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法律分析

时间:2022-08-17 05:37:35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法律分析

【摘 要】美国有着比较成熟的融资体系,主要体现在法律保障、融资供给、信用担保等方面。在美国整个融资体系内,中小企业因为在稳促就业、发展社会经济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又因为其规模小、承受风险的能力低,因此在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性的支持下,中小企业往往会获得相较大企业更多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法律

一、法律保障体系

1933年,美国立法部门设立《证券法》用以解决股市低迷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该法中用专门的两个条款将中小企业的证券发行和私募豁免权赋予了证监会。三年后,证监会颁布了A条例,该条例对中小企业取得豁免权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要求。1945年后,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的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中小企业对融资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于1953年出台了《小企业法》(Small Business Act),同时按该法的要求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用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1958年,美国的小企业投资公司在《小企业投资法案》的批准下得以成立,该投资公司主要负责向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70年代,美国的经济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失业率大幅升高,为了稳定就业,美国于1979年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成立了小企业政策办公室。1980年,《小企业投资促进法》通过审议,在该法的影响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1982年颁布了D条例。该条例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2012年,美国颁布了《初创期企业推动法案》,放宽了市场监管,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得到改善。

二、融资供给体系

(一)小企业管理局的金融服务。小企业管理局(SBA)是美国最大的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机构,同时它还是美国中小企业政策的执行部门,有超过600亿美元的资本。SBA为中小企业主要提供了直接贷款、担保贷款、直接融资以及进出口融资。

第一,快速的直接贷款。1995年后,SBA开始为中小企业办理快速贷款,办理这种贷款的优点是手续简便、时效性强,不过需要中小企业在SBA有过贷款记录,该项贷款金额最高不能超过10万美元;1999年,SBA又在快速贷款的基础上新增了特快贷款一项,手续与前者大体相同,然而时效性更强,且额度也由之前的10万提升到了15万美元。而且进行贷款精简手续的有益尝试,该种模式改变了以往冗繁的文件,将之简化,方便了企业贷款行为。

第二, 一般用途担保贷款。担保贷款是小企业管理局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该项贷款主要服务于满足条件但通过一般途径难以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

第三,宽泛的融资渠道小企业管理局在提供各种渠道的间接融资外,还提供了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一站式资本店、社区投资项目等直接融资途径。此外,小企业管理局在三个方面对出口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一是进出口型中小企业在贷款时可以获得优惠;二是帮助中小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同时提升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帮助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或出口商承担风险。

(二)中小企业的私募融资。美国的中小企的私募融资主要以内源和非官方两种形式存在。《证券法》、《中小企业投资促进法》以及“D条例”为中小企业的私募提供方便条件。除了股权融资外,美国还存在合作社、储蓄款金库以及各类抵押融资公司。

(三)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小型商业银行、储贷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以及信用社构成了美国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而社区银行则是指没有或很少有分支机构,服务于小范围的中小企业及市民的金融机构。因为社区银行的服务范围较小,服务对象有限,所以社区银行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贷款人以及贷款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也正是如此,社区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不会单从企业的角度去审核,而是会对服务对象的家庭以及日常开销等方面进行量化后综合评定。

三、信用担保体系

美国的中小企业的担保制度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和执行,并且所有的运营资金都来自国家。相较于其它担保制度而言,因为美国的银行在信用评估、追偿坏账等方面有者较为完善的制度,所以担保机构不再重复执行,有更多自主操作的空间。

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服务是小企业管理局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截止目前,小企业管理局以及其在美国各地方区域的将近一百个办公室构成了全国性质的担保体系。在美国,一共有超过8000个商业银行与小企业管理局有合作往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信用担保体系虽然辐射全国,但是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理特征存在现实差异,所以成立专门的地方性信用担保体系尤为重要。美国的这种地方性担保体系由各洲政府负责管理,有较强的地方适应性,且服务内容也颇具特色。

比较美国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缺乏立法保障。因而,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在国家根本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体系,充分借鉴美国的先行经验,进一步在立法层面明确中小企业以及在融资关系中各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通过税收、担保等方面积极探索有较强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将中小企业融资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纳入到法制轨道。值得注意的是,融资问题终究是经济问题,政府手段只能作为市场的有益补充,一定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冯杉.风险投资导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 宋炳方.与政府官员谈地方金融[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 苏航.日本中小企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 赵国析.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有效性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 梁泓飞.企业融资与信用能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 马晓强.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刘佳,男,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关于如何实现和谐拆迁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大健康产业发展下的云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