可教育的情境,从而实现自我。笔者班级的小阮学习没兴趣,劳动态度差,经常遭到科任老师的投诉,在所有老师心目中他是一位没有责任心的学生即使是笔者找他谈话时,他也爱理不理。后来通过调查发现,他喜欢打篮球,而且水平极高。于是笔者计划与同年级水平最高的班级进行一场比赛,并将组织比赛、训练球队的任务授权于他。出于对篮球的热爱,他每天认真负责地对队友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经过一个月训练,整个球队的球技提高了不少,比赛过程中他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很好地组织每次进攻,最后球队赢得了比赛。由此老师与同学们对他的敬佩油然而生,有意无意中表现出对他的尊重。在赛后的小结中,老师只是提醒他应将责任心放在所有地方,后来在老师的多次引导与帮助下,他对待学习与劳动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了。其实笔者只是利用了一场球赛为他创设了激发他的价值和责任感的情境,然后进行正确引导,实现真正的自我。这就是“帮”的效果,但需要较长的时间。

“帮”以发展、提升、塑造为目的;“管”以秩序、约束、效率为目的;“哄”是为“帮”服务的。在教育工作中,“帮”应成为主导作用,“管”和“哄”起辅助作用,只有在“管”和“哄”两种方式配合下,“帮”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闫秀杰.退火与淬火异曲同工[J].教育艺术,2012(8).

[2]黄晓春.班主任的表扬.做一个专业班主任[M].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分析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