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

时间:2022-08-19 04:01:07

摘 要: 酒历来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李清照虽为一介女子,但她的词作中也有许多关于酒的佳篇。“酒” 是她词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女词人借助酒来倾诉自己的心声,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本文结合其创作历程,对其词中“酒”的意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李清照 词 酒 情感

“酒”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人骚客经常吟咏的意象。“酒”给文人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他们往往借“酒”抒情言志。男性文人喜欢与“酒”为友,女性文人也不例外,李清照就是典型的例子。她跟男性一样的爱酒、饮酒、吟酒,且一点不逊须眉。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里,至少有20首词是涉及“酒”的。“酒”在李清照的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李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论是欢快的少女时期,还是美满的婚姻时光,或是无依无靠的寡居生活,“酒”都伴随她一路走了过来,这其中有喜有乐,有悲有哀。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跟着酒,我们可以看到活生生的、热爱生活的李清照,品读到她那鲜明的、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铿锵个性,并感受到她那细腻的、男性文人所不能比拟的情感世界。

一、少年天真,借酒纵歌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幸福之中。她出生在一个经济富裕、文化环境优越的家庭里。又因为父母思想开明,李清照比同龄人少了几分封建礼教的束缚,多了一片难得的自由天空。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并不知人间疾苦为何物,她的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欢快的。“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是词人早年生活的写照。纯真、欢乐、闲适是这一时期的基调。词人对生活充满了激情,这一时期的“酒”意象反映了她无忧无虑的生活,彰显了她生命的活力。如: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这首词正是她少女时代幸福、欢快生活的一个缩影。夕阳西下、湖面荡漾云彩的倒影、婷婷伫立的荷花,归巢待宿的鸥鹭,这本是一幅恬静的图画。可这幅恬静的图画因酣醉的少女的误闯而被打破。小船无方向地乱划,惊慌的鸥鹭到处乱飞……这一切的乱却在无意中给寂静的画面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池塘、飞鸟自然地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傍晚水乡催舟图。而这生机盎然的图画应该归功于酒。不是吗?要不是因为词人酒兴大发,以至“沉醉不知归路”,就不会有“误入藕花深处”的迷惘,也就不会有这一幅可赏之景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暮春早晨,词人醒来,酒意未消,但她不是先顾及自己,而是关心经过了一夜风雨摧残的海棠。“应是绿肥红瘦”表达了词人对于春天逝去的婉惜。词人是一个感触敏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的变化都会引起她的情感波澜。还有“坐上客来,尊中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人娇》),词人邀友相聚、举杯飞觞、纵歌抒怀、你唱我和,歌声嘹亮悠扬,上遏白云、下断流水。欢乐之情溢于言表,词人的兴致也达到了极点。这个时期的李清照是一位快乐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女,是一位善于捕捉生活气息,表达情感变化的少女。酒诱发了李清照的意趣,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酒成了她吐露心声、抒感的工具。词人的生活激情就在这花香酒意中得以完美地表现。

二、爱情美满,借酒寄情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好酒,但她只是喜爱饮酒时的那份闲情逸致,那种雅兴,也享受醉酒时给她带来的不同于非醉状态的创作灵感。而她结婚之后饮酒,则大多是思念在外的丈夫,描写闺中寂寞的生活,抒发对远游丈夫的思念。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了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潜心于金石的考录,夫妇志趣相投,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并常常吟唱诗词。正因为他们夫妻间的爱情生活这么美满、幸福,所以离别,即使是暂时的,也会给彼此带来莫大的痛苦。他们都是性情中人,而李清照又是个情感细腻、丰富,感触敏锐的女人,所以每次与丈夫离别,都让她“惜别伤离方寸乱”。在与丈夫分别的日子里,李清照饱受了相思之苦,离别把她折磨得“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这时候,女词人只有借酒寄托心中的相思之苦。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

词人饱受离别相思之苦的折磨,只好借酒消愁,而杯深酒腻,饮酒未酣,人却已醉,难以自持。“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女词人闲来无事,于是写几首险韵诗消磨时光。可是,连险韵诗也写好了,一看天色,却还早。没有办法,只好再喝两杯闷酒,让头脑暂时麻木。然而诗成酒醒之后,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作者借“酒”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与丈夫离别之后的思念和愁苦的感情。

