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翻译中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应变策略

时间:2022-08-02 12:06:32

新闻标题翻译中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应变策略

摘 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跨文化交际意识为依据,以期为解决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遇到的文化翻译问题提出翻译策略,使国内读者能利用新闻的眼睛更好地了解世界动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策略

Abstract:Headline serves as the role of eyes. Based on th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his thesis tries to provid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those English news translators in their translation of headlines under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so as to make it possible for the Chinese readers to learn about the world by using the eyes of English news.

Key words:Cross-cultural awareness, English news headlines, translating suggestions

一、引言

新闻翻译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文学翻译,新闻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新闻报道的翻译,除遵循一般的翻译原则外,还应遵循新闻翻译的基本规律。

新闻要求客观准确,翻译要求准确、忠实。但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和编者双重身份合一的作者,在诠释原文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目的和个人倾向,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正所谓精确未必精彩,精彩未必精确。好的新闻往往是真实的内容与完美的语言表达的统一。这就要求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和编者双重身份合一的作者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

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翻译既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移植。译者与原文打交道,实际上是间接地与原文作者进行跨文化交际。

不同民族由于其历史、文化、思维和习惯等诸多方面的相似与不同,人类语言的结构体系、词汇组成和词义内涵会相应出现异同,因而必然引起言语表述的差异。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既涉及文化,又涉及交际。

跨文化解码是指在跨文化的交往中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的理解手段及方式。

语言交际在不同文化中都是以自身默契来编码与解码的,而跨文化交际是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与视野去破解东西方社会的不同价值观、人生观,以建立跨文化的东西方文化共识,以促进文化沟通,追求以新文化、新价值标准为中介并使彼此都能接受,最终促成交际成功,以避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从翻译角度审视,就要求把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在译文中加以体现,以期能在读者脑海中激发类似的联想,进而认识民族特性和人类共性之间的关系,那么,文化交流的目的就达到了,翻译的价值就得以实现。

三、中英文新闻标题翻译

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中英文新闻标题也不例外。简洁和真实是二者突出的共性。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和新闻传统使中英文标题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英语新闻标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是新闻翻译的一大难题。了解中英文标题的异同是前提。

从词汇来看,中文标题喜用动词,英文标题偏爱名词。新闻英语一般遵循所谓的“ABC”原则,即:力求报道内容的准确性(accuracy),语言文字的简洁度(brevity)和文章结构条理上的清晰感(clarity)。为此,英文报纸很少在标题中惨用形容词或副词,以求准确、简洁与客观,而形容词或副词在小文标题中却频频出现。相同点是两者都喜用缩略语(汉语中,如:“武警”、“政协”、“人世”、“安理会”、“长航”、“人行”等)、“小词”及大众化用词和时髦用语。

新闻英语具有明显的特点。第一,常用词汇有特定的新闻色彩。新闻报导常使用某些词汇来表达事实和事件,因此,这些词汇经过长期使用后逐渐取得与新闻报导相联系的特殊意义,成为新闻体词语(journalistic words)。例如:horror一词是新闻标题中长用的词,用以表示不幸事故和暴力行动,再如nadir常指“两国关系的最低点”。此外,新闻报道中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套语,如:according to sources concerned (据有关方面报导),cited as saying(援引……的话)。第二,使用“小词”。小词(midget words)即:简短词,一般为单音节词。小词的广泛使用一是由于报纸篇幅有限,用小词可以免于移行,二是由于小词的词义范畴很宽,一般比较生动灵活。新闻英语称这类词为synonyms of all work (万能同义词),如:back(支持), ban(禁止)等。第三,大量使用缩略语。这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比如WB(world bank世界银行), ASP(American selling price美国销售价), biz (business商业)等。第四,临时造词。为了表达需要和追求新奇,新闻报导常常使用“临时造词/生造词”, 即:临时创造或拼凑起来的词或词组,例如:Euromart(European market 欧洲市场),haves and have-not(富人和穷人)等。

翻译时注意中英文在新闻中不同时态的表达方法:英语中多用现在时态,汉语中多用过去时态,且汉语往往借助时间词,如:“昨天”、“明日”、“将”等以衬托时间关系。针对新闻英语在句式和修饰方面的特点,可以采用切断、拆译、倒译、插入和重组等方法进行英汉和汉英对译。

从修辞来看,英汉标题风格各异。汉语标题更重文采,讲究对仗和押韵;英文标题则显得质朴平淡,重在铺陈事实。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的修辞格有限,较常用的有典故、比喻、拟人、谐音、头韵、重复、双关、移位修辞、倒装等;汉语则常用排比、重叠、借代、回环、警句、倒装、顶真、对偶、比拟、双关、委婉、衬托等。某些修辞格如头韵、回环、顶真、衬托分别为英汉语所独有。

