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坡对黄州文化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8-18 09:08:10

浅谈坡对黄州文化发展的影响

摘 要:苏轼在黄州的十年,在仕途上堪称最倒霉的十年,却是苏轼诗词歌赋,书法棋艺,和修身悟道最辉煌的十年,本文在史料记载的基础上,根据黄州实地考察的结果,从诗歌文化,精神文化,饮食文化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苏轼对黄州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坡 黄州 文化

苏轼,又名坡,宋元丰三年元月初一,因为“乌台诗案”,落魄若丧家之犬,携家眷男女十余人离开京师,前往黄州贬所,仕途上前所未料的大低谷,让这位满腔报国热血的青年才俊政治梦想轰然倒塌,但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和超然脱俗的心境禅悟让自己完成了书法词作方向上的大突围,本文以史料为依托,结合黄州当地学者和街头民众的看法以及历史遗留的文化痕迹评述苏轼黄州州十年在黄州历史发展上的作用。

一、苏轼的诗词歌赋对黄州旅游文化的重要影响

黄州的旅游文化是以“赤壁”这个关键词而辐射衍生的,赤壁风景区,就是由此发展的著名人文景点,当年,苏轼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深深地折磨这这位旷古才人,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才写了千古传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虽然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到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后来史料证明赤壁战场并非真正在黄州,而是位于湖北省东南部赤壁市西北38公里处,但正因为苏轼在中文古代诗歌文坛上的耀眼地位,诗人将黄州的赤壁称为“文赤壁”,在赤壁景点处,有专门记载坡赤壁赋的文化墙,由此可见,苏轼的诗词赋予了黄州赤壁旅游业绝对的文化内涵,其次,坡当年被贬黄州的住所,“雪堂”,先已经成了黄州区政府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坐落在著名的奥赛名校:黄冈中学!据查实,黄冈中学的校级文学社的名字就是以“雪堂”命名的,随着坡黄州期间在文坛上的大耀眼,东坡文化早已成了黄州旅游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黄州旅游业向外宣传推广的一张名片!

二、苏轼的人文情怀对黄州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在当地老百姓口中,苏轼是众人推崇的偶像,乐观豁达,菩提禅心。奥赛名校黄冈中学的老校区就将“临皋亭”规划在校区内,供师生敬仰,并组织师生举办有关东坡文化的诗歌朗诵比赛。黄州的公交车上,公交站牌,以及每年有关苏轼的文化节,书法节都在用坡的豁达情怀来启迪后事,当地坡悟道的故事传遍大街小巷,称为语文课堂上老师必将的片段。此外,在城市建设上,当地政府修筑赤壁大道,赤壁公园来专门纪念这位中国古代文坛上耀眼的明星,,黄州纪念坡的祠堂,始建于南宋年间,以后屡建屡毁,大多是历代地方官员主持建造,设东坡雕像或设神主龛、神主牌,每年举行一些祭祀活动,平时老百姓上供品或进香。到过黄州的人,不难发现,黄州的人,黄州的城,黄州的学府,都透着东坡文化的气息,黄州出了个坡,是黄州人为之自豪的精神宣传。

三、苏轼的生活习性对黄州餐饮美食文化的重要影响

黄州的特色美食中,东坡肘子可以说是酒店饭馆最受黄州人民喜爱的一道菜,相传东坡肘子是坡夫人王弗做的,因为坡极其喜爱而闻名。它有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的特质,色、香、味、形都是极品,“东坡肘子”汤水浅白,香甜可口,猪肘肥软适口,原汁原味,香气四溢,配酱油小碟蘸食,风味更佳,因为其富含蛋白胶质,对皮肤有好处,民间称其“美容食品”,外宾赞颂它可列入世界名菜。当然,史料记载东坡肘子并不是苏轼在黄州时候发明创作的,也并非坡的首功,据说坡曾到过江西永修一带,并为当地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农夫为表感谢,特地留他吃饭。乡村美景陶醉了坡,他不禁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这是坡在教他怎样去煮,“和草整煮透心香”,于是赶紧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不料这样煮出来的肉还真是别有一番香味哩。不过因为坡的特殊历史地位和他对这道菜的由衷喜爱,成了归乡游子和外地游客来黄州不得不品尝的特色美食。

其次,东坡肉也是广为流传的一道菜,据说这完全是坡本人创作的。史料记载,东坡肉的最早起源地,是湖北黄州。元丰二年,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肥,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宋代有人名曰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曾有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元丰五年坡从黄州复出,经过常州和登州任上返回当时的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又尽受排挤,元丰十年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不过在黄州的餐饮行业,也是广受追捧的一道菜。

还有当地百吃不厌的东坡饼,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东坡肉、东坡饼和东坡肘子在黄州餐饮行业的发展和受欢迎离不开坡的文化气息和人格魅力,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坡传奇一生中的辉煌十年在黄州度过,诗词歌赋,人文情怀和生活习性对黄州的文化发张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本人支持广大研究坡的学者去黄州本地追寻苏大才子的痕迹,想必受益匪浅。黄州成就了坡,坡同样是黄州的贵人,二者的关系实在是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梁银林,苏轼黄州佛禅“功业”论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十期2005.

[2]王立群,苏轼的游记文,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五期1896.

[3]杨胜宽,苏轼“适”的人生境界之形成于表现特征,地方文化研究缉刊2010.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古文学习 下一篇:语文大课堂活动的“新”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