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4:10:41

收益法论文

收益法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资产评估是对资产价值的评定估算。资产评估方法是实施资产评估工作的技术手段。在多年的资产评估实践中,形成了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比较研究,能够在以后的评估工作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估方法,以便对被评估资产作出最合理的估算。

资产评估,顾名思义,是对资产价值的评定估算。资产评估方法是实施资产评估工作的技术手段。这项工作既有客观性,既要考虑资产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又有主观性,即评估人员要评估对象的现状及其获利能力进行分析判断。这种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要求资产评估具有一套与其他工作或学科不同的特定方法。在多年的资产评估实践中,形成了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实际上在资产评估实践中评估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因此,有必要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区分不同情况下应该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一、收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

(一)计价标准的比较

1、收益法的计价标准

收益法的计价标准是收益现值标准,即是以收益现值来衡量资产评估价格的计价标准。把企业或其他某种具有完整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的整体(或单项)资产投入流通,是本金的流通,他的计价应该是对于其获利能力的计价,使用收益现值标准。在本金的流动中,资产可以按照他的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评估,也就是说,他的评估依据不是收益现状,而是与其在未来正常经营中可以产生的收益。所以,适用收益现值标准的前提之一是资产的投入使用。“投入使用”的含义是企业持续经营,他所产生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从中产生受益。显然,只有在投入使用的前提下,资产才能带来剩余产品的价值,才能带来收益,才有适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基础。

2、成本法的计价标准

成本法的计价标准是重置成本标准,即用重置成本来衡量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计价标准。重置成本是指以现行市价重新计算的购置某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全部费用。资产的重置成本与原始成本不同,主要表现在计价所依据的市场物价水平不一呀,原始成本所依据的是当初构建该项资产的市价水平,而重置成本所依据的是当前的市价水平。资产的加价固然有该项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社会历史范畴,它随着在生产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特别是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差异很大。会计核算以原始成本为依据,折旧计提偏低,就会产生资产价值补偿不足、产品成本核算偏低、企业经营收益虚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重置成本对资产进行评估,并以此为调整会计账目的依据就比较符合实际,因为它能随着物价上涨使资产的价值损耗得到相应的补偿,保证经营收益的正确实现。所以说,以重置成本为计价标准,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克服了历史成本计价对于物价和技术变动的不适应性。

(二)适用范围的比较

1、收益法适用的业务范围

(1)企业股权变动。企业股权变动所涉及的资产是企业的整体资产,它比单项资产要素的加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因它是作为所有者权益在流通,所以它的价值评估只能用收益现值法。

(2)房地产及资源性资产。房地产价值一般表现为交换代价的价格,同时也可表示为使用和收益代价的租金。房地产价格与租金的关系,犹如本金与利息的关系。在工商领域里,房地产产权的变动实际上涉及地租收益的转移,其价值尺度是按照地租来度量的,因而适用收益现值标准。

各类资源性资产,如矿藏、草原、水源、森林等天然资源,其价值是通过收益来实现的,因此适用收益现值标准。

(3)无形资产转让业务。对于知识性无形资产,作为劳动成果,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对于有形资产,这类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的运用可以使有形资产的收益能力产生很大的增量,它所带来的追加收益可以单独评估。并且,无形资产具有高度的垄断性,所以它的价值往往以由他带来的追加收益来衡量,适用收益现值标准,这是单项无形之产于单项有形资产买卖所具有的根本区别。

2、成本法适用的业务范围

重置成本标准对于一切以资产重置、补偿为目的的资产业务都是适合的,如资产的抵押、保险与赔偿,以及我国的清产核资工作。由于我国充分发育的资产市场尚待建立和完善,应用其他计价标准的客观条件不成熟,所以单项资产买卖的价值评估广泛地采用了重置成本标准。即使在企业整体转让的场合,也要应用重置成本标准队分项资产进行估价,提供重做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价格资料。

(三)决定评估价值的基本因素比较

1、在适用收益法的场合,资产的评估价值取决于预期收益额的本金化率。在资产评估中,收益额可以分为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期间又有税前、税后、息前、息后之分。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净利润是所有者权益,利息是债权人的收益。企业的资金来源按照性质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负债,一类是所有者权益。如果被评估的企业资产是含长期负债在内的全部投资,它的收益现值就要按扣税利息加上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作为收益额计算。如果被评估的企业资产仅仅是所有者权益,如产权接受方承担全部债务,栽植需要购买所有者权益的场合,它的收益现值所依据的收益额只能按照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计算。总之,明确收益的边界和内涵,对于收益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本金化率是受益于资产之间的比率。在资产评估中,适用本金化率的选择与确定,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根本上说,适用本金化率取决于社会平均本金化率,在具体测定时,一是要考虑投资的无风险利率,它相当于投资的最低机会成本,在我国一般可采用国库券利率。二是要考虑该行业和该企业的风险因素,即风险报酬率。

2、在适用成本法的场合,资产评估的价值取决于重置净价。重置净价是重置全价扣除贬值后的余额。重置全价又称为完全重置成本,在资产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它可以分为复原完全重置成本和更新完全重置成本。复原完全重置成本是在原资产购置的全部成本核算资料基础上,按照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的重置价值计算的,它仅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更新完全重置成本是指利用新材料、新工艺,以现时价格构建相同功能的全新设备所需的成本。这里,不仅考虑了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还考虑了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重置全价的影响。

(四)收益法与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

收益法和成本法适用的资产评估业务属性分别与两大市场——要素市场和本金市场相关,所以收益法和成本法是两大根本不同的股价标准,不得任意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

收益法是反映本金市场等价交换特征的计价概念。本金的流通,其产出是收益。在收益法的应用中,评估的是资产的产出价值,即资产未来获利能力的折现值。而重置成本作为投入过程的资产计价,反映的是资产作为生产资料在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从投入过程看,资产价值包括资产购置价值,采购费用、安装调试费用,即维持资产在用状态所发生的一切成本均是决定资产价值的因素。

但是,收益法和成本法也具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既反映在价值基础上,以反映在资产业务的关联上。因为从全社会的范围看,收益现值总额总是与相应的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总额相适应的。个别企业的收益现值与重置成本之间的差额时有超额利润或经济性贬值引起的,亦即可以根据企业资产的重置净价和超额收益,评估企业收益现值。

另外,在运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时,尤其是对于产权变动的各项业务,都要同时提供资产重置成本清单,为折旧、保险等业务服务,或为其他配套工作服务。

二、收益法和市场法的比较

(一)市场法的计价标准

市场法的计价标准是变现净值标准。变现净值标准是用变现净值来衡量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计价标准。变现价格是指要素资产在公平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例如,机器设备在生产资料市场上正常流动,它的现行市价就是变现价值。非公平市场价格,如迫售价格或优惠价格尽管也是变现,但不能算作“变现价格”。

此外,对于企业或整体资产买卖,也有公平市场和公平市价,但它属于本金市场的业务范围,其价格在本质上与要素市场不同,所以也不能称为“变现价格”。总之,在资产评估中,变现价格特指要素资产在公平市场的先行价格。

