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师德建设研究

时间:2022-08-19 04:47:52

网络时代的师德建设研究

摘 要:网络时代的来临给高校师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网络教学特点与教师定位的分析,总结出了网络时代师德建设的新内涵,笔者认为正确的育人观、先进的教育理念、超强的学习能力、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网络道德等都是网络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网络教学 师德建设 内涵

21世纪,以信息高速公路的使用为基础、以因特网的家庭普及为标志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

1.网络时代的校园环境

在学校教学方面,以计算机(演示型)辅助教学为先导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正渐渐地改变着校园的教学格局,电教室已经成为最为紧俏的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是遵循了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呈现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或机械练习,个性化和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网络环境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1]。是适应新世纪教育的需要,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意义,将会成为未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在学校管理方面,高校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已经日趋成熟,从学生选课、教学任务的下达、成绩的提交和查询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施。在图书资料的获得方面,你不再需要亲自到图书馆去,坐在家中或是宿舍里便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你想要的图书资料。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师德建设是否依然重要?师德的建设内容需不需要改变?这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2.网络时代的师德内涵

2.1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竺可桢也说过:“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 ”。这些名言不仅道出了教师在学校中的作用,同时也说出了师德的重要性。

这是比较传统的师德认识,那么在网络时代,我们推崇的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地位和师德也同样重要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网络环境中教师的角色的定位来进行分析。

2.2网络环境中教师的角色的定位

网络教学要求学生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1教师的主要职责由原来的“传授”改变为“指导”

网络时代,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独有者,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途径获取更多、更精确的知识。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他的任务更多的体现在“指导”,即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个体需要的学习目标,设置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动机,发展学生认知、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2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传统的三尺讲台和教室的概念已然被打破,课堂的概念更宽泛了,全球化的课堂,地理上分离的学校皆成为可能。课堂中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讨论问题,合作研究某个课题。所谓的师道尊严不复存在,双方的尊重与信任才是合作的基础,所以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更加开放了。

2.2.3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重要途径

在网络上教学中,学生必须自主选择学习的进度和难度,这对学习者的自觉性要求较高,学生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组织、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惰性,确保各个阶段的基本发展要求达标。

2.2.4教师要成为一名积极学习者

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名积极的终身学习者,并以这种态度来影响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所教学科方面的知识,还要注意获取一些其他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动态[1]。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新兴的网络教学模式中,虽然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从教师转向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没以前明显了,但教师的影响力并没有下降,只是作用的的时段不一样,作用的方式也改变了。所以在新兴的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同样重要;对教师应该具备师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网络时代的师德内涵

2.3.1提高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教学活动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传授给年轻一代的过程。任何学科知识的传授都是教师在对学科知识重新梳理、研究基础上的表述,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会不自觉地影响到他们对讲授内容的阐释,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中国的今天,师德建设应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引领教师自我价值观的“多元”是现阶段师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2.3.2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网络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每个受教育者都掌握了做人、生存、求知、适应、创造的技能,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才是成功的教育。事实证明,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思想,用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充分吸取建构主义等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的精华,给网络教学等新兴的教学模式,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3.3练就超强的学习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的功能也日趋强大,要能熟练驾驭它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并以此来更新我们的教学手段,使网络教学不断完善。另外,网络世界的多元化,也要求教师具备较宽的知识面,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是塑造教师人格魅力的有力保障。

如今网络信息的缺乏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给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所以对网上信息进行鉴别分析非常必要。我们不但可以从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还可以从内容、网页设计、访问次数等方面进行评价。最终掌握一定的信息分辨能力。

2.3.4富有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2]。特别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似乎退居到了幕后,这时教师要想对学生施加影响,难度较大,这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极强的责任心。当你进入教师行业的那一天起,便肩负有这样的责任,既对受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受教育者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发展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这就是师德的核心,因为教师对社会、国家、民族以及对生命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责任上。

“平凡、平静、平常” 是教师的职业特点,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师德中最值得提倡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感情,胸怀一颗大爱之心的人,才能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网络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人际基础。

2.3.5网络道德

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社会,在这里活动的人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这个社会才会秩序井然,运转顺畅。目前提倡的网络伦理规范是:①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②不得用网络从事有损于社会和他人的活动;③尊重稳私权;④不利用网络攻击、伤害他人,不虚假和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信息,不有损他人利益的信息;⑤不利用网络谋取不正当的商业利益[3]。

任何科学技术都是双刃剑,网络在提供给人类极大实惠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一些过激的网络行为,甚至是网络犯罪也成为了困扰人们的新问题。高校教师也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不但在现实生活中要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也同样要言行谨慎、进退有度,做一个表里如一的文明人。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品格高尚的教师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达到“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深刻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以延续到他们的一生,所以良好师德的建设和形成对教育的成败至关重要。网络时代给我们的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在思想品格上不断加强修养,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大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培峰.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化[EB/OL].[2011-08-11]

blog.省略/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690393

[2] 王宏刚,马露.如何提升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师德建设的调研与反思[J].小作家选刊,2011,(2)

[3] 陈岚,王凤翠.数字信息检索方法与实践(社科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301

作者简介:

陈岚(1968-),女,广西柳城人,广西工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信息教育方面研究。

梁晓天(1968-),女,广西柳州人,广西工学院图书馆研究员,主要从事信息教育方面研究。

上一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