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作家谈未来是否需要出版社

时间:2022-08-17 03:22:15

国外作家谈未来是否需要出版社

到了数字时代,出版业有些环节起变化了。数字工具使得作家能够自己出版作品,从自行出版到自行宣传,全部可以自助实现,于是“作家是否需要出版社”的问题就实实在在摆到了出版社和作者面前。

事实是,从出版社的几大服务环节,比如发现作者、编辑加工、营销推广来考虑,能享受发现作者和编辑加工环节的作者总是有限的,很少的。至于通过专业的装帧设计人员为图书设计吸引眼球的封面和版式,随着电子图书的激增,图书作为实体对象的属性越来越弱化,因此即使没有设计封面和版式,人们也很难分辨哪些电子图书源自自助出版,哪些电子图书来自主流出版。营销推广的环节,出版社本来就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推广普通作家的书,更不会为非畅销书在书店设立专区的。

相反,著名的自助出版网站LuLu.corn提供出书、卖书一体化服务,它可以为你印刷也可以代你出售。在LuLu网上,作家可以直接跳过出版社和书店,与读者分享作品。因此,那些读者面窄的专业书,或受欢迎但登不上出版社大堂的博文集,甚至是屡遭出版社拒绝的作品等都有了面世的机会。

在这样的数字出版环境中,很多作家绕过出版社,选择亚马逊和谷歌的数字出版。英国著名多产作家凯瑟琳·库克森已经签署合同将她的一百本小说以电子图书形式交给亚马逊发行,直接绕过她过去的出版社,其中有著名的兰登书屋和西蒙&舒斯特;英国作家伊恩·弗莱明将其007系列小说数字化,绕过企鹅出版社;美国作家伯伊德·莫理森的小说《方舟浩劫》被25个出版商拒绝后在亚马逊的Kindle商店销售一举成功,随后这本小说被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选中以精装书形式出版。

但是,书评人和书商至今都看不起自助出版的作家。只是越来越多的新老作家群体加入自助出版的行列,引起了出版公司的关注。根据鲍克出版社的报道,2009年在美国以非传统出版方式出版的新书超过75万本,是2008年的1.81倍。从亚马逊的Kindle店可以看出,其100本畅销电子图书的销售额超过了亚马逊的精装图书畅销书单销售额,而这100本畅销书中的前五位全是自助出版的。

那么,究竟作家需要不需要出版社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来看看需要出版社的理由和不需要的理由。

一、需要出版社的理由

1.作品良莠不齐需要出版社把关

苏格兰犯罪小说作家伊恩·蓝钦强调作家“真的需要出版社”,尤其是在质量参差不齐的作品充斥着图书市场的当下,我们不能失去图书质量的把关人——编辑。出版社能很好地组织、编辑、展示、销售作家的作品。

英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安东尼·赫洛维兹就认为出版社能使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出版社同意出版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质量控制。在亚马逊出版的话,即使作者提交的是失败的作品,亚马逊和苹果还是会接受,因为它们只管点击和付钱,不管作品质量如何。

2.出版社会帮助应对盗版问题

作者自助出版,书籍的数字化盗版问题也会变得严重。因此,苏格兰作家麦克德米认为出版社有其存在的价值。出版社对于作家来说还充当了保护其作品版权的角色。

同时,她也强调了出版社在图书销售、市场营销方面的价值,出版社拥有“使一本书变成读者爱不释手的作品”的创意团队。

3.出版社与作家是利益共同体

美国作家罗伯特·列文认同图书多种销售渠道和出版社的重要性。作家和出版社有共同的利益,而亚马逊因为要卖掉其生产的电子阅读器Kindle,所以要销售有文字的作品来带动销售。这一点,苹果的经营思路也是一样的。对于作者来说,依赖于亚马逊对自己的好感不如自己与出版社的商业伙伴关系来得牢靠,况且作者还需要好的编辑督促和帮助。

4.出版社有品牌效应

对于有的读者来说,一本书是否由品牌出版社出版,决定了其对作品认同的价值高低。在学术出版领域,这种品牌效应更是明显。

二、不需要出版社的理由

1.出版社对出版图书不起作用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自助出版公司如iUniverse和LSI印刷服务等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似乎对出版图书起不到太大作用了。大多数出版社只做销售,不做编辑。出版社的工作似乎可以归结为给书包装,也就是排版、封面设计和发行。排版和封面设计处理起来也越来越简便,那么重点就是图书发行。但随着亚马逊时代的到来,那些大出版社所做的事越来越不为人所知。

