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

时间:2022-08-16 11:13:36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他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而且是书法家、绘画家、美食家。

汪曾祺素有美食家之称,每到一处,他都要去那些小街偏巷,品尝地方风味和民间小吃,每每陶醉其间,自得其乐。不仅如此,他还有一手精湛的烹饪手艺。拌荠菜、拌菠菜、干丝、烧小萝卜、塞肉(馅)回锅油条,这都是他的拿手菜。他说:“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场,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文人爱美食,古来有之,但懂美食,且能食出心得,这就不是普通人所能够达到的了。汪曾祺深知美食三昧,那些寻常小食一经他的点睛之笔,无不令人垂涎。在汪曾祺笔下,美食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一种艺术、一种态度。

汪曾祺先生淡泊名利、豁达开朗。他既无政治野心更无政治头脑,但他一生却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反右运动中他被错划为“”、“”中他被一伙拉入创作组写“样板戏”、粉碎“”后他又被送到“学习班”受过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能够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以平淡的心态感受人生艰难,并且创造了积极的、乐观的、诗意的、美的文学人生。

在汪曾祺几十年的笔墨生涯中,有一部十分奇特的作品——《中国马铃薯图谱》。1961年春天,刚刚摘掉帽子的汪曾祺一时没地方去,就留在了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协助工作。所里交给他一项任务,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接到任务后,汪曾祺每天一早起来就到马铃薯地里掐一把花、几枝叶子,回到屋里,插在玻璃杯里,对着画。他曾写过一首长诗,记叙这段漫长单调的生活,其中有两句是:“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这样他居然写成了《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的是,书稿在“”中被毁了。否则,他也可以留下一部像他的老师沈从文所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那样的奇特传世之作。

汪曾祺“”后复出文坛,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也不是戏剧,而是一篇名叫《“花儿”的格调——兼论新诗向民歌学习的一些问题》的学术论文。透过《中国马铃薯图谱》和《“花儿”的格调——兼论新诗向民歌学习的一些问题》我们不难想象,在那个非正常的时代,汪曾祺经历了怎样的剧痛。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以苦为乐,达观潇洒,随遇而安,这就是汪曾祺。

汪曾祺是上世纪40年代初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他的文学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但是他大量地发表作品、包括成名却是在60岁以后。贾平凹在一首纪游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当时中文系教授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上一篇:肖寒:见证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机制对投融资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