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思路探索

时间:2022-08-17 05:55:26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思路探索

主要探索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围绕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来寻找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障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据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从而实现数学课程教学效益最大化。

解决问题数学能力思路探索有效措施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数学教育的发展,在过去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只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只需要其能够应对考试中的数学题目,教学具有局限性。但现阶段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我国数学教育业进行了创新,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速度,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特征来确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对审题工作的重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寻找出数学题目中的规律,分析出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观察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数学能力,教师要从学生自身出发,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在讲解图形排列规律题目的时候,要让学生找出题目中存在的排列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来完成题目。比如说在某一个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规律循环排列的图案中,撤出其中的某一个图形后让学生根据规律填写,以此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能力,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对知识迁移的使用能力

在讲授数学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创新学生思维,以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数学课程的学习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会觉得难度比较大,其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良好的推理分析能力,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着许多挑战,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计划。数学知识之间层层递进,存在着联系,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融会贯通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对问题本质的洞察能力

有些数学题目会对学生产生误导性,这是由于学生并未察觉此题目的本质要求和内容,在解答题目的时候思路存在问题,从而导致题目解答错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要先对之前所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寻找新知识点与已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网络链,以便于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的时候能够充分地应用。例如,学生在遇到20以内的加减法问题的时候,便能够利用曾经所学的10以内的加减法规律和方法来进行模仿和探索,以寻找解觉20以内加减法的有效措施,掌握20以内加减法计算技巧。

四、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不断地探索最快捷最简单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发挥想象力来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发现平移和旋转后图形的特点。

五、对问题结论的猜想能力

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探讨一个数学问题我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猜想和假设,要在解答之前根据自己的猜测来一步一步推到过程,将自己所得到的结论和观察到的内容加以研究,不断地尝试,从而正确地解答出题目。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问题结论猜想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出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从而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找出最合适的解题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讲解题目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猜想和思路,以此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对数学问题结论的猜想,要具有真实性和创造性,要能够根据实际数学问题来进行灵活的调整。

六、结束语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的必然要求,顺应了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对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于教学内容中,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概念,掌握了解题技巧,才能快速而有效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因而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冬燕.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都市家教,2014,(05).

[2]程芹君.多角度入手,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文理导航,2013,(10).

[3]高淑环.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4,(04).

[4]赵骞.浅议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63).

上一篇:教师在高效课堂中的角色和作用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