四、跨文化交际意识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策略

新闻翻译与其他类型的翻译如文学翻译、法律翻译、经贸翻译、科技翻译等存在很大区别。原因是:第一,“新”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特点要求新闻翻译必须抢时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见语新闻传媒,超过了一定的期限新闻就成了旧闻,新闻翻译作品就失去了新闻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译者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全文照译,完全可以采用灵活变通的手段最快捷地传译消息的主要内容。只要完全真实,就是有价值的新闻,而不必忠实于原文的形式。第二,对于同一新闻事实,常常有多家媒体的多种报道,内容庞杂。这时就要求译者有很强的辨别和综合能力。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主观评论,以及以何种方式对事实进行取舍、组织、整合,这都不是全译能做到的,必须求助变译。第三,有时报刊新闻要翻译成广播电视新闻稿,这就涉及到体裁和语体的转换,更需要用变译。新闻翻译中适用的变译方法主要是减、编、述、缩、并、改。

语言简练是英汉标题的共同特征。翻译时,可采用省词法、缩略语、文言概括等手段保持这一风格。英文标题质朴平淡,汉语标题讲究文采,因而要充分发挥汉语优势。汉语标题注重交待新闻事件关涉的人名、地名、人物身份和国籍、具体主题背景等,英语标题有时忽略这些细节。有些原文标题不宜直译,否则,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比如:直译后的汉语标题过长甚至有些拗口.或因国文化背景差异而语焉不详,这就需要引入另外两种翻译方法――编译和解释性翻译。由于新闻价值的作用,在对外新闻报导的翻译中,要考虑外国受众的要求和兴趣,对新闻内容进行选择,有的放矢。因此,有时在国内报导中占相当篇幅的新闻,在对外报导中则被编译成简讯、图片新闻等。 而对涉及文化差异及背景信息的标题则可以采用增词法作补充性介绍,以利中国读者的理解。对于英文标题中的修辞手段,如果汉语有对应的修辞手段,则尽量直译。若难以与汉语契合,应根据原文的主题和汉语表达习惯,或减词瘦身,或换用其他辞格进行补偿,或者按内容意译。

1.增词法。有些在汉语新闻标题中一般都作交待的新闻要素和背景信息(如:人名、地名、身份、国籍等)在英语新闻标题中有时不交待,这就要求运用增词法:另外.有些英语标题直译时需要增补词语才符合汉语习惯。

标题Cautionary Tale:China’s IPos.若直译为“谨慎的故事:”中国股票上市”,意思不完整,可增加“购买”一词说明之:“购买中国新股须谨慎”。

2.反译法。如果标题直译无法准确表达文章内容,可换一个角度,从反面着笔,反而更达意。

An Unsuitable.Boy (情人眼里出帅哥)

3.修辞格的翻译。许多新闻标题不仅以其简洁精炼引人注意,同时也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技巧,既有效地传递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增强语言表现力,制造新奇别致的结果。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如:双关、比喻、押韵等,使译文和原文在修辞上基本吻合,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

例如:No Fans? No fret!(赛场没人气?咱可没生气!)

英汉修辞格系统不完全对应,即便是同一辞格也难以做到直接转换。翻译修辞格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在不能保持原修辞时,可换用其他辞格补偿或采用意译。

After the Boom, Everything is Gloom(押韵)(繁荣好景不再,萧条接踵而来)(保持原修辞格) On“The Rock”(双关)(困境中的古巴关塔那摩基地(译意,双关义和盘托出)

4.发挥汉语优势。英语新闻标题平铺直叙,重事实报道;汉语标题除重事实外更讲出彩。因而英语标题汉译时应多用对仗、押韵、成语甚至文言用语。

Bush’s F1ight Into the Sunset (桑榆暮景照归程)(文言)

Saving Time for a Rainy Day(储蓄劳务,未雨绸缪)(四字成语)

Stepping up to the Firing Line (裁人难,难于上青天)(夸张)

5.减词法。标题Not only Hove I Seen the Future、I’ve Got it Ringing in My Pocket.这是一个较长的句子,译为“我不仅看到了未来,还让它在我衣兜里鸣唱”未尝不可;为了简洁起见,似可改为“手机畅想曲”。

6.换颜法。有篇文章的标题叫The life of party,可有多种理解,但该文讲的是一个美国投机商违规操作,大发横财,最后锒铛入狱并连累他人的事;汉译时可根据内容变通一下,译作“筵终人散”,或者点明主题:“某某兴衰记”。

7.直译。当一种文化已被另一种文化所接受,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转换。

如Who moved my thumbs? 借用了畅销书who moved my cheese?的名字.因为该书已为我国读者所熟悉,亦可直译为“谁动了我的拇指?”

Opportunity knows―but at a cost. (学习还是赚钱,是个问题(套用英语名句)

五、结论

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要尽可能地把标题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体现出来,以期望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也就是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翻译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字面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正如刘宓庆先生在《文体与翻译》中说的:“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加上逻辑主语,或电讯中有关的人的国籍、事件发生的地点等等,总之必须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中国读者的理解,避免读者产生误会。”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苗 燕:《从新闻语言的特点看新闻的翻译》,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4.2。

[5]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黄广玲: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语言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制衡与低年级英语专业师... 下一篇:彼是莫得其偶 言论无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