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副省级城市卫生监督机构的机构建设情况分析

时间:2022-08-17 10:14:52

我国副省级城市卫生监督机构的机构建设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情况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方法 分析机构名称、成立时间、内设机构和机构编制情况等指标。结果 最主要的命名方式为市卫生监督所,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内设机构平均为(11.5±2.4)个,机构人员编制平均为(107.6±31.3)个。结论 机构名称不统一与未能依照相关规定命名并存,机构改革步伐不统一与机构改革不断探索并存,内设机构专业化设置与数量差距悬殊并存,机构人员编制相对充足与编制多样性并存。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具体标准,副省级城市应积极探索卫生监督机构改革的经验。

【关键词】 副省级;城市;卫生监督;机构

目前,我国共有15个副省级城市[1]。副省级城市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方面,国务院等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副省级市政府拥有省级政府的权限[2];另一方面,副省级市的经济总量巨大,在区域政治、经济、卫生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2000年1月卫生部印发《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推行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已经历经了十多年,卫生监督机构得到了全面发展[3]。鉴于副省级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地位,因此,研究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运行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分析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15个副省级城市的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官方网站,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查询的相关文献,截止时间为2012年11月30日。

1.2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机构名称、成立时间、内设机构和机构编制情况。

1.3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的分析均通过SPSS13.0进行,计量指标计算其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和标准差;计数指标计算其频数和频率。

2 结果和分析

2.1 机构名称 从15个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名称来看,最主要的命名方式为市卫生监督所,其次为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另外分别有1个市采用市卫生监督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和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这三种命名方式。其中部分市卫生监督机构名称出现过更名的情况,成都市卫生局执法监督支队由成都市卫生执法监督所更名而来,深圳市卫生监督局由深圳市卫生监督所更名而来,济南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由济南市卫生监督大队更名而来,青岛市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由青岛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更名而来。

3 讨 论

3.1 结论

3.1.1 机构名称不统一与未能依照相关规定命名并存 目前,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有市卫生监督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卫生监督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五种名称,机构名称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机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4]。而在这四种名称中,市卫生监督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卫生监督局和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这四种名称均未能依照相关规定命名。2006年印发的《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名称统一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卫生厅(局)卫生监督局、县(区、旗)卫生局卫生监督所[5]。按此规定,副省级城市卫生监督机构应命名为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

3.1.2 机构改革步伐不统一与机构改革不断探索并存 15个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另外有少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为2003年和2004年成立,这反映出15个副省级城市卫生监督机构的改革步伐不统一。而2000年,卫生部就印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2001年,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另外,部分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在成立之后也在探索更名,也反映出一些地方在卫生监督机构改革上不断探索。

3.1.3 内设机构专业化设置与数量差距悬殊并存 从15个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内设机构最少的为8个,最多的为16个,平均为11.5个。一方面反映出各副省级城市卫生监督机构能够专业化地设置内设机构,这也符合《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的“省和副省级城市的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相应的专业科室”。但同时,内设机构差距也比较悬殊,一方面内设机构数量过少不利于工作开展的专业和细化,另一方面内设机构数量过多也与机构数量精简的原则不符。

3.1.4 机构人员编制相对充足与编制多样性并存 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最少的为71个,最多的为162个,平均为107.6个。根据测算,每家市级卫生监督机构需配备人员基数为86名,同时结合当地户籍人口数和人口密度进行调整[6]。这反映出副省级城市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相对充足。同时,人员编制也存在行政编制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两种类型,编制存在多样性。

3.2 建 议

3.2.1 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具体标准,涵盖各个层级的机构和机构建设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国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文件主要有《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的意见》和《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 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的颁布,顺利推进了我国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但同时,我国还缺乏卫生监督机构建设的具体标准,这也制约了副省级城市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导致在机构命名方式、改革步伐、内设机构和机构编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具体标准,该标准要涵盖中央、省、副省级市、地级市以及县级等各个层级的卫生监督机构,同时,还应涵盖机构建设的硬件方面以及机构命名方式、内设机构、机构编制和级别等机构建设的方方面面。

上一篇:模拟急救演练 提升妇产科医护人员专科急救能力 下一篇:浅谈公共卫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