变现净值与变现价格属同一范畴,它是变现价格扣除费用后的余额。变现费用是指为使资产变现而发生的全部开支,包括资产拆除费用,按照出售需要进行整理、装修和包装的费用,运输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由此可见,变现净值取决于变相价格和变现费用。变现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受资产再生产价值的影响。资产再生产价值即指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相应功能的资产所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与重置成本一样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受自产自己的功能状态和损耗情况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受市场条件、供求关系情况的影响。所以说,变现净值的评估是高度的市场化的评估,直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就是市场法与收益法在计价标准方面的主要区别。

(二)市场法适用的业务范围

适用市场法评估的资产,要求其余有一定的通用性或可售性,不但在市场上存在潜在的买主,而且在市场上能够搜集到具有可比性的同类或相似资产的交易资料。因此,适用市场法评估的资产业务,主要是单项生产要素的交易,如买卖设备、原材料,用单项生产要素做投资参股、合作经营等。在课征财产税和遗产税方面,一般也以现行市价为水急。而收益法适用的前提是被评估资产必须能带来收益,这就是市场法与收益法在适用评估业务方面的区别。

(三)决定市场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基本因素

决定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因素,主要是收益额、本金化率等。而决定市场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因素是一个公平市场,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这里的公平市场首先是指各经济主体之间平等地交换商品、平等的参与各种市场竞争,没有超越经济的行政特权的任意干涉,没有垄断,没有对市场的分割和封锁,没有拉关系走后门的干涉的市场。其次是指买卖双方都要有充分的时间,买方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卖方也有充分的时间选择适当的买主,以使资产价格更高一些。而活跃的市场,就意味着被评估的资产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或可售性,要有市场,不仅要有潜在的买主,而且要有可比的对象。

(四)收益法与市场法的联系和区别

由于收益法是将被评估对象作为一种获利能力而确定其价值的一种方法,因而它是用于企业整体作为评估对象的资产评估。以企业整体参加以下活动,如企业经营评价、股份经营、联营、兼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应采用收益法;但项资产在可以单独计算预期收益时也可采用收益法。

收益法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评估方法,它主要考虑资产的未来收益和货币的时间价值,以主要优点是:l能够较真实、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本金化的价值。2在投资决策时,应用收益法的得出的资产价值较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其主要缺点是:1预期收益额的预测难度较大,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2在评估中适用范围较窄,一般是用于企业整体资产和可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评估。

市场法是在公平市场条件下,通过对被评估对象和在市场上出售的、与其相同或相似的资产的异同比较,调整差额,进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概括地说,迄今本思路是就是参照市场类似资产价格;爱萍古代评估资产。

由于市场法是以同类资产销售价格相比较的方式来确定被评估资产的重估价值的,因此。运用这一方法时一般应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要求市场发育比较健全,经常有类似资产的交易,市场所反映的资产价格信号真实、准确、正常;二是要有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相似资产近期交易价格作参照物。参照物不能是单一的,一般应在三个以上。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其重估价值一般较为准确,但是,市场法要求市场发育比较健全,并以能够相互比较的资产买卖在同一市场或地区经常出现为前提。而我国目前生产资料市场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资产交易并不多见,故资料收益较为困难,因而市场法的实际运用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市场法是从卖者的角度来考察被评估资产的

35变现值的。资产重估价值的大小直接受市场的制约,因此,它特别适用于产权转让或重组时数据充分可靠。市场活跃的资产。

市场法的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市场变动因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评估时的市场价值;市场法的缺点是,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而且须存在具有可比性的参照物,需要有公开及活跃的市场作为基础,如缺少可比参照物及其对比数据,这种方法就难以运用。

三、结论

收益法论文范文第2篇

旧投资准则规定: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用成

本法核算。2006年2月,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再次进行了修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新准则下,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二、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在具体处理时,可按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之差额,求得应冲减或转回的初始投资成本,再根据“借贷平相等”原理,确认投资企业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根据“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关系,分以下三种情况作具体探析:

1.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大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以下简称“情况一”)

按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转贴于()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之差额,求得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根据借贷相等原理,应确认的投资收益等于应收股利与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之差。

2.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小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以下简称“情况二”)

按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与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之差额,求得应转回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但转回数应以原冲减数为限。根据借贷相等原理,应确认的投资收益等于应收股利与实际转回的初始投资成本之和。

3.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等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以下简称“情况三”)

此种情况下,既不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也不转回已经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根据借贷相等原理,投资收益等于应收股利。实例:乙企业2000年7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东方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实际投资成本为25万元。东方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于下年度2月宣告发放现金股利。2000年东方公司实现净利润30万元,2001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利20万元;2001年东方公司实现净利润40万元,2002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6万元;2002年东方公司实现净利润35万元,2003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

利35万元;2003年东方公司亏损5万元,2004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利5万元;2004年东方公司实现净利润50万元,2005年2月宣告分派35万元。

(1)2000年7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2500000

贷:银行存款2500000

(2)2001年2月东方公司宣告发放2000年度的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5000

投资收益15000

分析:本年东方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为20万元,上年A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东方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15万元(30×6÷12),可见,此经济业务类型属情况一。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为0.5万元(20-15)×10%,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万元(20×10%-0.5)。

2002年2月东方公司宣告发放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36000

长期股权投资4000

贷:投资收益40000

分析:本年东方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为36万元,上年A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东方公司实现净利润为40万元,可见,此经济业务类型属情况二。应转回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为0.4万元[(40-36)×10%],根据借贷相等原理,应确认投资收益为4万元(36×10%+0.4)。

2003年2月东方公司宣告发放2002年度的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35000

贷:投资收益35000

分析:本年东方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为35万元,上年A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东方公司实现净利润为35万元,可见,此经济业务类型属情况三。既不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也不转回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根据借贷相等原理,应确认投资收益为3.5万元(35×10%)。

2004年2月东方公司宣告发放2003年度的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5000

[]

投资收益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00

分析:本年东方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为50万元,上年A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东方公司亏损5万元,可见,此经济业务类型属情况一。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万元[(5+5)×10%],根据借贷相等原理,应冲减投资收益为0.5万元(5×10%-1)。

2005年2月C公司宣告发放2004年度的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35000

长期股权投资11000

贷:投资收益46000

收益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61-03

近年来,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愈来愈严重,这不仅不利于优良学风氛围的形成,而且也不利于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本文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进行了博弈研究,运用博弈均衡理论,把研究生和学校管理部门作为博弈局中人,分析合作博弈各方的利益函数,建立博弈模型,以此协调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提出了研究生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培养的相应策略。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概述

学风是指学生或学生集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和作风,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研究生而言,研究生学风是指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以及精神风貌。研究生在从事学术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学术界所认可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准则,然而当下,一些研究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我学习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足,心浮气躁,加上学校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持消极的态度、对学术道德规范缺乏坚定的意志力、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也会对未来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是指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博弈论开始于冯・诺依曼(Von Neumann)与摩根斯坦(Morgenstern)在1944年合作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一书的出版[2]。博弈论首先假定人是理性的(Rational),这里所讲的理性的人是指在进行具体策略选择的时候,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作为目的,博弈论所要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具体策略的选择,简单说来,就是每个博弈方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从自身的利益和目的出发,同时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可能产生的影响,选择最佳策略计划来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博弈方、博弈的规则、策略、收益、结果是描述一个博弈活动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的要素[3]。