2.出版社的出版资源仅对少数作家开放

相比人和亚马逊来说,大的出版社的确能提供给作家更多的人力资源、营销、零售业务的帮助。但是大部分出版社并不专业,而且这些资源连美国六大出版商也仅仅是向少数作家开放。

著名的科技作家道格拉斯·洛西科夫在对出版社失望后采用了21世纪新的自助出版模式。在他看来,作者和读者不再需要出版社作为他们之间联系的桥梁。现在,出版社在曾被作者依赖的两种角色,即编辑和销售上彻底失败了。正如任何作者都会告诉你的,拥有一个智慧的和用心的读者评论你的文章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编辑不再充当那样的角色了,因为他们必须完全致力于寻找新颖的选题、作品。在洛西科夫看来更糟糕的是,出版社不再为作者出书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销售图书。相反,它们常常阻碍作家自己出版书籍。因为作家常常更加了解书的主旨和可能的读者群,还有扩大影响的最好办法。

3.读者不认出版社只认作家

自由作家特里·马克斯认为对于有些读者来说,他们只在乎美国惊悚推理小说天王詹姆斯·帕特森的名字是否在封面上,并不关心他有没有写过这本书;有一部分读者是关注出版社品牌的,但却不会特意跑去书店购买某个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图书。当然,在学术圈,出版社品牌还是很吃香的。

4.自助出版中作家能获得更多版税

以传统的平装书形式出版的,作家拥有8%到9%的版税。但在大多数自助出版协议中,作家能得到70%到80%的版税,剩余的给经销商。2009年4月康耐斯开始自助出版电子图书,他很快发现,省去经纪人后,一本定价2.99美元的电子图书赚的钱与一本定价25美元的精装书赚的钱一样多。他说:“我开始能够支付电子图书上的抵押,这一年我将赚10多万美元,而且很多钱都来自被纽约一些出版社拒绝的作品。”

5.数字出版的两大优势

康耐斯将这么好的销售归结于亚马逊的自创内容评级、留言板上的评论和电子图书的低价格。“3美元是买一杯咖啡的钱,人们应该更愿意花3美元买八个小时从书中得到的乐趣吧。”自创内容评级和留言板充当了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作者和读者为电子图书宣传的阵地。出版社的纸质书的确很难与亚马逊的电子图书进行价格战。

三、出版社的应对措施

1.应该做什么

出版社的态度需要改变了。出版社应该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寻找应对风险的方式和新的投资模式。出版社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而且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出版社应该投资数字化设施,寻找合适的作家,争取电子图书版权,同时把重版书变为用来竞争的商品。因此,传统的出版社需要发展新的投资模式来获取这些版权使出版社能长期生存下去。如果出版商和人在重版书和电子图书权利上竞争,那么结果会是什么呢?

一直将纸质图书作为商业核心的猎户星出版集团也认为,数字对出版产业至关重要。猎户星出版集团的目标是在2012年底百分之百将重版书转化为电子图书。

出版商一定要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帮助作家出书的首选人了。大部分出版社长期的收益来自重版书,但电子图书采用较低固定成本销售和生产,必将成为出版重版书的自然形式。因此失去电子图书版权最终就意味着失去重版书和竞争优势。没有重版书,就没有价格分化,没有长尾效应。

因此,为了提供给作家完整的包装,出版社需要在数字和纸质书方面,以任何格式来开发图书。出版社要想尽办法将作家推介给各种销售渠道,在这样的数字化时代,如果出版社不能提供给作家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意见,那么作者会寻找能够帮助他们出书的人。

同时,出版社要维系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出版社应该关注数字化趋势对作家本身的影响。要知道没有作者,出版社就没有内容可以拿去印刷了。

2.不应该做什么

出版社应该更多地关注一本书的故事、角色、风格、创意、设计、排印、读写能力、启迪等方面,而不只是专注于打造畅销书来赚钱。上面提到的作家安东尼·赫洛维兹指出,他与出版社的关系之所以变得很紧张,是因为他的福尔摩斯小说,《丝之屋》有不少于35处校对的错误,这些错误出版社本应该在出版前消灭的。所以,出版社不应该在自己的优势方面出问题而赶跑了作家,给自助出版可乘之机。

另外,出版业持续在动荡中,但出版社不应该用大幅减少开支的办法来维系。这样,不太受欢迎的作家们很快会发现自己被大的出版业家庭抛弃了。

总之,作者已经在考虑需不需要出版社了,出版社更要好好考虑如何做,万万不能再在作者的抉择天平上增加任何不需要出版社的砝码了。

(作者单位系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简述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特点 下一篇:大势所趋有为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