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解说词析议

时间:2022-08-18 12:59:42

【摘要】二、导游解说词的语言修养 语言是导游员最重要的工作工具。导游员本人首先需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言语修养,以促进交际成功,为游客提高有质量的服务。 ...

导游解说词析议

[摘 要] 本文首先对导游解说词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界定,其次从语音、语法、词汇、修辞手段对导游解说词的语言修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导游语言的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 导游解说词 语言修养 修辞

一、导游解说词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

旅游语言,是职业语言,主要包括导游解说词、景点介绍词和景观标志用语等内容。导游解说词是导游员在讲解旅游景点和组织安排旅游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讲解词和生活用语。其中,讲解词是讲解景点时的用语,是导游解说词的主要方面,因为导游工作核心是讲解旅游景点;生活用语是组织安排旅游活动,即迎来送往、安排食宿、寒暄、导购等活动时的用语,是导游解说词的次要方面。导游解说词不等同于旅游语言,两者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导游解说词是旅游语言的组成部分之一,前者是种概念,后者是属概念。

导游解说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受众、内容和语境三方面:(1)受众的特殊性:导游解说词的受众是旅游者,愉悦情怀是旅游的共同目的,同时,游客的身份、职业、思想、修养、性格、处境和心情等各不相同,游客的个体差异和对导游解说的不同期待要求导游员根据不同的受众调整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2)内容的特殊性:导游解说词的内容是对旅游景点的讲解,不同于日常谈话,有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然而其目的是为了旅游,又不同于课堂的文化知识教学,所以导游解说词一方面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一方面又具有愉悦游客的功能;(3)语境的特殊性:导游解说是面对面的现场交际,交际双方都是亲临其境,人文景观和多数自然景观都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背景。可见,导游解说词是联系交际双方对旅游景点情感体验的媒介。导游员将景点蕴含的文化知识信息和人们(包括导游员自己)对其给予的情感信息,通过解说词传递给游客,游客通过导游解说对景点加深认识、获得精神享受从而赋予其新的情感信息。由于是面对面的现场交际,导游员可以根据游客的反应,增减景点的背景知识介绍,增减解说的具体内容。导游员根据不同景点,调整解说方式,或庄重或诙谐,传递相应的情感信息。

二、导游解说词的语言修养

语言是导游员最重要的工作工具。导游员本人首先需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言语修养,以促进交际成功,为游客提高有质量的服务。

1.语音

导游解说词在语音上追求清晰感人和悦耳动听。

语音既然能够实现语言的社会功能,就有一定的修辞作用。例如,声音的高低能表达相应的感彩,高音可以表示惊奇、怀疑、欢快、慨叹的情感;中音可以用来表示心平气和的情感;低音则可以表示郁闷和伤心情怀。所以,音色美,即通常说的悦耳动听,虽然主要是先天生成的,但是也可以通过练习发音方法和调整共鸣器来改善原有的音色。语言学研究的嗓音共鸣器是指咽腔、鼻腔和口腔,大致可以对应以上行业人员训练时所讲的胸腔、头腔和口腔。头腔共鸣是最高说音区,发出的声音高昂、响亮、行远;口腔共鸣是中音说音区,发出声音丰富圆润优美;胸腔共鸣则是低音说音区,发出声音深厚低沉。(张先亮,2000:205)导游员可以通过练习发音和调节共鸣器,形成自己的语音特色。

超音段音位的表彩更为鲜明。导游解说词在语调、逻辑重音和停顿等方面加强修养。(1)语调是所有语言中述语性所必须的表达手段,语调不同,可以区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王德春,1997:190)平直的语调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句末语调上扬,是对事实的疑问;句末语调先升后抑,是对事实的感叹。(2)逻辑重音的不同,所凸显的意义也不同,导游员在讲解时有意识地选择逻辑重音,更容易让游客领会话语的信息核心。例如,“治黄河者治国家”的逻辑重音不同,信息核心也随之改变:治黄河者治国家(治理黄河而不是长江),治黄河者治国家(治理国家而不是学校)。(3)停顿可分为语义停顿和修辞停顿。语义停顿的长短由语义的完整程度决定。停顿不仅可以辨义,还能起修辞作用,这种修辞停顿可传递“风趣”或“警示”等言外之意。例如,游武夷山泛筏九曲时,导游员带领游客登筏后突然发问:“诸位来游武夷山,不知可忘记带了什么东西?我是说你们不知是否带来了‘想象’。你们看,那像雄狮吗?那像下凡的仙女吗?”(赵刚健,2001)导游员此处的停顿使游客由愕然到茫然再到欣欣然,导游员诙谐幽默的言语风格,使得现场轻松活跃。面对嘈杂的游客人群,导游解说无论怎么提高声音也未必会引起游客的注意,而适时停顿能够维持纪律,引起游客的注意、期待和共鸣。

2.语法

导游解说词在语法上追求正确明白。

语音,保证语言的清晰;语法,保证语言的正确。语法主要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方面需要注意的:搭配要恰当、韵律要和谐、缩略表达以熟知的为好、用复数来指称一类人。

导游语言的句法特征主要表现为使用言简意赅的短句和设问句。长句的信息量多、逻辑关系复杂、很难一口气说完,多见于书卷语体;短句言简意赅、短促有力、易于上口,适合口头表达。导游员用短句讲解,更能晓畅地表达话语信息,游客在听短句讲解时注意力更加集中、更为容易捕捉到话语的信息核心。

被动句较多出现在书卷语体中,而导游讲解词多用主动句。主动句表达简洁容易理解,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主动句体现了以游客为中心的讲解原则,在导游解说的引导下,游客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旅游景点。