(二)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博弈

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科研成果水平是衡量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在读期间学位论文质量及科研成果进行具体要求时,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就开始了博弈。研究生由于自身内部和外部原因,可能采取一些不诚信的方法,以最低成本达到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科研成果的相关要求,以顺利获得学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部门必须通过相关制度规定引导研究生的行为,鼓励研究生通过自己努力学习达到学校管理部门规定的质量要求。针对该问题本文建立博弈模型如下。

把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博弈看成是一次完全信息下的混合策略博弈,在这个博弈中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现在,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为例,假设面对学位论文时,研究生按照某一概率可以随机选择诚信或者不诚信这两种纯策略,学校管理部门也同样按照某一概率可以随机选择检测或者不检测这两种纯策略,假设个人收益没有增减的情况为0,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的成本设为C1,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后获得的额外收益设为A,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发表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成本设为C2,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设为L,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后,研究生改正后给学校管理部门所带来的收益设为F,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出现研究生不诚信时的损失设为H,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设为p,研究生选择诚信的概率设为(1-p),学校管理部门选择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概率设为q,学校管理部门选择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概率设为(1-q),那么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混合策略博弈得失矩阵如表1。

通过对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混合策略博弈得失矩阵的分析可以求出,研究生的期望收益函数E1是:

学校管理部门的期望收益函数E2是:

对于学校管理部门选择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混合策略 (q,1-q),研究生希望使得期望收益函数E1最大化,因而对上述公式(1)进行求偏导,即E1对p求偏导,然后令所求得的偏导等于0可以求到:

可得

同理,对于研究生选择不诚信行为的混合策略(p,1-p),学校管理部门希望使得期望收益函数E2最大化,因而对上述公式(2)进行求偏导,即E2对q求偏导,然后令所求得的偏导等于0可以求到:

可得

由上述求得的值可以知道,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p,与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成本C2成正比,与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后,研究生改正后给学校管理部门所带来的收益F、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出现研究生不诚信时的损失H之和成反比;学校管理部门选择进行检测的概率q与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论文后获得的额外收益A和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论文的成本C1之差成正比,与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后获得的额外收益A及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L之和成反比。其中A与L具有一致性,就是说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后获得的额外收益越大,对学校管理部门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因此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也应该越大,即A或L越大,q 越小。

因此,本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为:

即研究生以 的概率选择不诚信策略,学校管理部门以 的概率选择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在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p一定的情况下,学校管理部门选择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即q=1的时候,学校管理部门的期望收益函数E2(p,1)为:

学校管理部门选择不对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进行检测,即q=0的时候,学校管理部门的期望收益函数E2(p,0)为:

时,E2(p,1)=E2(p,0),学校管理部门将会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随机选择进行检测或者不检测,当0

研究生选择诚信策略,即p=0的时候,研究生的期望收益函数E1(0,q)为:

根据上述博弈分析,可以总结出:(1)由于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所消耗的成本越高,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的概率将会增大,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研究生的不诚信问题很难彻底解决;(2)在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后研究生改正后给学校管理部门所带来的收益不高,或者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出现研究生不诚信时的损失比较小的时候,如果学校管理部门选择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那么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将会增大;(3)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越大,学校管理部门选择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概率就会相应地降低,同时加大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处罚的力度,也可以增强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的治理,在惩罚力度一定的情况下,加大学校管理部门选择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概率也会使研究生更倾向于选择诚信行为;(4)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的成本很小,或者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后获得的额外收益很高的时候,研究生就会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那么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就会变大。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的治理

研究生的策略选择受到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以及学校管理部门的惩罚力度大小的影响,如果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存在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论文的行为时,对其行为予以遮掩或并未进行惩罚,那么,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L就会变得很小,相对而言额外收益A就会变大,这必然会导致更多的研究生选择不诚信行为。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只有在对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进行检测发现其不诚信行为后,加重研究生选择不诚信行为时所承担的后果,加大对其进行处罚的力度,才能够有效治理研究生的不诚信行为。

(二)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在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后研究生改正后给学校管理部门所带来的收益不高,或者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出现研究生不诚信时的损失比较小的时候,如果学校管理部门选择不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那么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将会增大,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影响学术科研环境,而且也不利于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同时,从博弈论的角度看,研究生在评估学术不端现象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风险以及预期收益时,可能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从而对因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而造成研究生长远利益损害的情况持有一种不清楚、无所谓、不关心的态度[4]。因此,学校管理部门要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建立学术监督机构,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三)完善研究生评价制度

学校管理部门可以为研究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记录并及时对外公示。除此之外,当前的评价体系是以数量、期刊级别为中心的,然而科研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并不能保证每年都有预期的成果,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来讲,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既要完成课程的学习,又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以及取得高质量成果,这就对他们造成较大的压力,可能导致他们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或是完成学位论文[5]。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全面完善研究生评价制度,从理论素养、课程学习、行为表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多维度、多形式、多途径地评价研究生,以更广阔的视角真实地表现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得研究生能以更好的身心状态投身于学术科研中去。

通过运用博弈均衡理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博弈研究可知,在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博弈中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学校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研究生进行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教育,提高其收益分析的能力;加重研究生选择不诚信行为时所承担的后果,加大对其进行处罚的力度,有效治理研究生的不诚信行为;要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建立学术监督机构,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完善研究生评价制度,从理论素养、课程学习、行为表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多维度、多形式、多途径地评价研究生,以更广阔的视角真实地表现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有利于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安琪.浅谈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

学报:中旬,2013,(12).

[2]顾越桦.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道德心理成因分析和对

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6).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

2011.

[4]陈翠荣.高校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博弈分析及其治理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1).

[5]马争朝,蔡成蹊.学术不端行为:科学理性与生活理性的

博弈[J].陇东学院学报,2013,(6).

[6]张广兵.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博弈论解读[J].研究生教育

研究,2012,(1).

[7]刘业峰.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博弈论分析[J].教育教

学论坛,2014,(51).

[8]杨亚楠.基于博弈论的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研究[J].中

收益法论文范文第4篇

税收筹划论文分析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税收作为企业的客观理财环境之一,如何依法纳税并能动地利用税收杠杆,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成为企业理财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出发点。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税收筹划,不能有效地安排税务事项,就谈不上有效的财务管理,也无法达到理想的企业财务目标。对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如何在税法许可下,实现税负最低或最适宜,也就成为企业税收筹划的重心所在。因此,税收筹划论文深入探讨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和筹划思想,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税收筹划论文税收筹划的含义与特点

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税法和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法规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通过对企业投资、经营和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地节约税款,达到税负最轻或最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税收筹划必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论文提到它具有以下几个显着的特点:

(1)合法性。税收筹划不仅符合税法的规定,而且符合税法立法的意图,这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避税的根本点。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是对税法立法宗旨的有效贯彻,也体现了税收政策导向的合理有效性。国家在制定税法及有关制度时,对税收筹划行为早有预期,并希望通过税收筹划行为引导全社会的资源有效配置与税收的合理分配,以实现国家宏观政策。因此,提到税收筹划不仅不违法,而且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受到国家的保护。

(2)超前性。税收筹划是企业对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等的设计和安排。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的发生具有滞后性,即由于特定经济事项的发生才使企业负有纳税义务。一旦经营活动实际发生,应纳税款就已确定,再进行筹划已失去现实意义。税收筹划就是要将税收作为影响纳税人最终收益的重要因素,对投资、理财、经营活动做出事先的规划、设计、安排。

