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8-17 04:35:54

浅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摘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注重三个结合: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引导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关键词:初中数学 综合实践 有效途径

随着中学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探索性学习活动已经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可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反映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难教,找不到适合的活动载体,活动很难收到实效。笔者认为:造成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难以真正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与特点拿不准,没有找到适合教学实践的载体和实施的途径。下面是我在数学实践过程中对数学综合实践的理解所起得的一些经验,对此谈一些看法。

一、突出“综合”特点,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现实生活为载体。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力求活泼、生动、新颖,要饶有趣味富有吸引力,尽可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获取知识,又培养能力,更能得到情感的体验,有效地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三维目标。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中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数学综合实践学习还要注重实用性。实用性主要是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确实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注重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用性,其实质就是要增强活动的数学思维含量,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资源,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二、引导性与参与性相结合,把“实践”落到实处。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要让学生面对生活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体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可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设计数学问题,分析研究数学问题。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要根据时空条件灵活选择活动空间。有些数学活动可以在课内或校内开展,就没有必要费力费神地到校外去活动。学生最为熟悉的是校园生活,在校园生活中,同样有着丰富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校园生活资源,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服务。如学习了“统计初步”后,让学生了解全校的耗电情况,进行节约用电教育。让学生抽查全校每天的用水量,列出统计数据表。然后让学生由获得的数据,估计学校这一个月的用水量;了解到当地每吨水的定价是2元,要求学生写出学校应付水费y(元)与天数x(天)的函数关系。开发和利用这样的活动资源,不仅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且是数学课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最好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一般的数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对“实践”的理解是: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在数学课堂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

三、多样化活动焕发学生主体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五步: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在现实的课堂中,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时不知怎么办。因此我们首先要一下几点: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2、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内容,要把教师的引导调控与学生的自主参与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收到实效在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上一篇:做好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几步 下一篇:论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整体性和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