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国外贸政策研究

时间:2022-08-16 10:41:12

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国外贸政策研究

摘 要:从历史实践来看,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只是个别国家、个别历史时期的现象,通常情况国都实行程度不等的贸易保护政策。因此,文章在梳理有关贸易保护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最后,文章给出了中国在新贸易保护主义下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047-02

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是世界贸易中始终存在的两股力量,两者在不同时期相互交替。贸易保护政策的存在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只要有国家存在,有国家、民族利益的差别与矛盾,贸易保护就不会消失。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贸易保护不会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自由贸易才是最终的目标,只是达到这目标需要经历长期和曲折的过程,实行贸易保护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一、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的历史演进

西方学者有关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研究可追溯到西方最早的资产阶级学说――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保护贸易理论学说。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一国的金银货币拥有量的大小,反映了该国的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因此要获得金银货币,除了开采金银矿藏外,只有发展对外贸易以增加一国货币财富。重商主义的中心理论就是“贸易差额”。重商主义在外贸政策方面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尽管当时西欧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所奉行的政策也不尽一致,但纵观这些政策,都有一个特点,即都属于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政策:强调国家权利的重要性,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对外贸易的顺差,实施奖出限入的政策;管制本国工业,支持和鼓励本国幼稚工业的政策。

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措施代表了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商业资本的利益,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但它错误地把价值的代表物―金银货币认为是唯一的财富,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仅局限于流通领域,未能从各种经济要素间的功能联系来正确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以及正确认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积累社会财富的作用。尽管如此,重商主义者在外贸政策方面的主张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2.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米尔顿在1791年向国会提交的《关于制造业报告》中提出了幼稚产业保护论,后来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斯・李斯特在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保护幼稚产业的学说。该理论主张一国应选择一些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和发展前途的幼稚产业,给予适当的、暂时的关税保护,以便逐步增强幼稚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当一国的幼稚工业成长起来,达到了外国同类产品生产的效率水准时,贸易保护便宣告取消。幼稚产业保护论并不是对自由贸易的否定,也不是限制对外贸易形成对全部产业的保护,而是指出了适当保护措施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工业的正当要求和愿望,是后进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并通过经济发展与先进国家进行经济抗衡的保护贸易学说。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不仅影响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也影响着许多发达国家保护成长产业的产业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在现实中,美、日、德、韩在其由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实施过不同程度的保护贸易。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当今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对中国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

3.新重商主义。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在重新评价“重商主义”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新重商主义”理论。凯恩斯在推崇重商主义贸易顺差论的基础上,把对外贸易与其经济理论的核心即有效需求联系起来,形成了超贸易保护论。他强调国家干预对外贸易是扩大有效需求的重要一环,其具体目标就是始终保持本国的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根治资本主义经济的顽症――严重失业问题。为达到这一目标,凯恩斯主张重新实行重商主义的各项措施,采取“奖出限入”的办法,并运用政府对财政与货币两大部门的宏观控制,进一步有效地推行保护贸易政策。此外,在国内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凯恩斯的追随者引申出对外贸易的乘数理论。他们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而进口则和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成为“漏损”,所以,只有当贸易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会增加一国就业机会,提高一国国民收入。这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超出于贸易顺差的增加量的若干倍。

总体来讲,凯恩斯主义的新重商主义是传统贸易保护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它的许多具体论点仍然有理论上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比如就对外贸易乘数而言,它揭示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的规律性,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4.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论。二战后,许多纷纷独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普遍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自立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了发达国家处于有利地位与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的贸易格局,且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因此,为了发展本国工业,保护国内市场,改变贸易条件恶化状况,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需要一种能反映其根本利益的对外贸易新学说。普雷维什(R・Prebisch)提出的以“中心――”论为核心和以“贸易条件恶化论”为基础的保护贸易理论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这种要求。“中心――”论认为:国际经济体系包括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发展中国家构成的体系;国家的外贸条件在不断恶化;国家必须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普雷维什的保护贸易理论是对有关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开拓性研究,第一次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初步揭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关系不平等的本质,提出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走发展本国工业化的道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系列理论政策主张。当然,它在具体理论分析上也有局限性和错误,比如,他没有能从根本上揭示以“比较成本说”为核心的自由贸易理论是如何造成利益分配上的不平等,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恶化等。

5.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斯潘塞和布朗德提出,后经巴格瓦蒂和克鲁格曼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战略性贸易政策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理论为基本论据,其政策主张是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以改进市场运行的结果,具体措施包括给予本国企业生产补贴、对外国竞争产品征收进口税、对本国消费者予以补贴等,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外的收益,并借机劫夺他国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另外,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着由垄断而产生的高额利润,当本国进口产品被外国厂商所垄断时,政府应该运用战略性关税政策,将外国厂商从本国消费者身上赚取的超额利润转移到国内。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还提出所选择产业需具有规模经济、较强的技术外溢性和自然垄断性等特点和优势。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阐明了在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形式,与现实经济的状况较吻合,并从理论上阐明了政府干预外贸、刺激本国出口的基本动力:哪个国家鼓励出口,哪个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但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比如,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博弈结果的成立必须以古诺模型为前提,即一方的行动不会招致对方的报复,但这种前提在现实中明显缺乏立足的基础。

