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小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8-17 08:25:23

加强农村小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缺乏创新能力。因此,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关键词]农村小学 创造力 创新思维

如何加强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实施小学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放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的将教学、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素质。下面结合我在农村任教以来的教学实际,粗略谈谈加强农村小学的创新教育。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

目前,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表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在实际教学中与同学间建立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关系和谐,从而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尽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以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求异的向导,是发现问题的催化剂,唯有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思维才能得以激发。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趣题导入,误题引入、悬念导入等多种方式创设启迪思维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和自信投入到当中,挖掘知识内部的新奇事物,引起惊讶。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过一片西瓜地时,买了一个大西瓜,唐僧说‘这个西瓜,八戒吃1/4,悟空吃剩下的1/3,其余的我和沙僧……’不等师傅说完,八戒忙说‘不公平,1/3比1/4大,猴哥分的比我多。’沙僧说‘我们分的一样多呀’这是怎么回事呢?”给出题目后,我设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谁分到的西瓜最多?”设问后,我不急于给答案,而是给学生留下悬念:“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同学们就会明白问题的答案。”这样以讲故事的形式设置悬念,悬而不答,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开启学生的思维中起到了良好的诱导作用,并有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三、开展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就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又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于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

总的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小学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就要创设多种情境去导入新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尽全力完成培养“祖国的花朵”的重任。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阳县八会镇通明小学)

上一篇:内外兼修,展师德之翼 下一篇: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