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法在服务型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8 05:57:14

收益法在服务型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服务型企业被称为第三产业。在服务型企业中人力资本在企业资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属于企业第一资源,且优质的服务是其核心竞争力。这种类型的企业进行整体价值评估时,必须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稳定的客户等未列在财务报表上的资源。因此,收益法在服务型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及其在服务型企业评估中的适用性

(一)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的含义 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是指通过对被评估企业未来预期收益的估测,并将未来各期收益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为现值,以此来判断被评估企业的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将本求利”的逆向思路――“以利索本”的基本思路,将企业预期可以实现的收益通过折现还原为现值,并以此作为评估值的一种方法。从收益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运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涉及三个基本指标:被评估企业的预期收益额;二是折现率;被评估企业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因此,能否对这三个基本指标作出判断就成为运用收益法的前提。即在采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企业应具备持续经营的基础和条件,经营与收益之间存有较稳定的对应关系,并且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够预测及可量化。

(二)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的公式具体包括:

(1)年金法。这种方法是以预期收益稳定为前提的,它以企业未来几年的收益代表企业未来的收益水平。

基本公式为: P=A/r,式中:P表示企业的评估值;A表示企业每年的年金收益;r表示折现率。

(2)分段法。这种方法是将持续经营的企业未来收益分为两段,前段几年的收益不稳定,后段时期企业收益处于均衡状态,具有稳定性。两段折现值之和就是企业的收益现值。假设以前段最后一年的收益作为后段各年的年金收益。

(三)收益法在服务型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 具体表现在:

(1)服务行业的成本收益的不对称性。传统的资产基础法即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依据时,资产的成本越高,说明资产的投入越大,则相应资产的价值也就越大,不考虑这些资产的收益性。但是在服务型企业中没有太多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列示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有形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较小,但是这类企业会产生相对较高的收益,这些收益与其投入的成本有着较大的不对称性。采用收益法评估考虑了服务型企业资产负债表上未列示的,但对企业相当重要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稳定的客户等资源。因此,通过收益法来评估资产的价值,能够弥补成本法仅从各单项资产价值加和的角度进行评估而未能充分考虑企业整体资产所产生的整体获利能力的缺陷。

(2)折现率选取相对容易。服务型企业没有太多大项固定资产,在服务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价值基本都比较小,则企业的资产投入较少,因此这类企业的自有资金基本已经能够满足企业日常经营需求,不需要再进行借款。因此,服务型企业整体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确定常用风险累加法。采用风险累加法确定折现率的基本公式为: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公司特有风险报酬率。式中:无风险报酬率通常按长期国债的复利年利率确定;风险报酬率一般包括行业平均风险报酬率和公司特有风险报酬率。这种方法选取折现率弹性较大,但它也是一种较为容易的方法。

(3)企业收益来源相对单一稳定。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企业的预期收益额的预测依赖于企业提供的资料,并受企业背景、政策因素等在内的众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服务型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是收取服务费,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较为单一和稳定,相关资料收集也比较完整。基于此,采用收益法对服务型企业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对企业预期收入及与收入配比的相关费用的预测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服务型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的难点问题

(一)预期收益额的确定服务型企业的收入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受政策、经济因素等的影响,收益额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同时,作为盈利预测本身也存在自身的弱点,包含盈利预测在内的各种预测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毕竟不同于现实,而且这种盈利预测的时间越长,其准确性也越差。因此,即便从客观角度出发,也因盈利预测本身的弱点难以有合理解释。

(二)折现率的选取 采用累加法确定折现率,其难度在于如何将公司特有风险报酬率予以量化。公司特有风险报酬率是政策风险报酬率、经营风险报酬率和财务风险报酬率之和。这些指标的测算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弹性较大,因此必须充分分析公司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否则可能影响折现率的科学性。折现率是企业价值的敏感因素,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折现率的微小差异,就会带来评估结果的较大偏差。

三、收益法在服务型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一)合理预测企业未来收益 采用净现金流量作为评估企业价值的标准,可以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和真实收益,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因为净现金流量不受资产计价方法与折旧方法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收益取得的时间,更能客观反映企业资产使用所带来的附加值。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被接受,在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建议使用净现金流量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预测净现金流量时,要以被评估单位最近几年的历史经营状况为基础,遵循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国家及地区的宏观经济状况、国家及地服务业行业状况,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计划、优势、劣势、机遇、风险等,尤其是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及潜力,经综合分析进行预测。

波特五力模型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析企业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前景及潜力。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如图1所示)。可以根据五力模型的五要素来对企业进行分析,然后从企业的收入为基础,测算企业未来的收益额。

(二)量化公司特有风险报酬 科学选取折现率对企业价值评估至关重要,在服务型企业价值评估适合采用风险累加法确定折现率,风险累加法是由无风险报酬率、行业平均风险报酬率和公司特有风险报酬率加总得出来的。其中,无风险收益率是政府发行的债券利率,一般选取从评估基准日到国债到期日剩余期限超过5年期的国债,并计算其到期收益率,取所有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平均值作为本次评估无风险收益率。行业风险报酬率通常采用行业加权平均收益率扣除无风险率得到的,行业平均值可通过财政部统计评价司提供的当年度“企业效益评价标准值”中查到。根据被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规模,来选取恰当的行业的风险报酬率。公司特有的风险报酬率=指政策风险报酬率+经营风险报酬率+财务风险报酬率。其客观因素影响较多,量化过程存在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充分收集企业相关数据来进行分析,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政策风险报酬率要针对服务型企业的政策分析,综合考虑各项政策风险因素,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来确定;经营风险报酬率根据对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绩效及竞争能力的分析,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营销能力。并对企业提供的服务进行考察,看是否为用户所接受,若发展前景较好要看该行业是否有潜在的竞争者进入,以此来作出综合判断;财务风险报酬率根据企业评估基准日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及营业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的横向、纵向比较,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收益期限预测 一般应将企业具有核心盈利能力资产的收益期限作为整体企业的收益期限。从整个受益年度出发,可以分为有限期与无限期。然而,服务型企业一般没有长期使用的固定设备等资产,在预测收益期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选用营业执照的期限、经营合同规定的期限、租赁期限、整个经济寿命周期来做为有限期;或在企业经营比较正常且没有对足以影响企业继续经营的某项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规定,或者这种限定是可以解除的,并可以通过延续方式永续使用的,收益期的确定可采用无限期(永续法)。一般服务型的企业不具有约定的经营期限,在服务型企业的价值评估时,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即假设企业无限期持续经营并持续获利。

参考文献:

[1]刘伍堂:《我国当前评估实践中应用收益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中国资产评估》2004年第5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风险控制视角下供电企业纳税管理探析 下一篇:XBRL网络财务报告在企业应用中的利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