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与欧盟贸易摩擦

时间:2022-09-28 10:56:17

浅析中国与欧盟贸易摩擦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欧盟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中欧贸易摩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从政府及企业两方面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救济;反倾销

一、中欧贸易摩擦现状及其特点

(一)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

欧洲统计局2011年10月28日公布的最新贸易数据显示,2011年8月,欧中进出口总额达378亿欧元,比欧美进出口总额高出27亿欧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欧经贸发展越来越快,欧盟对中国反倾销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中国成为欧盟被提起反倾销指控与调查最多的国家,欧盟正逐渐取代美国成为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最多的地区。近年来,欧盟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占欧盟反倾销案件数量的比例已连续八年都超过30%。而且反倾销立案越来越频繁,2011年7月15日,世贸组织裁决报告,裁定欧盟针对中国螺丝、螺母、螺栓等碳钢紧固件实施的反倾销措施,9月15日欧盟委员会最终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瓷砖正式征收反倾销税。除6家企业获得26.3%至36.5%不等的单独税率,120多家参与调查的企业获得30.6%的加权平均税率外,其他1200多家企业均被征收69.7%的惩罚性关税,有效期长达5年。历年来欧盟对华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商品已多达百余种,同时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2010年6月欧盟对华出口的数据卡提起反倾销与保障及反补贴立案,涉案金额高达41亿。参见表1、表2和表3。

(二)中欧贸易摩擦的特点

1、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救济举措日渐频繁

欧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我国提起反倾销的国家,多年来我国一直是欧盟反倾销的主要对象。特别是从近几年开始,随着中国对欧盟出口发展越来越快,欧盟对中国反倾销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中国成为在欧盟被提起反倾销指控与调查最多的国家。参见表1。2010年,欧盟对华反倾销立案10起,在第三季度就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的数量;截止2011年10月,今年欧盟又对我国反倾销立案7起。

2、欧盟贸易壁垒日趋多样化

2010年6月欧盟对华出口的数据卡同时进行反倾销及保障措施和反补贴三项调查,对单一商品时进行多项调查的做法在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贸易救济实践中极为罕见,也是迄今中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被频繁应用的同时,欧盟还是使用绿色壁垒最严厉的国家集团,他们凭借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建立高于中国技术水平的环保标准,以实施环境标准制度等方式,作为限制中国产品的准入条件。在合格评定程序、安全与生态认证、知识产权、企业社会责任、劳工待遇等方面的新形势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贸易摩擦形式日趋多样化、综合化和隐蔽化。

3、欧盟对华实施贸易保护的领域从具体产品日益扩大到中国国内经济政策层面

随着中欧贸易的不断拓展,欧盟由最开始的纺织服装类商品到后来的机械、化工、矿产品等多类产品都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政策,欧盟指控的产品重点集中在钢铁、化工、纺织品和电子产品等四大类上。此外,欧盟在对我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通常还会就某类产品的多个税则号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这往往导致更多的企业被卷入,波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从单个产品正逐渐扩散到整个产业。

欧盟对我国传统的贸易保护对象以前多是特定产品和行业,但近年来日益扩大到中国国内经济政策领域。除了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加大施压力度外,又对中国的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频频发难,认为中国的自主创新和政府采购政策阻碍其产品出口到中国。

4、贸易摩擦的领域由低附加值产品扩大到高附加值产品

随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遭受反倾销调查的中国出口商品起初主要是毛巾,棉布等纺织服装类低附加值商品,欧盟对华反倾销几乎涉及所有出口行业。目前,各类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日益成为对华反倾销的“重灾区”。此外,欧盟在对我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通常还会就某类产品的多个税则号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这往往导致更多的企业被卷入,波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当今,在欧盟对外反倾销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时期,对中国的反倾销却在不断地加剧。除了对华反倾销立案的数量居高不下,反倾销的力度与广度不断扩大外,欧盟对中国征收反倾销关税幅度也较高,并且经常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纳入到争议的范围中。