(3)整体性。税收筹划的整体性,一方面指税收筹划不能只注重于某一个纳税环节中的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另一方面指总体税负的轻重并不是选择纳税方案的最重要依据,应衡量“节税”与“增税”的综合效果。税收筹划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现在的财务利益,还要考虑纳税人的长期利益;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的所得增加,还要考虑纳税人的资本增值;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的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而且还要使纳税人因此承担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总之,税收筹划只有从纳税人财务计划、企业计划这些整体利益出发,趋利避害、综合决策,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4)积极性。从宏观经济调节看,税收是调节经营者、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经济杠杆,国家往往根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节约税款,谋取最大利润”的心态,有意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投资者和消费者采取政策导向行为,借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经济或社会目的。

(5)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税收负担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二在纳税总额大致相同的各方案中,选择纳税时间滞后的方案,这就意味着企业得到一笔无息贷款,通过税负减轻而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6)普遍性。从世界各国的税收体制看,国家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意图,总要牺牲一定的税收利益,对纳税者施以一定的税收优惠,引导和规范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这就为企业提供了进行税收筹划、寻找低税负、降低税收成本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普遍存在的。

二、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1.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不论是新设立企业还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都需要一定量的资金。可以说,筹资是企业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筹资,如企业内部积累、企业职工入股、向银行借款、企业间相互拆借、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等,而不同筹资渠道的税收负担也不一样。因此,税收筹划论文表明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对不同的筹资组合进行比较、分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确定一个能达到减少税收目的的筹资组合。

(1)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选择。就举债筹资而言,要考虑举债筹资费用,如发行债券要支付手续费和工本费等,而借款虽不需支付手续费和工本费,但要按借款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印花税,因此税款的缴纳作为筹资费用因素必须考虑。但是利用债务筹资,纳税人不仅可以获得利益收益额,而且负债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与不能作为费用支出只能以税后利润中分配的股利支付相比,负债筹资可以少缴所得税,获得节税收益。这样,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必须考虑对债务筹资的利用。一般而言,如果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负债比重的增加可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然而,负债利息必须固定支付的特点又导致了债务筹资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如果负债的成本率超过了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收益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也不是负债越多越好,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了。

(2)融资租赁的利用。租赁也是企业用以减轻税负的重要筹划方法。通过融资租赁,纳税人不仅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本,保存举债能力,更主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折旧作为成本费用,减少了所得税的征税基数,少纳所得税,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还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进一步减少了纳税基数。因此融资租赁的税收抵免作用极其明显。

2.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企业在进行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预期获得的效益,其次要考虑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对投资者来说,税款是投资收益的抵减项目,应纳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率,尤其是所得税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更需决策者的重视。

(1)组织形式的选择。企业在设立时都会涉及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而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企业选择的企业组织形式很多,不同的组织形式税收负担不同。企业可以通过税收筹划,选择税收负担较轻的组织形式。

(2)投资地区的选择。企业需要对投资地税收待遇进行充分考虑,有时国家为了支持某些区域的发展,一定时期内对其实行政策倾斜,如现行对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地区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这些地区投资,有些税种可以少交或不交,这完全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税法的立法意图。

(3)投资行业的选择。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在税收立法时,也做了相应的规定,以鼓励或限制某些行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投资时选择投资何种行业也可以进行税收筹划,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充分的考虑。

3.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并按照科学的方法投入企业后,其经营活动进入营运周转阶段,这一阶段集中了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筹资、投资的效益通过这个阶段得以实现,而且自始至终包含着税收筹划。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税收筹划。例如,对于享受限期减免所得税优惠的新办企业,获利年度的确定也应作为企业税收筹划的一项内容。由于新办企业产品初创,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获利初期的利润水平也较低,因此,减免所得税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也相对较小。为了充分享受所得税限期减免的优惠,企业可通过适当控制投产初期产量及增大广告费用等方式,一方面推迟获利年度,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产品知名度,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获利初期的利润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节税利益。

三、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进行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税法,依“法”筹划。税收筹划的一个显着特点在于合法性。不合法,就没有税收筹划。具体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依法纳税为前提。二是以合法节税方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安排,作为税收筹划的基本实现形式。三是以贯彻立法精神为宗旨,使税收筹划成为实现政府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环节。

(2)税收筹划活动要充分考虑实际税负水平。影响税负实际水平的因素有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投资绩效及税负水平的最深刻影响,表现在现金流量的内在价值的差异方面。在税收筹划中,企业应提高应收现金的收现速度和有效比重,在不损害企业市场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延缓税收支出的时间和速度,控制现金支付的比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会形成应税收益的高估,同时还应注意到通货膨胀也使得企业延缓支付税金,会达到抑减税负的效应。

(3)税收筹划要考虑边际税率。对税收筹划影响较大的税率不是某项税负的平均税率,而是其边际税率。边际税率是对任何税基下一个单位适用税率,也即对每一新增应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边际税率越低,税收收入越高,边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反而降低”的怪现象,这反映了边际税率变化对纳税人心理的影响及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企业应通过对边际税率的考察,核算税收筹划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合理开展税收筹划活动。新晨

(4)税收筹划要有全局观。税收筹划要从企业微观经济系统甚至国家宏观经济系统角度全面考虑,细致分析一切影响和制约税收的条件和因素。

(5)税收筹划应注意风险的防范。税收筹划之所以有风险,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有关,尤其是那些立足长期的税收筹划,更是蕴涵着较大的风险性。因此,在税收筹划中,有关人员除了全面学习税收法规之外,密切保持与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至关重要。

(6)加快培训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成功的税收筹划不仅要求筹划主体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更要筹划主体具备法律、税收、财务会计、统计、金融、数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统筹谋划的能力。因此,企业要想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纳税筹划的成功率,重视企业内部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收益法论文范文第5篇

税收筹划论文分析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税收作为企业的客观理财环境之一,如何依法纳税并能动地利用税收杠杆,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成为企业理财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出发点。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税收筹划,不能有效地安排税务事项,就谈不上有效的财务管理,也无法达到理想的企业财务目标。对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如何在税法许可下,实现税负最低或最适宜,也就成为企业税收筹划的重心所在。因此,税收筹划论文深入探讨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和筹划思想,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税收筹划论文税收筹划的含义与特点

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税法和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法规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通过对企业投资、经营和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地节约税款,达到税负最轻或最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税收筹划必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论文提到它具有以下几个显着的特点:

(1)合法性。税收筹划不仅符合税法的规定,而且符合税法立法的意图,这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避税的根本点。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是对税法立法宗旨的有效贯彻,也体现了税收政策导向的合理有效性。国家在制定税法及有关制度时,对税收筹划行为早有预期,并希望通过税收筹划行为引导全社会的资源有效配置与税收的合理分配,以实现国家宏观政策。因此,提到税收筹划不仅不违法,而且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受到国家的保护。

(2)超前性。税收筹划是企业对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等的设计和安排。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的发生具有滞后性,即由于特定经济事项的发生才使企业负有纳税义务。一旦经营活动实际发生,应纳税款就已确定,再进行筹划已失去现实意义。税收筹划就是要将税收作为影响纳税人最终收益的重要因素,对投资、理财、经营活动做出事先的规划、设计、安排。

