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分析

时间:2022-08-17 08:22:52

-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分析

一、引言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尽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非典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是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收支仍然保持顺差,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2006年到2008年,国际收支持续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从174亿元到162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从384亿元到630亿美元。直到现在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依然可观。

二、定量分析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尽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非典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是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收支仍然保持顺差,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2006年到2008年,国际收支持续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从174亿元到162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从384亿元到630亿美元。直到现在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依然可观。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一)首先,用2001-2007年的国际收支顺差结构表分析一下近年来国际收支大致的趋势

国际收支总趋势:2007年经常项目顺差对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贡献度下降。2001―2006年经常项目差额处于总上升趋势,但07年为2531亿美元,占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从06年的96%下降到07年的64%,06年为2599亿美元,因此有所回落。

2007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对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贡献度上升。2007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902亿美元,占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从06年的4%上升到07年的36%,06年为100亿美元,因此有所上升。

总体来讲,国际收支总体顺差总体有所下降,笔者认为,是与07年8月开始了全球的次贷危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外国的消费者信心,因此我国的顺差有所下降。

(二)以下为从几方面对国际收支趋势状况进行分析

方面一,经常项目差额,从2000年的-1558亿美元到2006年的-61亿美元,再到2007年的4033亿美元,总体上,顺差呈增长的趋势。

方面二,从2000年到200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一直在资本净流入4000亿美元左右晃动。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该项目差额是国际收支分析中的另一个重要依据。他是该项目下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交易(包括贸易信贷、贷款和存款)及储备资产交易的差额。它记录了世界其他地方对本国的投资净额或贷款净额,反映一国对外债权债务净变化的指标。当差额为正时,说明一国是资本净流入或未经负债的国家;反之,为资本净流出或未经债权国家。

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164+5610=5774

金融项目占比重较大为561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差额分为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06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多于我国在外直接投资274亿美元。证券投资差额为6369亿美元,占金融项目投资的绝大部分,而其他投资差额则为负,说明其他投资借方大于贷方。

07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201+10681=10480

金融项目占比重较大为10681亿美元。07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少于我国在外直接投资861亿美元。证券投资差额为11130亿美元,占金融项目投资的绝大部分,而其他投资差额则为412亿美元,说明其他投资贷方大于借方。

0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58+4905=4963

金融项目占比重较大为4905亿美元。08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少于我国在外直接投资2565亿美元。证券投资差额为12442亿美元,占金融项目投资的绝大部分,而其他投资差额则为-4972亿美元,说明其他投资借方大于贷方。

方面三,储备资产较大幅度增加。

近年国外在我国投资大大增加,人民币需求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为了维护汇率的稳定,央行不断在外汇市场上抛售人民币,买进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逆差不断增大。外汇储备较多,我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能力增强,对加强外汇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的信心十分有利。

三、结论

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从2000年到2008年,总体上从逆差装变为顺差。并且顺差越来越大。经常项目差额,从2006年到2008年顺差呈增长的趋势。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一直在资本净流入4000亿美元左右晃动。且以金融项目为主,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占主要方面,而且都逐年递增。储备资产较大幅度增加。错误与遗漏项目在2%的正常范围之内。

由结论知,我国国际收支应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我国的国际收支近几年总是顺差。我国仍是出口大国,而且外国也很爱到我国来投资,但最终挣走利益的是那些拥有技术的国家,而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也不能因为总是顺差而乐观。国际收支大额顺差的影响和反映的主要问题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对宏观经济运行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一是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商品出口增长过快,加大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二是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较快增加,容易引发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三是大额顺差使货币投放不断扩张,市场流动性过多,容易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同时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和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压力,制约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因此,国际收支应该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不应总是逆差,也不应总是顺差。

作者简介:王飞鸿(1989-),女,北京人,现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专业。

上一篇:我国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分析 下一篇:浅析中国与欧盟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