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中职卫校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17 07:27:01

PBL教学模式在中职卫校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探讨 PBL 教学法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药剂专业 2 个班共 135 名学生作为考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和 PBL 教学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报告等对比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PBL 教学组学生在学习兴趣、顺利完成实验、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分析问题能力这四方面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 教学法可显著提高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PBL 药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50-02

什么是 PBL 教学模式?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 1969 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首创,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提出问题为学习基础,学生通过组成学习小组的模式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学习途径,以取得解决问题的良好效果,从而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PBL 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玉林市卫生学校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将 PBL 教学法引入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活动,能够比较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此进行调研、分析。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玉林市卫生学校 2014 级药剂专业的 2 个班共 135 名学生作为考察对象,其中 14 级药剂 4 班共 67 名学生为对照组教学,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14 级药剂 5 班共 68 名学生为 PBL 教学组,采用 PBL 教学方法。PBL 教学组分为 12 个学习小组。每组有 5-6 人,选出 1 人为组长。

(二)方法

1.教学方法。两组采用教材相同,授课老师相同。对照教学组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授课,PBL 教学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所学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周详的 PBL 教学方案。具体为:(1)由老师提出问题,根据实验内容和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查询相关资料,进行阐述和讨论,初步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或者途径。在此过程中,老师主要作为聆听者。(2)依据实验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老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3)小组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2.评价方法。从实验报告和问卷调查所得到的学生反馈来评价 PBL 教学方法在药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其中,学生对学习兴趣提高和实验顺利完成情况这两项目指标是课后采用问卷形式来得到的;知识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这两项是通过问卷反馈、老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给予的综合评分来得到的。每一项的评分设置 1-10 的分值,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误差(±S.E. )表示。P

二、结果

发放问卷 135 份,回收有效问卷 135 份,提交实验报告135 份。问卷和实验报告的回收率 100%。在调查中,实验项目内容分别为:实验一维生素类药物的性质实验、实验二抗生素类药物的性质实验、实验三甾体激素类药物的性质实验、实验四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系统药物的性质实验。从表 1 中可知,在这四个实验课教学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这四方面,PBL 教学组都比传统教学的对照组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说明 PBL 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较大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检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它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比传统教学法,PBL 教学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表 1 所示,PBL 教学组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一)药物化学实验采用 PBL 教学法的优点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互动很少,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低。PBL 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W生学习的积极性。PBL 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围绕所学知识点由老师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让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教学作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分析、查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目的地探讨相关问题。如在“实验一 维生素类药物的性质实验”的实验教学中,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1)维生素类药物的作用是什么?(2)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与维生素类药物的区别是什么?(3)食用过量维生素类药物导致什么后果?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

PBL 教学是在老师引导下,老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立讨论小组,营造和谐的团队气氛,使小组所有成员都参与其中,积极发言。在小组的讨论中,老师不是主导角色,老师不再是指导者、评判者,而是引导者。老师只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团队展开讨论,分析实验的思路和方案,进而查询资料、看课本查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顺利完成实验。如在“实验四 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系统药物的性质实验”中,三种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系统药物分别为:溴新斯的明、碘解磷定和硫酸阿托品。基于这一实验主题,老师引导学生查询资料,充分了解这些药物所起的作用,了解其在医药上的用途,懂得如何通过实验来区分这些药物,等等,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系统药物的种类、性质、作用原理和注意事项,深入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上一篇: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思... 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