除以上理论之外,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和美国数学家戈莫瑞、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等人提出的适度保护理论也具有浓厚的贸易保护色彩。此外,“国家利益”与“生产力”保护论、改善国际收支论、改善贸易条件论、改善政府收支论、夕阳产业保护论、保护就业论、保护公平贸易论、非经济目标论、管理贸易论等也为贸易保护论提供了依据。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特点

如前文所述,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的各贸易保护理论都属于新贸易保护的范畴。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

1.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贸易自由化掩盖下的贸易保护。与15世纪到17世纪重商主义之下的贸易保护潮流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的贸易保护高涨时期相比较,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最有力地体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GATT和WTO贸易自由化背景掩盖下的贸易保护,是借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和其它为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实施的贸易保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2.某些保护政策和手段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某些政策和手段带有很强的政治性,比如对进口国设立劳工标准。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劳工标准限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以此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干预。他们将劳工标准与“人权”相联系,向发展中国家展开“政治倾销”,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真正目的。

3.保护措施从本国贸易政策延伸到对方国家国内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手段一般限于一国境内。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多方面联系的加强,许多贸易问题都带有全球性。新贸易保护措施开始由本国延伸到对方国内,通过对对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政策的干预,实现本国的贸易保护目标。如2003年9月,美国、日本以我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为借口,向我国政府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企图通过干预我国的经济政策达到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

4.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区域性和歧视性。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以单个国家为保护范围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范围已经超过一国的界线,发展为区域性贸易壁垒。在区域经济体中,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被最大程度地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相互之间最大程度的合作与协作,因此必然会促进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对外客观上又形成一定的保护性和排他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一种以保护贸易为目的的国家经济联合,它是超出一国范围的贸易保护,实行的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原则。同时,随着集团内部自由化程度的加深,成员对非成员的差别待遇也加深,从而保护程度不断得到强化。欧盟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范例。

5.保护的重点从鼓励出口转向限制进口。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重点由70到90年代鼓励出口转向90年代以来对进口的限制。以美国为例,美国经济增长率从1999年的4.1%降至2001年的0.3%,于是美国政府加强了进口保护,其通过大量使用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条款,美国的反倾销立案数由1998年的37起一路上升到2002年的75起。除此之外,美国还恢复使用关税和配额手段:2002年3月美国单方面决定对部分进口钢铁加征30%的关税,11月又对从中国进口的三种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通过设立技术壁垒,将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产品拒之门外,这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重点限制进口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思考及建议

只要有经济开放,就有国际贸易。只要有国家存在,就有国家利益与服从国家利益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我国还属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还较为落后,因此如何克服这种调整影响,是维持我国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新贸易保护主义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应建立适度保护的外贸体系。外贸遭遇严峻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决定了我国应该及时拿起WTO规定的各种贸易措施当武器,保护我国产业和贸易的正常发展。从我国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格局的现实出发,决定了目前必须对国内产业和对外贸易进行适当的保护,关键是掌握好保护的尺度。所谓的“适度”包括保护壁垒的高度、保护期限、受保护的幼稚产业的选择、控制国际竞争的程度等。总的来说,适度的保护要遵守以下原则,实现以下功能: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层次;将国内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作为保护的重点对象;以维持国内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为重要目标;在保护的同时不应该完全排斥国际竞争,只是要把竞争的限制在本国受保护产业的承受范围之内。

2.建立预警机制、完善保护体系。面对世界上不少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虽然我们可以利用框架内的保障机制积极抗辩,减少和消除反倾销损害,但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建立预警机制,建设我国自己的优质优价的出口商品战略体系。此外,还应完善应对贸易保护体系:首先,面对日益频繁的贸易保护,国内企业首先要加强对进口产品或出口政策的研究,培养熟悉这方面知识的管理骨干,随时了解各国的动向。一旦发生摩擦,应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与对手建立联系和沟通。其次,政府主管贸易的部门要为企业建立与国外大公司加强联络和沟通的桥梁,特别要加强与各国行业协会和商会的联系,要对敏感地区建立定期会晤制度,把贸易摩擦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后,应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在应对国际经济摩擦中的作用。

3.促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贸易整合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途。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数量急剧增加,其主要以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已经延伸到服务贸易领域。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各自成员的经济利益。中国的周边,也有已经建立的和有望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中国政府可以积极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要从区域经济组织中获益,我国必须加入选择具有相对优势地位的次区域集团。

4.提高商品质量,冲破贸易保护。新贸易保护主义大多都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档次不高、加工技术标准低、技术附加值较低的商品和一些出口贸易的不规范行为提出的,虽有大量不合理成分,但毕竟披着保护环境资源及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合法外衣,因此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检验检疫机构长期从事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工作,具有人才、信息和技术上的优势,应当密切关注世界的科技发展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严格把关和优良服务,促进出口产品的结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葛扬,李晓蓉.西方经济学说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孟熙.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宋韵声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华夏出版社,2005

5.亚当・斯密著.唐日松等译.国富论[M].华夏出版社,2005

6.[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商务印书馆,1961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采油三厂 宁夏银川 750006)

(责编:贾伟)

上一篇:不同投资工具下合理规划资产配置初探 下一篇:咨询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动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