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探讨

时间:2022-08-18 02:11:34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探讨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十分迅猛,其凭借自己以就业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我国许多学生的认可。但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当中,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随着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对策

语文,作为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直得到我国教育人士的重视。但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当中,大学语文一直处于被忽视的边缘。语言是我们进行人际交流的必备能力,语言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我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趋势之下,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影响,更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注视起大学语文课程。

一、高职大学语文现状分析

在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的时候,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积极作用,开始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发展现状却令人堪忧。下面,我们就来对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介绍:

(一)高职大学语文出现边缘化现象。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学生都渴望在高职院校当中学习到可以立足于社会的一项技能,因此,尽管我国对于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素质教育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但是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当中,大学语文,这个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学科,依然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已经处于边缘化境地。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科的高职院校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能力更为重视,认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其主要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有甚者,为了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根本没有设置大学语文相关课程。正是因为这样,大学语文课程在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当中出现了明显的边缘化现象。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如人意。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没有兴趣,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没有必要,第一,一些学生没有进行思想学习的能力,对于问题的认知,只看表面,不想深层。第二,高职院校当中的个别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很差,其口语表达不尽文明,也没有文化内涵。就这两点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当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困难。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能力也十分有限。可想而知,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一份实习报告、调研报告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务。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平衡教育重点。在高职院校当中,学校将学生的职业化技能作为教育的重点。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高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将做人、做职业人、做有文化的职业人作为其教育的主要思路,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当中更好地立足,更好地与人进行交流,更顺利地实现自我进步。一个具备职业技能的人,不一定可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而一个具有文化的职业人,一定是社会人才市场上所需要的人才资源。

(二)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高职院校应当对学校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使学生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实现一体化。在保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大人文课程的比例。还可以将科技教育的相关思想融入到人文教育当中来。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课程,因此,可以与科技教育实现完好的结合。这就需要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们有意地在二者之间进行协调,使大学语文课程可以服务于高职院校的职业课程。

(三)设置大学人文语文课程。在高等院校当中,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文学色彩相对深厚的学科,但是,在高职院校当中,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正,比如说,在课文的选择上,可以以科技选文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的科技精神进行领悟,使其产生崇拜的情绪,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对正确的人文精神进行学习与模仿。

(四)设置大学应用语文。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不愿意从主观上接受这门课堂,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学语文对于他们的学习与工作没有帮助。因此,在高职院校进行大学语文教学这,要有意提高大学语文的应用价值。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基础,大力加强人际交往技巧的教学。比如说与不同身份的人的交流技巧、口语交际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等。这样,大学语文的教学成果就会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得到体现。在发现大学语文课程对自己的影响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提高,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得以顺利地开展。

(五)设置大学实践语文。学以致用,方可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高职院校当中,要以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为主导,对大学语文课堂进行灵活性的调整。因为,在高职院校当中,人文课程的时间很难保证,所以高职院校当中的大学语文课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给学生更为随意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时间,进行大学语文的实践教学,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高职院校为载体,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现状与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我国的高职院校可以找到更为合理的育人思路,在保证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的同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语文课程作用一门人文社科性课程,对于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希望我国的高职院校可以认识到社会对于人才的真正需求,明确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当中的定位,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参考文献

[1] 欧阳灵芝.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探索[J].才智,2009(03).

[2] 张兰.浅议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9).

[3] 王小红.高职语文的人文性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11).

作者简介:李楠(1984-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上一篇: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问题浅析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谈心对学生行为表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