(3)整体性。税收筹划的整体性,一方面指税收筹划不能只注重于某一个纳税环节中的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另一方面指总体税负的轻重并不是选择纳税方案的最重要依据,应衡量“节税”与“增税”的综合效果。税收筹划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现在的财务利益,还要考虑纳税人的长期利益;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的所得增加,还要考虑纳税人的资本增值;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的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而且还要使纳税人因此承担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总之,税收筹划只有从纳税人财务计划、企业计划这些整体利益出发,趋利避害、综合决策,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4)积极性。从宏观经济调节看,税收是调节经营者、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经济杠杆,国家往往根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节约税款,谋取最大利润”的心态,有意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投资者和消费者采取政策导向行为,借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经济或社会目的。

(5)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税收负担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二在纳税总额大致相同的各方案中,选择纳税时间滞后的方案,这就意味着企业得到一笔无息贷款,通过税负减轻而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6)普遍性。从世界各国的税收体制看,国家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意图,总要牺牲一定的税收利益,对纳税者施以一定的税收优惠,引导和规范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这就为企业提供了进行税收筹划、寻找低税负、降低税收成本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普遍存在的。

二、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1.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不论是新设立企业还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都需要一定量的资金。可以说,筹资是企业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筹资,如企业内部积累、企业职工入股、向银行借款、企业间相互拆借、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等,而不同筹资渠道的税收负担也不一样。因此,税收筹划论文表明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对不同的筹资组合进行比较、分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确定一个能达到减少税收目的的筹资组合。

(1)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选择。就举债筹资而言,要考虑举债筹资费用,如发行债券要支付手续费和工本费等,而借款虽不需支付手续费和工本费,但要按借款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印花税,因此税款的缴纳作为筹资费用因素必须考虑。但是利用债务筹资,纳税人不仅可以获得利益收益额,而且负债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与不能作为费用支出只能以税后利润中分配的股利支付相比,负债筹资可以少缴所得税,获得节税收益。这样,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必须考虑对债务筹资的利用。一般而言,如果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负债比重的增加可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然而,负债利息必须固定支付的特点又导致了债务筹资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如果负债的成本率超过了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收益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也不是负债越多越好,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了。

(2)融资租赁的利用。租赁也是企业用以减轻税负的重要筹划方法。通过融资租赁,纳税人不仅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本,保存举债能力,更主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折旧作为成本费用,减少了所得税的征税基数,少纳所得税,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还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进一步减少了纳税基数。因此融资租赁的税收抵免作用极其明显。

2.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企业在进行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预期获得的效益,其次要考虑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对投资者来说,税款是投资收益的抵减项目,应纳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率,尤其是所得税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更需决策者的重视。

(1)组织形式的选择。企业在设立时都会涉及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而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企业选择的企业组织形式很多,不同的组织形式税收负担不同。企业可以通过税收筹划,选择税收负担较轻的组织形式。

(2)投资地区的选择。企业需要对投资地税收待遇进行充分考虑,有时国家为了支持某些区域的发展,一定时期内对其实行政策倾斜,如现行对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地区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这些地区投资,有些税种可以少交或不交,这完全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税法的立法意图。

(3)投资行业的选择。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在税收立法时,也做了相应的规定,以鼓励或限制某些行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投资时选择投资何种行业也可以进行税收筹划,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充分的考虑。

3.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并按照科学的方法投入企业后,其经营活动进入营运周转阶段,这一阶段集中了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筹资、投资的效益通过这个阶段得以实现,而且自始至终包含着税收筹划。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税收筹划。例如,对于享受限期减免所得税优惠的新办企业,获利年度的确定也应作为企业税收筹划的一项内容。由于新办企业产品初创,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获利初期的利润水平也较低,因此,减免所得税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也相对较小。为了充分享受所得税限期减免的优惠,企业可通过适当控制投产初期产量及增大广告费用等方式,一方面推迟获利年度,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产品知名度,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获利初期的利润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节税利益。

三、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进行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税法,依“法”筹划。税收筹划的一个显着特点在于合法性。不合法,就没有税收筹划。具体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依法纳税为前提。二是以合法节税方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安排,作为税收筹划的基本实现形式。三是以贯彻立法精神为宗旨,使税收筹划成为实现政府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环节。

(2)税收筹划活动要充分考虑实际税负水平。影响税负实际水平的因素有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投资绩效及税负水平的最深刻影响,表现在现金流量的内在价值的差异方面。在税收筹划中,企业应提高应收现金的收现速度和有效比重,在不损害企业市场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延缓税收支出的时间和速度,控制现金支付的比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会形成应税收益的高估,同时还应注意到通货膨胀也使得企业延缓支付税金,会达到抑减税负的效应。

(3)税收筹划要考虑边际税率。对税收筹划影响较大的税率不是某项税负的平均税率,而是其边际税率。边际税率是对任何税基下一个单位适用税率,也即对每一新增应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边际税率越低,税收收入越高,边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反而降低”的怪现象,这反映了边际税率变化对纳税人心理的影响及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企业应通过对边际税率的考察,核算税收筹划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合理开展税收筹划活动。超级秘书网

(4)税收筹划要有全局观。税收筹划要从企业微观经济系统甚至国家宏观经济系统角度全面考虑,细致分析一切影响和制约税收的条件和因素。

(5)税收筹划应注意风险的防范。税收筹划之所以有风险,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有关,尤其是那些立足长期的税收筹划,更是蕴涵着较大的风险性。因此,在税收筹划中,有关人员除了全面学习税收法规之外,密切保持与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至关重要。

(6)加快培训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成功的税收筹划不仅要求筹划主体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更要筹划主体具备法律、税收、财务会计、统计、金融、数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统筹谋划的能力。因此,企业要想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纳税筹划的成功率,重视企业内部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收益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POT;APARCH-M;动态风险;杠杆效应

近年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金融市场产生大幅波动,让人们广泛意识到对金融机构等实施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对金融市场极端情形下的损失风险的估计和预测是研究者和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VaR(Value at Risk)技术正是这样一种定量工具,目前已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为全球金融市场、电力市场及石油市场广泛采用[1-2]。但是VaR只是市场处于正常变动下市场风险的有效测度,它不能处理金融市场处于极端价格变动的情形,如股市崩盘等,并且它自身不是一致性风险度量工具[3]。而ES(Expected Shortfall)是度量损失超过VaR的期望损失,能较好度量极端风险,并且它是一致性风险度量[3-4],于是论文将ES作为VaR的一个补充。在传统的风险度量模型中一般考虑的是整个收益率的分布,常用正态分布、t分布、混合正态分布、Laplace分布等来描述。而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描述的是分布的尾部行为,故而近年来热衷于将极值用于风险度量研究中[2-7]。

