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与血管内皮素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8-16 09:34:38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与血管内皮素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对偏头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素(CT-1)受到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盐酸洛美利嗪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痛Ⅰ号方加减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NO、CT-1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O、ET-1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关键词:中西医;偏头痛;血管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影响

偏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通常由饮食、情志、睡眠及内分泌等方面因素诱发[1]。为了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偏头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学会(HIS)和《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中关于偏头痛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均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③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本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8.23±7.1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97±3.11)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6.43±5.7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98±2.3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盐酸洛美利嗪进行治疗,给予盐酸洛美利嗪口服,2mg/次,2次/d,分早、晚2次服用。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痛Ⅰ号方加减进行治疗,方剂组成:川芎30g、荆芥10g、防风10g、白附子10g、羌活10g、僵蚕12g、土鳖虫10g、白芷12g、细辛6g、全蝎6g、甘草6g、天麻15g、蜈蚣3g。辩证加减:气虚患者,可加黄芪15g;偏热患者可加黄芩10g,柴胡12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头痛症状和伴发症状均全部消失;显效:患者的头痛症状及伴发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或头痛发作时间减少超过2/3;有效:患者的头痛程度有所缓解,或头痛发作时间减少小于2/3,或头痛发作间隔时间增加;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情况均未达到以上标准。

1.4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w的NO、ET-1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比较法对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

2 结果

2.1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O、ET-1等指标的变化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NO、ET-1等指标对比,(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O、ET-1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其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症状,且常合并呕吐、恶心、畏声及畏光等症状,还可能伴有精神及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3]。相关研究表明,对偏头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其治疗效果通常优于单纯西药疗法或中药疗法[4]。盐酸洛美利嗪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偏头痛治疗药物,其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次研究中我们在盐酸洛美利嗪加用头痛Ⅰ号方加减进行治疗,方中川芎可达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及祛风通络之效;白附子可达通经络、祛风痰之效;两者连用可达化瘀血、祛风痰及通经络之效;配以白芷、细辛、防风、荆芥、天麻及羌活可加强止痛和祛风之效;配以全蝎、僵蚕、蜈蚣可加强通络、活血及止痛之效;而甘草可调和诸药,进而可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及祛风化痰之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后的NO、ET-1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综上所述,对偏头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使血清NO、ET-1浓度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歆,陈春富,张君,等.晚发型偏头痛与青年偏头痛临床特点的比较[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1):25-27.

[2]闫呈新,赵雷,朱建忠,等.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MRI特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5):342-345.

[3]黄小星,陈宝田,陈敏,等.237例成人偏头痛中西医完全病史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828-831.

[4]曹静,樊永平.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中西医研究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8(8):983-984. 编辑/哈涛

上一篇:乌梅丸治疗月经过少体会 下一篇:妊娠合并阑尾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