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促民生”机制的理论创新和路径选择

时间:2022-08-18 05:19:24

【摘要】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民主方式解决民生问题,有益于开创城市社区民主自治新模式。“民主促民生”的实质是在社会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城市治理的惟一主体,而...

“民主促民生”机制的理论创新和路径选择

摘要:“民主民生”战略是杭州通过民主参与机制推动民生问题解决的创新实践,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尝试。“民主促民生”战略是在现有社会管理体制内,政府通过鼓励多元主体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把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以民主途径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机制,为城市社区自治、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新思维。针对“民主促民生”机制的内在需求,本文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民主;民生;民主促民生;经验;模式创新

“民主促民生”是指政府作为核心领导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同时,通过吸纳其他社会主体采取民主参与、民主协商等方式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机制。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导力量主动作为,切实提高认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管理能力,转变工作导向,加大对公共领域财政投入。公民则积极参与。民生问题关系公民切身利益,公民积极参与能提高民生水准,享受高品质服务。对一些公益性和福利事务,公民在政府指导与支持下,依靠社区资源,进行自我管理。

一、“民主促民生”机制的成功经验

1.为城市社区自治提供新路径

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民主方式解决民生问题,有益于开创城市社区民主自治新模式。“民主促民生”的实质是在社会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城市治理的惟一主体,而是社会权力多元互动网络中的一极,公民、自治组织等都是民生问题参与者,为社区自治奠定理论和制度基础。

2.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提供新思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社会管理愈发复杂。“民主促民生”是民主参与的城市治理模式,打破全能行政观念,防止强制行政和暗箱操作。以民生问题为突破口,抓住城市化问题核心,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要求政府转变管理理念和政府职能,在决策中突出公民参与,实现管理目标。

3.民主方式是实现政府管理和民生需求互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何将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和民生需求纳入正常利益表达轨道,使政府管理与社会民生需求有效对接,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民主促民生”机制展示了政府管理方式如何由“单向推动”转为“双向互动”,如何通过基层民主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需求,为探索城市民主建设和民生改善共促发展的新思路。

4.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民生政策的重要途径

民生问题与公民利益切身相关,所以有关民生的决策都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赋予公民决策和监督权,让公民参政议政,使民心民意成为城市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只有全面动态把握民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实公民参与权、监督权,切实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才能有效解决民生问题。

三、完善“民主促民生”机制的战略思考

1.加大启蒙宣传,提高公民认知素养

发挥媒体直面公众的优势,持续向公民传播政治参与信息,弥补公民包括政府官员民主素养不足。发挥传媒政治社会化功能,增加媒体对民主参与过程的宣传。通过传媒,强化公共决策知识宣传力度,使公民了解公共政策过程,提高公民对公共政策问题敏感性,激发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主动性、自觉性和主体责任感。强调社会公共责任,引导公民政治倾向,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重大决策出台前,把相关信息充分告知民众,尤其是利益相关人。

2.培育体制文化背景,提升参与外部环境

首先,引导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向公民传递政府遵循公开透明、民主法治、诚信守责的理念,赢取群众信任支持。其次,组织专家学者对“民主促民生”实践作深度评析。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关于政府“作秀”的误解,营造政府和民众合作互信关系。再次,通过建构公共文化空间,满足公民文化权利,使他们产生政治文化认同和政治参与热情。最后,构建非政府组织在公民治理中的主体角色,形成政府和个人、非政府组织协同互动的多中心治理结构。

3.完善政府社会管理机制

政府应学习欠缺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从管理理念、组织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协调,切实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其一,突出管理公共性理念。政府主动作为,并鼓励公民和非正式组织参与,发挥他们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并为其提供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其二,构建民主合作社会管理机制。政府社会管理要注重民主协商、互惠互利等制度,建立伙伴式民主合作机制。第三,扩大监督范围,增强公民监督力度,积极为公民监督创造条件。

4.完善民主参与机制

首先,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充实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培养专家队伍,细化专家咨询工作程序,明确主要事项。其次,完善民意回应机制。相关部门及时回应公民提问,并在工作中落实。再次,完善听证机制。提高听证会独立性,健全听证代表选举机制,完善听证代表权力,重视听证结果法律效力。最后,完善各年龄段居民参与机制。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中,要把不同年龄段居民分开,确保各年龄人群充分表达意见。

5.寻求“民主促民生”的长效机制

“民主促民生”战略持续推进,构建长效机制是关键。首先,得到党政和公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且具有现实操作性。其次,是创新战略的制度化,包括各种创新措施的制度化,以及民主民生战略整体的制度化。最后,将“民主促民生”战略的长效机制落脚到民生建设。制度化问题与民主发展有关,但民主促民生战略能否持续,最终要看民生是否得到改善。一项创新只有为民带来切实利益,才有生存和持续长效的空间。

6.以法治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民主促民生”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法治确认和保障公民权利。首先,通过法治将公民利益转化为法律上的公民权利。公民权利应以实现社会公平为价值内核,以解决民生需要及其矛盾为主体内容。其次,通过法治保护弱势群体权利。法治能运用差别原则矫正现实中不合理的差异,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实现公平正义。最后,通过法治规制政府权力,保障民权实现。将保障民权设为政府行政目的,真正实现民权充分发展和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明海.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民生改善的路径探索[J].北京:求实2011.

[2]彭勃.公民参与:和谐时代的公共政策机制[J].北京:政治与法律2007(3).

[3]刘长发.民主是民生的生命——关于构建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的理论思考[J]西宁:攀登2010(5).

上一篇: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 下一篇:运用“道法自然”解决当下广告创意中的虚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