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制衡与低年级英语专业师生关系重构研究

时间:2022-08-16 07:52:47

语言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制衡与低年级英语专业师生关系重构研究

摘 要:本论文着眼于语言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制衡效应,分析了造成低年级英语专业学生情感屏障的三个主要原因;以情感教学为契机,试图在英语专业低年级师生中构建一种较理想的有专业特色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语言认知 情感屏障 情感教学 低年级英语专业师生关系 重构

国家教育部(2001)在《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 ”中明确提到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本论文着眼于语言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制衡效应,遵从国家教育部在《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以情感教学为契机,研究低年级英语专业师生关系,试图建立一种较理想的有专业特色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造成低年级英语专业学生情感屏障的主要原因

1.英语专业学业特点。王初明认为情感是影响外语学习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情感是学习的发动机,出现障碍会导致学习停顿。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也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导致了英语专业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屏障。

与大学英语相比,英语专业对英语学习有更高的要求,学习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学习者是否会由此承担更多的情感压力呢?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就问题“你是否会因为英语学习而经常出现心烦意乱精神不佳的情况吗?”,对外汉语和大学英语A班的一年级学生统计的结果为0,而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有15.9%,二年级的学生呈上升趋势为18.52%。对于很少出现心烦意乱精神不佳的情况,英语专业的学生比例明显低于其它两个专业,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为29.54%,二年级的学生为33.33%;而对外汉语的为62.06,大学英语A班的为54.9%。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对英语学习的要求、时间及精力的投入和学生的情感屏障成正比。

另外,第二语言习得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首先要有足够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除去母语的干扰,对于大多数只能依靠营造的语言学习环境和书本获得语言输入的英语学习者,不管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都很难达到本地语言学习者的熟练自如程度,如此必然减弱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关于“英语学习经常给你以下的那种感觉?”有“成就感”的一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比例为25%,高于二年级学生的14.81%;而有“自卑感,挫败感” 的一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比例为38.64%,二年级学生明显呈上升趋势,为59.26%;那就是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消极情感因素的比例高于积极情感因素,易造成情感屏障;并且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这种情感屏障会加深。

2.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中学向大学转变的过程中,学生心理状态受教育环境、 家庭因素、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影响很大,加之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致使一年级的学生时常会产生对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方式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由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等。

3.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方面从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可以看出专业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个体的情感差异比较大,如:有自卑型,自信型,开朗型,封闭型等。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但在对我校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只有19.07%的学生认为当前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而由于课时与课业计划的限制 ,加之传统的课堂模式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心声得不到宣泄 ,学生的需求受不到关注。即便是某些教师在课堂内采用了开放式的交际策略,比如上课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就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讨论或请学生代表作课堂即兴演讲等,但由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只流于形式,缘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诸如焦虑、抑制、自尊等第一类情感因素依然未得到有效遏制,移情、课堂交流、文化意识等第二类情感因素的培养无法实现,从而影响了学生英语认知的有效发展。

二、低年级英语专业师生关系重构

1.充分发挥情境教学,建立有专业特色的师生关系。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认知因素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语言、态度、行为等负载教师积极情感的教学变量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目标的完善的教学。

如前所述,学生的消极情感因素会导致语言学习的停顿,而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特点会导致学生的消极情感因素的比例高于积极情感因素,易造成情感屏障。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情感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积极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就一定能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增强教学效果和完善教学目标。

低年级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小班上课,师生彼此很快就能熟悉;大部分的专业技能课要求师生频繁互动,若专业教师能够把握低年级的学业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制造各种丰富的课内课外教学情境,一定会拥有一个良性的师生关系。

2.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解决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心理方式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致使学生经常会产生对环境适应问题、学习方式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由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等,以及由于个体差异导致的语言学习情感屏障,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学生直接情感交流。那么,如何构建关怀型的师生关系?诺丁斯提出:首先,教师要成为关心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尽管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教师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绝不能把消极情感带入课堂,把学生放到第一位,关爱他们。其次师生关系要具有连续性;不能是一时兴起,教师甚至可以有意制定一些有益的计划,确保师生关系的良性持续发展;然后,关心必须以恰当的方式呈现;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也是教学艺术;最后,教师要主动营造师生对话的氛围;面对相对内向的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把握对话的主动权,发现问题,主动出击。

3.建立“对话”与“权威”并重的师生关系。在对我院师生“你希望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69.42%的学生选择了平等而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40%的教师选择此选项,另有28%的教师选择了老师需要树立权威的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能否做到完全的平等呢?教师还需不需要维持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形象?

因为合理的教师权威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育效率的保证。师生之间的平等是没错,但平等也有它的内涵,师生之间不可能完全平等,我们讲的平等是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生活和情感方面是平等的, 在发表自己意见方面也是平等的。但是, 由于学生的未完成性和在知识方面的欠缺,教师相对学生是知识的“权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因此,我们倾向于建立人格、情感等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但同时要合理建立教师在课堂掌控和知识传授的权威性。

三、结语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 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情感因素是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能够激发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能力,把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强调学生的品质培养, 强调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的过程等。因此, 通过在英语专业低年级中,根据专业特色和特定的人群,分析他们在语言认知过程中各种主要情感屏障产生的原因,建立“关怀型、“对话”与“权威”并存的”一种较理想的有专业特色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克服自身的压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关爱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掌握,这无疑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立项课题“语言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制衡与低年级英语专业师生关系重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07YB075。]

参考文献:

[1]陆建平、田金美:《大学英语认知发展的情感制衡效应与对应策略》,《南昌大学学报》,2006. 3。

[2]寇冬泉:《我国情感教学实践研究的流变及其基本特点》,《河西学院学报》,2008.1。

[3]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朱 琪、王雅丽、谭海玲:华东交通大学外语学院。

上一篇:大学英语听力中的理性思维 下一篇:新闻标题翻译中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应变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