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时间:2022-05-26 10:15:10

如何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学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如同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知识甘露的滋润,而这“甘露”的取得,不仅需要教师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学生依靠读书去采撷。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呢?

一、充分发挥班级学习园地和黑板报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平台

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小报、读书笔记、制作的书签作品等,这不但美化了教室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每天诵读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提供,早晨由语文课代表抄在专用的小黑板上,上课铃声一响,全班学生在课代表的组织带领下开始朗读、背诵,等待上课老师的到来,日积月累,学生真是受益匪浅。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还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因为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学生们通过网络也能了解很多,所以每个学生都可以是教师,都可以给别人带来知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上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结合教学需要给孩子推荐适合他们的书

对于孩子来讲,阅读一本好的书籍,就好比是和一个品行高尚的人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像结交了一个好朋友,一个好老师。同时,这本好书,能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孩子帮助,能够教会孩子怎样更好的生活,能够帮助孩子得到情操的陶冶。选择诗和诗集等文学作品,这是文学家千锤百炼创作出来的,提高孩子欣赏和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

三、要重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所以小学低年级可以利用影像资料,或有声读物,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高年级则要放手让孩子们多读,给他们充足的时间阅读,古人所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另外,阅读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的表达准确、生动。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才能让他们达到准确、生动的用词,又是一个难题,只有让他们积累足够多的词汇才能做到这一点,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四、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

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提倡教师与学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质疑,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成为交流的伙伴,成为师生共同获取知识的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的兴趣与欲望。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以有效的阅读指导,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真正地让孩子们学会阅读,并形成习惯,才能更好地延伸到课外阅读,有了这个习惯,有了这个阅读兴趣才能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得更高。同样,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上一篇:工信部取消5项通信建设资质资格审批事项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