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18 10:08:55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开发过程中的四要素、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施过程、采用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取向、教学与学习方法等五个方面,分析探索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模式,对在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技能培养为核心、项目驱动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开发模式 课程

基金项目:2011年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陕教高[2011]61号),课题编号11Z10。

在职业教育课程领域内,始终存在着普通论、学科论、基础论课程理念与专业论、职业论和实用论课程理念的冲突。要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就必须彻底解构传统的课程理念,树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现代课程理念,开发适合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笔者曾有幸参加了香港理工大学“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修班”学习,受益匪浅。赴港学习主要是按照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要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技能培养为核心、项目驱动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以工作过程、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目标。

以下针对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接受学习的情况谈谈自己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准备工作

在开发课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企业需求才可开发课程。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作好调查,主要是对该专业已经毕业学生的就业分布预估,如下表所示。

表1 课程就业分析预估统计表

开发过程中的四要素

简单来讲,若要成功开发出实效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结合以下四项要素:

1.掌握结构清晰、条例分明的课程开发流程

为了有效地开发课程,我们可以采用预期学习成果为基本的课程评估方法;充分开展校企合作;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方法。

2.了解企业的需求

在开发课程之前,我们必须先认真思考:我们希望或估计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到哪类企业工作;做什么岗位;这些岗位职责及企业所要求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什么;我们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有帮助吗?

3.课程内容包含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老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要真正地了解企业的需求,那么只有一条路,就是必须置身前线。

4.具备坚韧的自我推进能力

老师要具有学习的主动性,来充实自己的专业水平。

只有把以上四项要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开发出实效的课程,通过这些实效的课程设计,才有机会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施过程

1.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第一步——课程开发申请

我们在开发一门课程之前,首先应该清楚明确所开发课程的各个范畴,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所属专业、课程要包含哪些内容、课程开发的目的;预期学习成果(完成课程学习后,学员有何收获);对象班级;班级人数(分组情况说明);预计学时;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考核方式;入读条件;建议学分;预计课程开发所需时间;申请人及审批人姓名及签字;申请日期及批准日期。

2.课程设计时的考虑要素

对于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通过下面图示我们可以了解到职业课程开发的流程,在该流程中重点是课程设计的开发,而要做好课程设计的开发,就应该针对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通过企业在产品开发时考虑的要求,分析比较出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的考虑要素,企业对产品开发的考虑要素主要表现在:了解顾客对产品的综合性能的要求;原材料的特质;了解原材料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加工;自身的加工设备资源情况;计划产品的功能效果。那么院校对培育学生时的考虑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学生的素质;了解学生缺乏哪方面的知识、技能、态度;自身的情景构造资源情况;预期学生成果。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并重视的内容,是我们进行具体课程设计时应该考虑的要素。

3.课程设计中的预期学习成果

成果和内容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采用成果为本取向意味着学生从“学习内容”到“获得的知识、能努力及态度”的观点转变。

在成功为本的取向里,最主要的当然是成果,而并不是仅仅内容。老师必须意识到学习成果的重要性,要思考什么才是学生毕业后应拥有的素质,老师期望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怎样才能突出工作表现等问题。

在以预期学习成果为评核标准的课程设计开发中,需要老师按企业需求决定讲课内容,以确保讲课达到的学习效果,需要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的方式,对老师的课程内容和备课的时间上提出了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填写预期学习成果实施表。

采用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取向

采用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取向更能有效协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同时,在课程设计上采用学习成果为本的取向更能获得以下好处:

1.为课程发展提供框架。一个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设计能具体地指出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素质,并能强调选修课程的毕业生应有的水平。这个中心思想成为各个课程的统一框架。它能更一致地提高课程中不同科目的连贯性,而老师亦更清楚了解在课程上应作出的贡献。

2.为教学及评核提供有用的指南。例如,预习学习成果要求学生能运用某些知识及技能来解决一些专业问题,老师便可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制订评核标准来辅助学生。

3.鼓励学生自发学习。当预期学习成果制订得相当明确后,学生能预期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所需要掌握的思考能力、知识、技能和态度。因此,学生可计划其自发性学习,为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夺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与学习方法

如果把“预期学习成果”看成是授课的目的,那么“教学与学习方法”可看成是力求达到授课目的所使用的手段。为了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常用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类:

1.互动讲课。互动讲课可使学生投入学习、启发学生及把一些重要的知识或概念灌输给学生。

2.以报告为基础的学习。学生需要主动地进行个别研究,写报告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提出解决问题。

3.电子学习。提供一个虚拟的环境,使学生可以体验及学到跟现实类似额度经验。主要手段就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其他平台。

4.角色扮演。通常五至六人一组,学生需参与扮演不同的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该角色的工作。

5.实地探访。通过实地探访,学生可直观观察到真实的工业活动及过程和职业人的介绍。还有实验学习、课程作业、自我学习等等,首要目的就是明确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即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小 结

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开发过程中的四要素、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施过程、采用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取向、教学与学习方法等五个方面,分析探索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模式,对在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技能培养为核心、项目驱动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J].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12版.

作者单位:

刘引涛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咸阳

王晓江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上一篇:调查报告 第4期 下一篇:教学宝典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