二、中欧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影响

(一)严重影响中国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市场的开拓

在欧盟反倾销规则的影响下,很多出口产品被征收高额关税,使其经营成本大幅增加。这使得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人和企业被迫采取减少出口或改为出口其他产品,甚至放弃欧盟市场等措施来适应新的关税政策,而对于相关欧盟进口商而言,出口经营风险的考虑也会相应减少甚至放弃从我国进口产品。欧盟在贸易中对中国产品设置重重障碍,明显有悖于WTO规则,直接导致我国产品出口规模缩减,并致使外贸收益下降、国民福利受损。

(二)存积的出口产品冲击国内市场

由于欧盟的反倾销,大量出口商品因出口受阻而转为冲击国内市场,这势必使得国内市场由饱和进而成为供方市场,增加国内市场竞争,破坏业已形成的国内平衡和市场经营秩序,产业结构和价格体系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三)助长反倾销诉讼,形成恶性循环

某一产业的反倾销的影响或许还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消除,但不可忽视的是它可能带来的隐性威胁,一旦对某项产品成功实施了反倾销,原材料、半成品等下游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欧盟进口国也很可能群起而效仿,以期获得同样的利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行业也会提高警惕,很可能的情况下也会提出反倾销。这样将会对出口商甚至对相关的国内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随着欧盟越发严苛的新壁垒的不断出台,其他国家必定也将有所行动,贸易摩擦所引发的这种极为不利的连锁反应对我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将更加严峻。

三、中欧贸易摩擦的解决对策探讨

(一)政府方面的对策

1、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加强对外谈判力度

我国政府在与欧盟的交涉中,应该强烈要求其从中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来制定切合实际的对华反倾销政策。在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同时,要对其施加压力,要求其给予中国完全的市场国家待遇。另外,我国作为WTO的正式成员国,要积极参与多边反倾销规则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此外,还要通过谈判积极参与修改WTO协议中某些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以争取我国有利的成员待遇。

2、优化对欧出口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从中欧摩擦的案例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传统产业和欧盟的优势产业。我国以纺织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对欧盟的比较优势,欧盟在化工、钢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拥有比较优势。欧盟试图在巩固自己优势产业的同时削弱我国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应该优化对欧出口结构,在巩固对欧优势产业出口的同时,引导和鼓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增加对欧出口,加快产业升级,增加中欧贸易的互补性。

3、健全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

借鉴中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体系,建立符合国家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加快与贸易摩擦快速反应机制和敏感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同时,要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应对贸易摩擦的新机制,重视国外针对中国特殊保障实施立法,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有效措施规范纺织品出口秩序,积极做好对外交涉和应诉的准备工作,提高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应对能力。并且针对我国涉案企业实力单薄以及应诉反倾销的消极态度,政府可以考虑设立反倾销应诉基金,用以为涉案企业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并激励那些积极应诉的企业,提高中国企业在反倾销案件中应诉和胜诉的概率。同时,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反倾销资料数据库以及反倾销调查、评议机构的职能,及时搜集信息。掌握动态、提供咨询,给应诉企业以信息和技术上的支持。

(二)企业方面的对策

1、遭到反倾销,企业要积极应诉

面对欧盟反倾销案,涉案企业应该及时应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应诉结果。很多企业放弃应诉,多是因为资金问题。为了保证国内企业积极应诉欧盟反倾销诉讼,行业协会或进出口商会可以考虑建立应诉基金,入会企业依出口额多少按比例上缴年度应诉基金;一旦同类出口产品遇到欧盟反倾销指控时,由应诉基金支付相关应诉费用,包括律师费和企业联合应诉的组织成本。

2、熟知欧盟贸易救济法规,充分利用WTO保障自己权益

欧盟进行贸易救济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各项法规和指令,对此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应对贸易摩擦的部门,研究和熟知欧盟的贸易法规、政策和救济程序,做到知己知彼,并做好预警工作;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3、强化加快技术创新及技术认证工作,实施标准战略,打造国际品牌

首先,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采用和推广国际标准,加强出口产品的国际认证;其次,企业要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企业技术标准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并逐步采用国际标准;再次,企业要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组织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

参考文献:

[1]卢大钊.浅析中欧贸易摩擦问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

[2]任丽华.中欧贸易摩擦深层次原因[J].经济观察,2009.

作者简介:李彤(1967-),北京人,经济学硕士,北京物资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人民币汇率、贸易摩擦、国别贸易。

上一篇:-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分析 下一篇:杠杆收购的动机和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