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发展大学生学习力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17 06:44:34

信息环境下发展大学生学习力的几点思考

[摘 要]学习力是反映人学习品质的一个整体概念。信息环境改变了学习形态,也让学习力要素有了新的内容特征。通过构建学习力课程、将信息技术融入学习、提高信息价值鉴别力、发展信息环境下心智和学习反思力,可促进大学生学习力发展。

[关键词]信息环境;大学生;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1-0022-03

一、引言

在知识不断加速增长、知识综合化愈发加强的信息化社会,终身学习已不再仅仅是理念或思想,而是一种社会化制度,学习已然成为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之一。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规划目标。显然,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构建自身学习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概念,大学生也不断拥有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但信息技术是否必然促进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信息环境只是学习发生的外部条件,它必须同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学习。学习力是从整体上反映人学习效能的内在心理品性,思考分析信息环境下如何发展大学生学习力,对于促进他们整体学习素养的提高,适应新环境下对学习的要求,有着实践上的教育意义。

二、学习力概述

学习力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佛睿斯特(J.W.Forrester)及其学生于1965年在学习型组织研究中首次提出。它作为管理领域内普遍接受的概念,其设计与实施已使许多国际著名企业受益,也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注意。

学习力不是学历,也不单单指学习能力。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柯妮卡(R.D.Crick)认为,学习力是促进学习意愿和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能量。美国哈佛大学的柯比(W.C.Kirby)教授在其专著《学习力》中认为,学习应该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创造力的综合体。国内学者也从心理能量、心理品质、素质观、动态能力系统等角度尝试界定学习力的内涵。综合起来,学习力可以看成是促成心理动力、认知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系统,从整体上反映人的学习品质,可以为考查人的学习素质提供一个全面框架。

学习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鉴别力和学习转化力五个方面。学习动力又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其中内在动力源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受学习主体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和主要发展目标的影响,外部动力来源于环境,二者构成启动学习的心理能量。学习毅力反映了学习的持久性,是维持学习进行的心理能量,一般表现为学习者有坚强的意志力来克服困难,维持学习。学习能力指学习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表现为学习者有充足的策略选择以达到学习目标,包括建构知识新意义的策略、资源获取策略、协作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学习鉴别力反映的是学生对学习机会感知敏锐度和对学习资源的价值判读能力,能够对学习资源做到去粗存精,对当前学习水平及其与学习目标间的匹配度进行有效监控,作出相应的调整。学习转化力表现为学习者实践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即学习者善于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本领。

三、信息环境改变大学生学习力构成要素的含义

大学生学习力是既强调过程,又注重结果的“宏变量”,是衡量大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和运用学习的主要标准。信息技术促使人类社会加速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时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变迁,客观上要求人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互联网络、移动媒体改变学习环境之时,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必须适应改变了的知识存储形态和知识获取途径。因此,考量信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力构成要素的新意义,对帮助他们适应这一变革并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有着直接、现实的作用。

从学习动力要素上来看,信息社会对大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持续的外部压力。在信息社会中,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更激烈且不断变化着的竞争。大学生必须提高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感知敏锐性、准确性和反应节奏,不断调整与之相适应的自我发展目标,建立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意识,才能将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及时转化为新的学习需要,持续启动新的学习。现代信息的存储、组织和传播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大学生必须对此有足够敏锐的感知力,保持一种随时性学习的准备状态,及时做出恰当的学习行为。

从学习毅力要素来看,信息环境下,学习的持久性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学习具有内容信息化、工具信息化、空间信息化、资源信息化等特征,这为提升大学生学习效能提供了可能。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经历一个适应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环境的陌生感、信息技术的不熟练都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对学习产生挫败感。另外,信息网络传递而来的无关信息甚至是干扰信息,诸如垃圾网页、网络电影、游戏都对学习构成极大的干扰,如果缺乏学习毅力抵制这些负面因素,学习的持续性将难以得到保证。

从学习能力来看,信息技术赋予学习者更多的策略选择。搜索引擎需要大学生掌握新型学习资源获取技巧,例如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数字认知工具提供给大学生进行知识表征、意义建构的新手段,成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新内容。各种在线聊天工具、博客、微博、维客等也为大学生进行协作学习、与他人交往以获取协助提供了新的途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能力的内容和形态,是信息环境下学习力的重要新意义所在。

从学习鉴别力要素来看,首先,传统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几乎无需对学习内容进行甄别和选择。但是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会充斥着各种无关信息、重复信息等零价值资源,或者伪劣信息、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负价值资源。缺乏根据学习目标鉴别信息资源价值的能力,就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被误导,因此,信息环境下大学生要具有信息资源价值鉴别力。其次,学习也是对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的元监控过程,而信息化学习方式涉及的信息工具应用、信息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过程及效果都将成为大学生学习元认知监控和调整的对象,也成为他们鉴别学习的新形式。

上一篇:关于儿童适应力的假问题 下一篇:建设美丽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