目前,国内外对极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条件极值的风险度量和应用上[3-7]。条件极值模型主要是将极值理论中的POT(Peaks Over Threshold)模型与波动模型结合。在国内,极值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余力[5]和陈守东[6]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动态VaR比静态VaR度量更准确;但上述文献中都没考虑金融资产收益率波动的杠杆效应,即非对称性。林宇[7]则通过非对称波动模型与极值模型结合度量风险,测试结果较准确。但他们的研究都忽略了金融资产收益中包含了对风险的补偿,即金融资产收益率与资产风险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反映出这种关系,Engle等1987年提出了GARCH-M模型[9]。陈泽中[9]将GARCH-M模型和EGARCH模型结合起来,分析了我国股市波动的特点。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且收益率与波动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为了更准确地度量金融市场风险,论文采用更一般的APARCH模型来描述收益率序列的波动,并充分考虑了金融市场的收益率与风险的正相关关系。将极值理论中的POT模型与APARCH-M模型结合,提出了基于POT-APARCH-M的风险度量模型。

1.APARCH-M模型与极值理论中的POT模型

1.1 APARCH-M模型

在针对金融时间序列波动性的建模中,Bollerslev在ARCH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这正是我们目前研究比较多的GARCH模型。GARCH模型是ARCH模型的重要扩展,然而GARCH模型并不能完全反映金融市场波动的特征,特别是其中的杠杆效应。于是Ding,Granger和Engle在1993提出了一个非对称的GARCH模型,即APARCH(asymmetric power ARCH)模型[11]。该模型是个归纳性较强的模型,它将多种ARCH模型和GARCH模型作为其特例,其中包括了TS-GARCH模型,GJR-GARCH模型,Log-GARCH模型,TARCH模型,NARCH模型等[10]。APARCH模型不仅包含了一般GARCH模型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捕捉金融市场的杠杆效应。设是股票每日价格的对数收益率序列,满足严格平稳性,且服从APARCH(p,q)过程,则可以由下式表达:

(1)式为均值方程,其中为条件均值,为残差;(2)式中的为条件方差,为标准化残差,是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的独立同分布序列;(3)式为波动方程,其中参数,,,,,,反映冲击的杠杆效应。

由于金融资产风险的变化对收益的影响,高的收益往往伴随着高的风险,即是资产的收益率会依赖于它的波动。为刻画这种现象,1987年,Engle、Lilien和Robins提出了GARCH-M模型,其中“M”表示收益率的条件均值为GARCH[8]。此时,条件均值可以表示为:

上式中的和为常数,参数叫做风险溢价参数,为正值意味着收益率与它的波动正相关。

于是将(4)式代入到(1)式中,就可以得到APARCH-M模型,即

3.算例分析

3.1 模型参数估计及动态VaR和ES估计

论文选取深证综合指数从2003年12月10日到2011年1月20日的每日收盘价,共1729个数据。取2003年12月10日到2010年1月7日的每日收盘价共1479个数据,用来估计模型的参数;2010年1月8日以后共250个数据用来后验测试。数据来源于大智慧股票软件。深证综指的日损失序列定义为,其中为时收盘价。论文所有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都在Eviews5.0和R软件下进行的。

通过Eviews5.0软件计算得到损失序列的基本统计特征见表1,括号内为p值。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损失序列尖峰厚尾,且不对称,呈现右偏情形;单位根ADF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置信水平下该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即损失序列是平稳的;Ljung-Box统计量Q(5)、Q(10)表明该序列有一定的自相关性,Q2(5)、Q2(10)表明损失序列的平方自相关,从而该损失序列具有很强的ARCH效应。根据前面的分析使用APARCH(1,1)-M-t模型对深证综指样本内损失序列建模,并用最大似然估计对参数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2。

模型拟合后,对其残差进行ARCH检验,其检验统计量LM(6)的p值为0.99,从而可以判定残差没有异方差性。标准化后的残差序列均值几乎为0,方差也十分接近于1,基本可以看成是标准残差序列。然后对其进行相关性检验,Q(5)=24.301(0),从而可以认为其是独立序列。标准化后的残差序列的阈值,MEF(超额均值函数)确定如下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阈值在1.8左右,然后结合McNeil和Frey对比Hill方法、历史模拟法等方法,发现选择5%左右的极值数据使用GPD估计效果较好,于是阈值可以确定为1.806,接下来对超过阈值的部分进行GPD拟合,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上看出拟合效果相当好,并且作出其QQ分位图,如下图3所示。于是可以用GPD分布对极值建模,参数估计结果为,。

3.2 模型检验

为了考察风险度量模型的预测效果,常采用Kupiec的失败次数检验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置信水平为P的条件下,在第t日估计出第t+1日的风险值和,对于第t+1日的实际损失,如果估计出的,那么就认为风险估计值在第t+1日是失败的,并计数一次。最后将失败次数比上考察的总次数得到失败率。对于ES的估计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如果失败率远大于,则认为是低估了风险,反之则是高估了风险。只有失败率接近,风险度量方法才被认为相对可靠。论文还将此模型检验结果与EGARCH-M-POT模型,APARCH-POT模型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从而可以看出此模型的优越性。

从上表2深证综指的后验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99%置信水平下,这三种模型预测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在97%置信水平下,基于POT-APARCH-M和POT-EGARCH-M模型预测效果是一样地优于基于POT-APARCH的,从而表明了考虑收益与风险正相关对于金融市场风险的度量更加合理。在95%的置信水平下,基于POT-APARCH-M模型预测的效果是最好的,因为它是失败率是最接近5%,从而表明考虑更一般的APARCH模型来描述收益率的波动比EGARCH更合理。而通过计算ES的失败率结果在高置信水平下,ES的失败率都为零,从而表明ES相比VaR是更为保守的风险度量。

4.结论

论文建立了基于极值理论的POT-APARCH-M-t的动态风险度量模型,用来度量金融市场风险。在描述金融市场波动特征时,采用更一般的APARCH模型。结果表明它比EGARCH模型更优越。在金融市场中往往高的收益伴随着高的风险,即收益与风险是负相关的,从而将APARCH模型与GARCH-M结合。经过深证综指风险度量结果表明损失与风险是负相关的,并且更准确地度量风险。而在度量空头风险时,通过检验表明,在高置信水平下,ES过于保守,从而可以看出收益率的右尾较薄。论文只是对收益率分布上尾极端风险进行了度量,当然还可以对下尾极端风险进行度量,论文在阈值选取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阈值准确的选择方法一直是现在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Bekiros S.D.,Georgoutsos D.A.Estimation of Val-ue-at-Risk by extreme value and conventional method: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ir predictive performa-nce[J].Int.Fin.Markets,Inst.and Money,2005(15):209-228.

[3]Artzner P.,Delbaen,Eber J.M.,and Heath D.Coher-ent Measures of Risk[J].Mathematical Finance,1999(9):203-228.

[4]Bhattacharyya M.,Ritolia Conditional VaR using EVT-Towards a planned margin schem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08(17):382-395.

[5]余力,张勇.应用极值分布理论的VaR和CVaR估计[J].求索,2010(4):64-66.

[6]陈守东,孔繁利,胡铮洋.基于极值分布理论的VaR与ES度量[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7(3):118-124.

[7]林宇,魏宇,黄登仕.基于GJR模型的EVT动态风险测度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8,23(1):45-51.

[8]Ruey S.Tsay.金融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9]陈泽忠,杨启智,胡金泉.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研究――EGARCH-M模型的应用[J].决策借鉴,2000,13(5):24-27.

[10]张世英,樊智.协整理论与波动模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McNeil A.J.,Frey R.Estimation of tail-related risk measures for heteroscedastic Financial time series:an extreme value approach[J].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000(7):271-300.

