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提高生物课堂效率进行到底

时间:2022-08-17 11:20:21

将提高生物课堂效率进行到底

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讲求实效,提高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增效率,提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教师要有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及每一节课的目标。必要时教师还需制定课时目标,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只有实现了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和学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将明确的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学习。

设计教学目标应力求“三维”目标能得到有机整合并立足学情,要做到这些,教师需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必要时要参照《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认真钻研每一节课的内容。当然,教育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总是从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角度出发来接受新事物,所以教师要清楚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差异。

二、灵活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讲求“适应性”原则,教学模式的选用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相同的内容呈现方式不同,效果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教师只有把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变得乐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1.运用多媒体,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课件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化静为动,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中学生物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并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让学生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完成实验操作,认真观察、记录。学生通过亲手触摸、观察、实验,使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会大大提高思维活动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彰显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弘扬人的自主精神;通过合作学习,能突出学习的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探究学习,能强化学习的过程性、开放性,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批判的思维品质。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另外,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经常进行交流,相互间会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并倾听他人的意见,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小组成员间各有分工,这样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内容多联系生活实践

新课改提出教学“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生物

学科自身的魅力更说明了这一点。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不断学习,增长见识,同时将自己的知识有效融入到课堂中。

四、尊重学生差异,适当因材施教

一个班级里的几十个学生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因而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不同方式的教学,针对各种问题对症下药。

每学期、每堂课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习惯等情况了解分析,了解不同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认真专研教材和教学大纲,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把不同梯度的问题分给不同层次学生来完成,使他们在课堂上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学习的内心体会。为了充分调动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把好备课关,必须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课堂教学目标、实例、习题、问题的设置有机结合。对于最简单的问题教师可鼓励后进生回答,稍灵活点的题由中等生来回答,学优生最好能讲出他的分析思路,能让其他学生也听明白,这样一堂课上各层次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其中,并使后进生树

立上进的信心。

五、讲练结合,及时反馈,调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把知识都讲完后,一起做练习,难免使课堂成为讲练分块的模式。这样做,教师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练习或作业,教师虽然能获得一些反馈的信息,但错过了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不利于及时改变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教师将练习融于教学过程当中,有利于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找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思维的受阻点,在反馈和矫正过程中不断接近目标,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向课堂要效率而不是向课堂要成绩的目标。

总之,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努力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生物科学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位生物教师不懈的追求目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只要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就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凤娥.强化六种意识,实现有效教学.生物学教学,2009,(2):26-27.

[2]马丽瑞.精彩课堂贵在实效.中学生物学,2009,(3):17-18.

[3]钱敏艳.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能力.中学生物学,2009,(3):20-21.

[4]万程.有效课堂无限创新.中学生物学,2009,(3):57-59.

上一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篇:生物化学传统教学要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