此外,语气积极的句式有利于交际双方推进互动。导游员在指令时,适合使用带有商榷友好语气的附加句。商量的语气表达尊重、平等的情感,体现了以游客为本的旅游服务理念,使得受众(游客)更容易接受发话人(导游员)的指令和意志。导游员在进行总结性陈词时,适合使用宽慰鼓励语气的句式。一个景点旅游告一段落时,导游员使用带有“吧”字的感叹句式,有力地回指了先前的参观,帮助游客梳理纷繁的旅游心理体验,可以引起游客强烈的情感共鸣。

3.词汇

导游解说词在词汇上追求丰富多彩、有针对性用词。

词语,为语言表达提供丰富的描绘手段和表现手段。为了提高讲解质量和讲解效果,导游员需要不断充实词汇表达法。例如,在引导游客“看”时,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有一般的词语表达:“看、看看、看见、注意”,此类词语通用于各种场合和所有游客;有较正式的词语表达:“留神、领略、观赏、俯视、凝视”,此类词语起描写抒情的作用,适用于较正式场合和文化水平较高的游客;有词语的转喻表达――“品味”(原指味觉)、“光顾”(原指购物)以及词语的隐喻表达――“亲吻”,这两类词语一方面表达了景点美感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表达了游客对景点的深情眷恋,适用于文化水平较高的游客,词语“亲吻”的适用对象一般是青年游客。

导游讲解词的语体特征主要是口头形式的谈话语体。导游语言的口语特征表现在词语的选择上,即多用生动鲜活的谈话语体词语,而少用书卷语体词语,例如,陶昌宇(1993:69)在《上海豫园导游》中介绍九曲桥上的茶楼时说道:“老人们喜欢在早晨来此,会会朋友,沏上一壶茶,聊聊天儿。一般他们喝的都是一种绿茶,叫做‘龙井’。这个茶馆也是外国首脑常来之地。比如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上海,也亲临茶馆喝了茶。”这段话里的用词都是谈话语体词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是 “喝茶”而不是“品茗”、是“亲临”而不是“莅临”,如果用后者的书卷语体词语则显得过于正式,与茶馆的平民气息相冲突,而前者谈话语体词语适合茶馆的语境,选词恰当得体,鲜活地表达了女王的亲民形象。同时,一组短句“会会朋友,沏上一壶茶,聊聊天儿”是由口语词语“会友、沏茶、聊天”扩展而来的,具有鲜明的日常谈话语体特征,节奏舒缓,与茶馆的闲散基调相得益彰。

导游员在讲解人文景观时,涉及到历时地理、科教文卫、工艺美术、宗教等领域时,需要将相应的科学用语,进行功能改造后,深入浅出地用口语而不是书面语表达出来。

导游语言要尽可能符合标准和规范,以维护语言的正确和纯洁。但是,导游员毕竟不同于广播电视播音员或语言教师,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导游员可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试想,在拉萨面对上海游客时,导游员如果能用上海话问候,讲解时能穿插几句上海话,会产生理想的交际效果,因为方言有认同身份的作用。对于不会普通话的游客,需要方言导游,如粤语导游、闽南语导游等。

4.修辞手段

如何恰当得体地讲解,导游员除了在大脑里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言语修养。修辞手段的灵活运用是导游员言语修养的外在体现之一,是导游讲解艺术和讲解效果的重要手段。

言不可无文,辞不可不修。带领游客参观游览是导游的职责,讲解是导游的工作核心。导游员在建构话语时要考虑游客可能的心理反应,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扮演主角的仍然是导游。导游员可以根据旅游对象选择修辞方法,讲解才会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下文择其一二简言之。

具象化。例如,在参观游览黄河景区时,介绍“黄河之水天上来”,导游员将数字具象化,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何琳,1993:89)

对比表达。在带领日本游客参观上海的外滩和南京路时,刘明(1993:64~65)多次借助此法,将旅游目的地文化现象与客源国的进行对比,二者联系起来讲解,更容易为游客所接受。“上海的外滩和横滨的山下公园非常相似……南京路是上海的第一繁华街和东京的银座一样给人一种人声鼎沸的感觉……南京路路名是1865年(日本江户时代庆应一年)定下的。”对比表达能够激活游客大脑里已有的概念图式,达到旅游目的。

设置悬念。何琳(1993:89)在郑州黄河游览区介绍古象雕塑时,并没有立即对之加以讲解,而是于此设置悬念,“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接着,何琳介绍讲解大禹塑像、山下正在兴建的黄河碑林、吟诵《登鹳雀楼》诗歌,直到准备登邙山时,才向游客公布古象的答案,原来四、五十万年前,河南地处亚热带,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河南古属豫州今简称“豫”,“豫”即多象之意。如此设置悬念,可以调动游客的游览兴致,激发游客的想象力,导游员与游客之间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

三、小结

导游解说词是导游员在讲解旅游景点和组织安排旅游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讲解词和生活用语,属于旅游语言的一种,是职业语言。导游解说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受众、内容和语境三方面。其受众是旅游者,其内容是对旅游景点的讲解,其语境是面对面的现场交际、交际双方亲临其境、有一定历史文化背景。

导游员加强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等方面的修养,同时需要提高言语修养,因为言语修养是语言修养的具体外在体现。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较少论及导游员的言语修养,笔者将在今后工作中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何 琳 王连义: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A].怎样做好导游工作[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2]刘 明 王连义:南京路导游词[A].怎样做好导游工作[C].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3]陶昌宇 王连义:上海豫园导游[A].怎样做好导游工作[C].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4]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张先亮:语言交际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赵刚健:导游辞的艺术[J].修辞学习,2001,(6):41

上一篇:商务英语广告中修辞的运用 下一篇:文字元素与包装设计的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