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长课程》拒绝就业歧视

时间:2022-08-17 12:49:17

《女性成长课程》拒绝就业歧视

在近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就业促进法草案首次提请反对以性别、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歧视劳动者,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

在高校毕业生多如牛毛、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劳动双方的关系变得不再对等。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利用年龄、身高、籍贯以及性别等一些客观条件来筛选应聘者,这样一来,既无形中提升了就业门槛,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们经常反映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从女大学生到女职工,女性的就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问题。身材、长相等成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砝码,在没有被录用的女大学生中,除了专业限制外,有的因为个子矮,有的因为不漂亮,有的甚至是因为不会喝酒而丧失机会。

目前,中国高校除了以高级白领为对象的花费不菲的培训之外,并没有关于女性性别的普及课程。

最近,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文科分社副社长徐莉萍推出新书《女性成长课堂》,作者推出以新形态教程为基础的女性课程,从定期讲座形式开始渗透到校园成为选修课,直到成为大学新生的一门必修课。

笔者曾做过一项调查,在大学校园,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继续深造的女生数量正在不断上升。仅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03级本科生为例,24名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中,女生23人,男生仅1人,女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也远远超过了男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能够如愿以偿地找到与专业相关工作的女生寥寥无几,许多人反映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有明显的性别歧视。

实际上,媒体也并不是仅仅因为性别因素而拒绝女生,一些单位反映女生的业务能力普遍较同一年龄阶段的男生有差距。另一方面,正是基于社会对就业的性别偏见,越来越多的女生早早便下定决心读研,而疏于在校期间的实践锻炼,业务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当她们中的一些人因为考研失败或结束研究生课程学习,而重新面对求职与就业时,交往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的欠缺立刻就显现出来,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也在情理之中。

有的性别歧视导致了教育发展的失衡,能力的欠缺反过来又加深了偏见,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女性陷入到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困境。这种性别歧视还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原则,使得劳动力资源配置出现扭曲,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破解这一困局的最好办法莫过于疏通和引导,教育机构有责任通过开设专门针对女性的知识讲座来帮助并指导女性尤其是大学女生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增强她们在就业过程中的自信心。

如果能按徐莉萍女士所设想,将其引入到大学校园,成为一门选修甚至必修的课程,相信不仅能够缓解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达到协调社会关系的目的。

上一篇:毕业论文“致谢”折射大学教育之痛 下一篇:高职示范校“示范”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