收益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深圳股市;均值-方差模型;投资组合有效边界

0 引言

1952年,马柯维茨(Markowitz)在《金融期刊》上发表了《投资组合选择》论文以及在1959年出版的同名著作,标志着现资组合理论的诞生。马柯维茨在文章中阐述了资产收益和风险分析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均值-方差模型(MV Model)的基本框架,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随后几十年的迅速充实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为投资者如何选择最佳资产组合提供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方法。具体来说可分为四个步骤:(1)投资者首先要考虑他所面临的各种资产以及可能组成的资产组合,以便为其寻找最优资产组合提供选择范围;(2)对这些资产进行分析,计算出这些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方差、协方差以及相关系数;(3)根据约束条件,运用微分法或二次规划等方法计算出有效资产组合及其集合-有效边界;(4)反映投资者主观态度的无差异曲线和有效边界的切点即使为最佳资产组合。

论文以2005年8月到2006年8月深圳交易所上市的10只股票为研究对象,以均值-方差、Markowitz理论为基础,以二次规划为研究工具,在上述样本股范围内找出样本有效投资组合,并由此作出深圳股票市场10个股票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在此基础上,引入无风险借贷求出在无风险借贷下的最优投资组合策略。

1 10只股票相关数据

1.1 基本信息

所选的这10支股票都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来自于深圳证券交易所40(现有38)个成分股的10个。这10支股票的名称、代码详见下表1。

样本选择日期是从2005年8月12日-2006年8月4日共45交易周,数据来源于搜狐网。

表1 10个股票名称及代码

2 数据分析

2.1 周收益率的计算

其中:Rit为第i种股票在t周的收益率,Pit为第i种股票在t周的收盘价;Pi(t-1)为第i种股票在(t-1)周的收盘价;Dit为第i种股票在第t周所获红利、股息等收入,Dit=每股现金股利+Pit(送股比例+配股比例) 每股配股价×每股配股比例。

2.2 周平均收益率

各样本股45个交易周的周平均收益率的计算采用算术平均法,即周平均收益率为:

其中:ERi是第i只股票的周平均收益率;Rit是第i只股票在第t周的收益率;N是周数,N=45。

2.3 标准差

表2 样本股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

各样本股在样本时限内周平均收益率的标准差为:

其中:N是周数,N=45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周平均收益率及其标准差如表2所示。

然后运用excel的计算功能计算出10只股票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和相关系数,具体结果如下表3、表4所示。

表3 样本股的方差-协方差矩阵

表4 相关系数

3 有效资产组合的计算

计算出深市各个样本股的周平均收益率和标准差后,就可以计算10只股票的可能的有效资产组合了。在目前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在论文样本所选取的数据基础上,深市有效边界的数学陈述为:

其中:σp为资产组合的标准差;xi为第i种股票在组合中所占的投资比例;σij为(i种股票与第j种股票之间的协方差(当i和j相等时,这里就是方差了);Rp为资产组合的周平均收益率;Ri为第i种资产的周平均收益率。

这里目标函数是二次的,约束条件是线型的,可以通过二次规划的方法确定(x1,x2,x3,…,x10)找出有效资产组合了。这里运用数学软件matlab求解的10组组合如表5所示。

由所得的10组收益值-风险二维数据可以得到股票组合的有效边界,如下图1所示。

表5 投资组合比例

图1 10只股票的预期收益-风险图

可以看出,随着预期收益率增加,风险先是增加,到达某个点后就逐渐减少。里面有个临界值,其中,我们的选择范围就是随着上图中的上半部分,随着风险增大,收益率增大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高平.沪深股市资产投资组合的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32(3).

[2] 杜晗晗,何琪.股票投资组合实例研究.股票投资组合实例研究.金融经济.

[3] 罗光明,刘永.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在深沪股市上的实证研究.新疆财经.金融保险,2001,4.

收益法论文范文第8篇

1952年,现代资产选择理论的奠基者Markowitz首先开创性地提出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Markowitz的资产组合投资模型为:假设选定N种风险资产进行组合投资,为第i种风险资产持有期的收益率,是一个随机变量,是第i种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为该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向量,投资者投资此N种风险的投资比重向量记为,两资产收益率的协方差记为,其对应的协方差矩阵记为。若用表示该资产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表示该资产投资组合的风险,特别地记向量,则Markowitz模型可以表示为下面的规划问题:

该模型是计算使得预期收益率达到指定的预期收益率时,风险即资产投资组合的方差为最小时各资产的投资比重。

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包含以下的假设:

⑴资产的收益率服从均值为,方差为的正态分布;

⑵投资者是厌恶风险的;

⑶衡量收益率和风险的指标为期望收益率和方差。

实际资产收益未必会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条件;并且在均值――方差模型中是允许卖空的,这与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不相符。因此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最大损失最小化(MM)模型

已知n种证券在个时期的历史数据,是证券在时期的实际收益率;是在证券上的投资量;是投资总量;是组合证券在时期的收益率,则:

3.最小收益最大化模型

鉴于前面的成果主要是以风险最小化为目标函数,通过改进风险的度量方法以及对收益的约束条件来建立证券组合投资模型。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改变目标函数)去建立组合证券投资模型。首先,引用绝对离差风险作为风险测度,以最小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将风险控制在一个投资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且利用绝对离差函数的线性性质,将风险作为约束条件来建立在此风险测度下的组合证券投资模型。

已知n种证券在个时期的历史数据,是证券在时期的实际收益率;是在证券上的投资量;是投资总量;是组合证券P在时期的收益率,则:

4.结论

考虑到理性的投资者总是希望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获得最大期望收益;或者在已知期望收益的条件下,使投资风险达到最小。本模型试图在各个时期收益具有最大期望的前提下,进而追求组合投资收益最大化。模型将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利用损失和绝对离差作为风险来约束,通过联合这两个量,能使收益风险得到比较稳定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共,周升业,吴晓求.证券投资分析[M].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

[2]李辉华,苏慧文.金融风险识别与对策[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3]叶中行,林建忠.数理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

[4]刘志新,牟旭涛.投资组合最大损失最小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12):23-25.

[5]王辉.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及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姚海祥.均值―方差模型下证券投资选择的进一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收益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资本结构;公司价值

1、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1952年,Durand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召开的公司财务学术会议上提交了一篇论文《公司债务和权益成本计量方法的发展和问题》,对传统资本结构理论文献进行了最为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他将传统资本结构的观点概括为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理论。

1.1净收益理论

净收益理论认为,如果假设股权融资成本高于负债融资成本,同时在公司债务增加后股权融资成本与负债融资成本保持不变,那么,利用负债融资提高公司的财务杠杆,可以降低总资本成本率,从而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所以公司采用负债融资总是有利的。

但是对于净收益理论有一个假设至关重要,即假设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要求的回报率不随财务杠杆的变动而变动,即该模型没有充分考虑负债的增加而引发的财务风险增加。显然,净收益理论对资本结构的认定实难信服,也没有得到公司财务实践的证明。

1.2净经营收益理论

净经营收益理论认为,财务杠杆的提高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从而会提高股权融资的成本,其结果是不论公司财务杠杆作用如何变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是固定的,对公司的市场价值没有影响。

