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58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7 07:05:18

早期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58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5-0194-0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和痊愈后的后续治疗,及早恢复和提高其妊娠率,防止慢性盆腔炎的复发。方法:对我院2004~2007的收治的58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肌注甲氨蝶呤、口服米非司酮及服用中药汤剂)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文献资料对比。结果: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成功率高,无明显毒副作用发生。结论:早期异位妊娠无明显内出血、包块小、血清β-HCG定量低的病例,行药物保守治疗同样能收到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痊愈后及早干预治疗可明显提高其妊娠率,防止慢性盆腔炎复发。

【关键词】早期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药汤剂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和生殖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妊娠的1.5%。近年来,由于未婚先孕人工流产、药物流产的增加以及慢性盆腔炎的相应增加都导致了异位妊娠的增加,使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未生育患者明显增加[1],如果不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可喜的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快速而敏感的血清β-HCG定量检测灵敏度增强、阴道B超检查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务工作者对异位妊娠临床高度重视,使得早期异位妊娠在未破裂或流产前被诊断,因此,为药物保守治疗创造了非常有利条件。所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显得更加重要,早期异位妊娠非手术的药物保守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我院对早期异位妊娠行药物保守治疗,以及痊愈后的后续治疗58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2007年期间共收治58例早期异位妊娠病例。年龄20~38岁,停经时间为30~58d,初孕者42例,有孕产史者16例。入院时根据病史、体征、血清β-HCG定量检测、阴道B超检查附件包块直径大小和内膜活检排除宫内早早孕。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的病例。

1.2 药物保守治疗指征:①生命体征平稳,仅有轻度下腹胀痛;②无腹腔内出血,附件包块直径大小

1.3 用药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化验血、肝、肾功能等无异常。甲氨蝶呤单次肌注50mg,口服米非司酮100mg,每12h 1次,连服5d,口服中药汤剂(宫外孕汤):药方为黄芪30g、当归10g、丹参30g、赤芍10g、桃仁10g、乳香10g、没药10g、香附9g。分三型辨证加减用药:虚脱型者加以参附汤益气摄血,回阳固逆;气滞血凝型者加以血竭、制川军、蒲公英或加减失效散;症瘕积瘀型者加以三棱、莪术,去乳香、没药。每天1剂,连续服1w。

2 结果

2.1 58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分别于第3、7天复查血清β-HCG定量值,其中38例患者均下降至正常值(

2.2 58例患者全部进行回访跟踪后续治疗。痊愈后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B超检查等。月经转经后,于月经干净第3~7天行输卵管通液术,通液30ml无阻力者30例,通液有阻力和液体回流者15例、通而不畅者13例。随后即给予盆腔灌注消炎药物治疗,药物为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l、甲硝唑注射液100ml、地塞米松10mg、糜蛋白酶4000IU联合盆腔灌注,注药完毕后辅以下腹部超短波理疗加强吸收,每天1次,连续1w。下次月经干净后再行第2次输卵管通液术。通畅者20例,8例为有阻力,总有效率达65%。1年内自然妊娠30例,余28例第2年未回防妊娠情况。

2.3 近期文献报道结果:见表1。

表1说明,从上述方法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情况分析,其成功率为72.4%~95.0%。而本组治愈率达100%。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科最常见且危及生命和生殖功能的常见病之一,也是孕妇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渐趋于年轻化,其与正常妊娠之比达(53~90)∶1。异位妊娠结局主要是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以往治疗为传统的开腹手术如输卵管切除术,对一个未婚未育年轻患者势必带来终生的遗憾,甚至影响她们日后的家庭幸福,尤其对于曾有过手术史仅剩一侧输卵管者。所以近年来异位妊娠治疗趋向药物保守治疗,其方法包括局部和全身用药。近年开展的腹腔镜、宫腔镜或B超引导下穿刺孕囊后局部注射药物,治疗成功率高、副反应少,但所用的辅助设备价格高、技术强,难于在基层医院推广。目前随着医学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早期异位妊娠病例已能早期做出诊断,所以在处理和治疗方法也因此同以往有所不同。药物保守治疗对妇女的健康及患者今后的生殖能力保存有着重大的意义,可明显减少再次输卵管妊娠和不孕的发病率,另外也可避免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产发生,减少医疗和病人费用,深受广大患者喜爱。固然寻求和探索有效、安全、快速、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杀胚、抑胚药物,促使异位妊娠之孕囊组织死亡、坏死、溶解、吸收,是药物保守治疗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目前药物保守治疗主要为倾向全身用药,全身用药有其很大的优越性,因为简单、方便,其成功率与局部用药大致相同,药物主要有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前列腺素、氯化钾、高渗葡萄糖和中药、天花粉等。现临床最常用药物主要为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和中药汤剂。

甲氨蝶呤是抗代谢药,是叶酸拮抗剂,使四氢叶酸的合成障碍,干扰细胞DNA的合成,滋养细胞对其有高度敏感性,使滋养细胞死亡,从而使异位妊娠的胚胎停止发育并逐渐被吸收。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口腔溃疡、肝肾功能损害等。我院采用单次肌注,多数患者无明显副反应,仅有少数表现有肝酶一过性轻至中度升高,给予对症处理护肝等治疗后好转。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可以拮抗孕酮,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LH下降,黄体萎缩,从而使孕囊坏死、流产。异位妊娠的病理变化属于血瘀少腹,其危害是腹腔内出血,以后则形成盆腔血肿及粘连,因此治疗原则是止血活血祛瘀止痛。中药宫外孕汤以活血化瘀、消症杀胚为主,主要药物有赤芍、桃仁、莪术、当归等等。

笔者对58例早期异位妊娠治疗的成功体会是:①诊断明确,掌握好药物保守治疗的指征如生命体征平稳,仅有轻度下腹胀痛,无腹腔内出血,附件包块直径大小

笔者的体会后续治疗主要是:①行阴道B超检查了解包块吸收情况;②月经转经后常规行输卵管通液术,主要是检查输卵管病变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及时治疗。对于复查B超示附件无包块、输卵管通液术无阻力者为治愈,并给予监测其排卵情况,指导其妊娠。如附件仍有包块、输卵管通液术发现有阻力或通而不畅者即给予盆腔灌注消炎药物治疗。盆腔灌注药物是一种血管外给药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抗生素在盆腔局部的吸收浓度,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浆药物浓度,药物直接作用于盆腔炎症部位,提高生物利用度,促进炎症吸收和消除,盆腔灌注治疗副反应较全身用药轻,其方法及操作简单,疗效好,可明显提高输卵管炎症吸收的作用。所以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确实能取得与手术治疗同样的疗效。治疗结束后的后续治疗同样不能忽视,否则事功半倍。

临床工作中发现可疑异位妊娠的病人应及时妇检,结合尿妊娠试验和血清β-HCG定量值、阴道B超等,尽早做出诊断,给药物保守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尽早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给患者减少痛苦。

【参考文献】

[1] 江庆霖,刘德顺,周辉.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或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4(22):213~215.

[2] 孟春晓瑜,杜向东.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156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4:291~293.

[3] 许琼花.米非司酮加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观察[J].云南医药,2002,23(2):153.

[4] 吴宝萍.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38例效疗观察[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9:1118~1119.

[5] 任玉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三种方法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6):372~373.

[6] 吴丽萍,胡宝芹.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口服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6):341.

[收稿 2009-01-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单排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其应用价值 下一篇:手术治疗子宫肌瘤2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