在重阳节,因思念远游的丈夫,女词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其实,喝“酒”是“瘦”的原因,而“瘦”是喝“酒”的结果,但女词人却巧妙地将自己的消瘦与受风霜摧残的黄花作比较,将自己受离愁的煎熬细致入微地表达了出来。而这种人与黄花的独特比较,如果不是感情细腻、丰富且自身有这种情感经历的女子,那可是难以做到的。清代周济曾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评价李清照的词,说是“闺词最优”。在这些词作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李清照,她一手握着酒壶,一手把着酒杯,自斟自饮,自吟自唱,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将心中的思念溶于酒中,与酒一起沉淀于作品中,留给了后世。

三、国破家亡,借酒消愁

由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到心中有所牵挂、对爱情执着追求而饱受相思之苦的,李清照一直没有改变饮酒这一爱好。同时,她也常常借酒抒怀。酒是伴随着她一起长大的朋友,它理解李清照,尤其在国破家亡的困境中,酒更是成了李清照唯一可以倾诉衷情的知己。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灭了北宋,赵构将都城南迁。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开始逃亡江南。靖康四年(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赴湖州太守的路上染上了疾病,在建康病故。李清照忍受着丧夫之痛,带着精心保存的金石书画来回奔波在追随赵构的路上。而一路的颠簸却让他们夫妇精心收藏的金石书画散失殆尽。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颠簸之苦,把李清照推进了悲剧的深渊。如: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初春早晨,女主人却无心思欣赏美景,心中只有对故国乡土的无限怀念的深情。想着归乡遥遥无期,女主人发出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这时候的酒,可是一杯苦酒,但女主人还是频饮至醉。无非就是想借它来麻痹自己那不堪承受的心。因为只有在醉了的时候,才能得到片刻的解脱,忘却那亡国之痛。然而,在善感的女词人心中,思切已深的故乡是那么容易忘却的吗,她常常在梦中“认取长安道”(《蝶恋花》)。

生活中的遭遇使李清照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时的酒已不是单纯的消遣,也没有饮酒赋诗的情调,它是李清照心灵的哀歌,是李清照消愁的工具。

文人常常“借酒消愁”。曹孟德有“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短歌行》)的悲壮豪言。李太白在《将进酒》中也洒脱地说:“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但李清照笔下的“借酒消愁”却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凄凉滋味。因为她怀着太重的思乡念夫之痛: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共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

经历了种种磨难,李清照的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她笔下的愁绝不是一般的闲愁,而是真正的深哀巨痛,所以这杯酒喝起来是多么的苦,苦得难以下咽。《声声慢》可以说是李清照这一时期情感的最佳表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十四个叠音字营造了一个凄凉、萧条、惨寂的环境氛围,而在这样“乍暖还寒的时候”,遭受一系列打击的女主人更是愁绪满怀,只好借助饮三两杯淡淡的水酒来排遣这一直压在心头上的浓浓哀愁。但是,这酒也敌不过“晚来风急”,实际上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酒有多醉实是愁有多深。女词人借用“满地黄花堆积”婉转地折射出自己现在无人理会,到处漂泊的凄凉样。守着窗儿,看着逐渐降临的黑暗,细听着梧桐细雨,可这些只能加深她心中的哀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女词人心中的强烈哀叹。通过酒,我们感受到了女主人那无依无靠、饱受煎熬的痛苦的情感世界。

李清照是一个感情丰富细腻、敢爱敢恨的女子,是一个性格豁达开朗、敢说敢做、极富胆识的女子,她完全是女中豪杰。清代词学家沈曾植在《茵阁锁谈》中曾这样评价李清照:“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闺房之秀,固文士之豪也”。所以,我们欣赏李清照敢于饮酒,其实是欣赏她那份难得的豪气,欣赏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欣赏她敢于向“女子无才便是德”、“文采非女子之事”的正统道德挑战的勇气。

酒,让李清照释放了作为女性的魅力;也正是酒,让我们加深了对李清照的了解。现今文坛几乎都承认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唯一能与男性文人分庭抗礼的女文人,这并没有抬高李清照,单从她写“酒”的词篇中就可得到证明。

参考文献: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

[2]王仲厚.唐宋词话.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3]王步高,刘材.李清照・辛弃疾全集.珠海出版社,2002.

上一篇:大学生生涯辅导研究 下一篇: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实践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