但是,该理论过分夸大了财务风险的制约作用,而忽视了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的内在关系,而且还假设股权融资成本的上升正好与负债融资增加带来的总资本成本的下降相等。如果该理论成立,公司将不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

1.3传统理论

传统理论实际上是介于净收益理论和净经营收益理论之间的一种折中理论,该理论认为,负债成本率、权益资本成本率和总资本成本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能随着资本结构的变化而变动。该理论认为确实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可以使公司的市场价值达到最大,这个资本结构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的运用来获得。在负债融资的边际成本率与股权资本的边际成本率相等时,总资本成本率最小,在这一点上资本结构最优。

传统理论看起来比较符合实际,但是,它只是凭借经难而非缜密的数学推导得出的,因此,这一理论也难以让人信服。

由Durand归纳的三种理论主要立足于对投资者行为的假定,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证检验,并没有得到理论界的一致的、广泛的认可,但其基本思路对后来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这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产生。

2.1 MM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是以美国著名金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Franco Modigliani和Merton H.Miller所建立的资本结构模型(即著名的MM理论或MM模型)为中心的。该理论认为,如果公司的投资政策和融资政策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没有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行,则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即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不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

MM理论建立在完美市场假设基础上,主要分为无公司税模型和公司税模型。完美市场假设是新古典学派的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无费用的资本市场:股票和债券无交易成本,没有政府的限制,可自由进行交易,且资本资产可无限分割。

(2)中性的个人所得税:无个人所得税或对股利、利息和资本利得课税是平等的。

(3)市场完全竞争:不管投资者和公司的行为如何,公司在任何时候都可按不变的价格转换证券。另外,公司没有什么行动能影响市场的利率结构。

(4)借贷平等:投资者和公司同时可借入、借出资金和发行证券。

(5)相同的期望: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期望。

(6)没有信息成本:公司和个人可利用信息是相同的,而且获得这些信息是没有费用的。

(7)无财务危机成本:公司和个人若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不会发生财务危机和破产成本(如法律费用、会计清算费用、公司重组费用等)。

2.2权衡理论

在资本结构理论史上,权衡理论是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最重要的发展。根据权衡理论,由于债务融资能带来免税利益,公司可以通过增加债务而增加其市场价值,但是随着公司债务上升,公司风险也在增加,即公司陷入财务亏空的概率也在增加,最终导致破产。无论破产与否,公司财务亏空概率上升都会给公司带来额外成本,使它的市场价值下降,因此公司最佳资本结构是权衡负债免税优惠收益和因陷入财务亏空概率上升而导致的各种成本的结果。

根据权衡理论,公司市场价值=公司自有资金市场价值+免税价值-财务亏空引起的破产成本现值(Present Value of Financial Distress),即

其中: ――负债公司的市场价值;

――无负债公司的市场价值;

――负债融资的税盾收益现值;

――财务亏空引起的破产成本现值。

但是,由于成本、破产成本的准确计量十分困难,从而使权衡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新资本结构理论

3.1成本理论

Fama和Miller(1972)的早期研究是理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Jensen和Meckling(1976)的论文《公司理论:管理行为、成本和所有权结构》对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他们的主要理论结论是,公司中的利益冲突主要有两类,一是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冲突,二是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这两类利益冲突的存在导致了成本的产生,资本结构的选择就是为了使成本最小。Jensen和Meckling认为,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应该是能够使成本最小的权益与负债的比例,在这一点上边际负债成本正好抵消边际负债效益,公司资本结构最优,公司价值也达到最大。

3.2新优序融资理论

新优序融资理论,又称融资顺序理论或啄食顺序理论。1984年Myers在其《资本结构之迷》以及后来与Majluf合作的《企业知道投资者所不知道信息时的融资和投资决策》文章中,为了解决企业在实际投资中所存在的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问题,提出了资本结构的新优序融资理论。

该理论认为,从企业对融资方式的偏好顺序来看,内源融资优于债务融资,而债务融资又优于权益融资,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一种先后顺序进行。

4、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总体评价

前面我们对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做了一个简要的综述,应该说,对于资本结构理论这个历史尚短的学科来说,每一篇经典文献都是理论上的一次重大改进。当前,经济学思想发展迅速,各种新的思想也见仁见智,这实际上为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本经济学背景。

参考文献:

[1]谢桦.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理论述评[J].财务管理,2011,(1):39-41

[2]沈艺峰.资本结构理论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4-56

收益法论文范文第10篇

>> 余额宝2013年最终规模:1853亿 容易宝打包1.5亿余额宝用户 余额宝收益率对余额宝规模影响的实证研究 收益率“破4”你还玩余额宝吗? 余额宝为宝粉年创收118亿元 “活期宝”争锋“余额宝” 余额宝:只是“掮客” 余额宝将何去何从 银行迎战余额宝 余额宝神奇何在 余额宝的危险 解答“余额宝” 搅局者“余额宝” 余额宝改变银行 “余额宝”与“钱荒” 余额宝们来袭 余额宝暴富记 余额宝的命运 余额宝:生于简单 简析余额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余额宝规模破3000亿 余额宝规模破3000亿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吴以四")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如果余额宝在2014年规模突破3000亿,就能抢占货币型基金的半壁江山。

5个月,1000亿,2013年余额宝震撼了金融。在2014年,这种震撼或许还将继续。如果一定要给这场震撼加一个量化的预测,那突破3000亿人民币也并非不可能。

对于货币型基金,3000亿是颇具标志性的一个数字,在2013年6月余额宝推出之前,货币型基金的规模一直维持在3000亿元左右。如果余额宝在2014年规模突破3000亿,就能抢占货币型基金的半壁江山。

在天弘基金内部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市场上只有两类货币型基金,一类是余额宝,另一类是其他基金。如果余额宝规模能突破3000亿元,这种说法将更加顺理成章。

余额宝何以能突破3000亿?这种可能性有两个支撑的因素。

第一是收益率。余额宝在2013年12月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超过6.19%,这在货币型基金中是绝对的收益率翘楚。货币型基金的投资渠道相对固定,无非是国债、央行票据和银行协议存款。货币基金之间收益率的比拼,核心是流动性管理。余额宝的流动性管理和其他基金相比,一是规模足够大,对流动性风险的承受程度就高;二是有大数据支撑,这是一只脱胎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有天然的大数据优势。流动性管理得好,收益率就有保障。理财产品,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核心竞争力仍然是收益率。何况余额宝还有互联网产品注重客户体验的优势。

第二是支付宝。这是预言余额宝规模能突破3000亿的最大底气所在。有一个概念需要先理清楚,就是支付宝余额和余额宝余额,支付宝余额是指用户存在支付宝中未转入余额宝的资金,这部分资金不产生收益;余额宝余额就是用户存在余额宝中能产生收益的资金。支付宝余额现在的资金规模究竟多大,从未披露过,不过,在2013年的“双11”,余额宝支付金额高达61.25亿元,这一数字远远小于支付宝余额支付的规模。在2014年,支付宝很可能将支付宝余额的资金,默认转入余额宝,即用余额宝取代支付宝。如果这样,余额宝势必将迎来大规模的增长。从目前的情势预判,支付宝很可能在2014年会这么做。

上一篇:实践科学发展范文 下一篇:煤矿安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