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伊斯兰风格的“华西村”

时间:2022-08-16 08:41:03

打造伊斯兰风格的“华西村”

冬日清晨的安徽宿州市砀山县曹庄镇回民许庄村,清真寺高大的圆拱顶沐浴着朝阳,在蓝色苍穹下熠熠生辉。以清真寺为中心,坐落着一排排两层别墅式小楼,统一的麦黄色墙体、墨绿色屋顶、圆拱门,“好像走进了伊斯兰风格的华西村”。这一切,与袁杰十年如一日的苦干密不可分。

严格说来,袁杰目前只能算是一名“编外”选派干部,因为他的任期早已结束,之所以在村“滞留”多年,全因为拗不过群众的再三挽留。

他不是穆斯林,却得到整个回民村4000多名穆斯林群众的爱戴。

他不是村支书,也不是“第一书记”,但全村的大小事,村民都喜欢找他商量,因为大家信他、认他、服他。

“只有尽不到的情,哪有焐不热的心”

上世纪90年代刚参加工作时,袁杰说过一句话:“真要给俺一个村,俺一定要把它搞得跟华西村一样。”一句不经意的玩笑,在2006年竟真变成了现实。当时,安徽省选拔第三批干部驻村,时任砀山县体委业余体校副校长的袁杰主动报了名。但当他得知被选派到回民许庄村时,却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明确表态“不想去”。

许庄村有5个自然村,852户、4300多人,94%以上是回族。1997年,许庄村还曾因琐事和周边汉民村产生过纠纷。在组织的动员下,袁杰最终接受了安排。

2006年11月7日,曹庄镇组织委员带着袁杰进了村。村里无一人前来表示欢迎,袁杰好不容易才打听到村部所在:那是从村民家租来的3间房,因长期无人办公,茅草长到齐胸深,推门一看,屋顶都快塌下来。袁杰借来扫把,打扫了半天,竟从草丛中捡出50多个鸡蛋。

“心都是寒的。”幸好还有一张破沙发,翻过来凑合能住下。“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走人。”袁杰在走访中了解到,村里换了村书记和主任,因新老班子之间有矛盾,新班子成立一年都没法开展工作,村里也不买镇里的账。

袁杰决定去找村书记谈一谈,村书记许站军那时正心灰意冷,工作的事基本不谈。见村干部不冷不热,袁杰也来了脾气:“这么大岁数下来,完不成任务,回去脸往哪搁,怎么向组织上交代!”于是硬着头皮往许站军家里跑,每次去,都给他老母亲和孩子捎点吃的玩的。许站军承包工程做项目,袁杰也想方设法给他跑腿帮忙。

一来二去,两人关系熟了起来,许站军说:“袁书记,你比我大,我尊你一声哥,但我这辈子都不想进镇政府了。”袁杰只好自己参加镇里的会议,上传下达,成为镇村之间的联络人和“传话筒”。

半年后,袁杰回家路上突然接到许站军的电话:“哥,镇里开会,俺和村主任许二力马上就到镇政府了。”那天一进家门,袁杰在爱人面前就哭了:“只要他俩去开会,村班子就不再有名无实了。”班子气顺了,袁杰和许站军商议,当务之急得有一个村部。许站军二话没说,先行垫资13万元,许庄村民自此有了自己的“大队部”。

由于回民群众居多,从上任第一天开始,袁杰就把维护民族团结当作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有空,他就翻阅介绍回族文化的书籍,并把回族群众日常的各种禁忌铭记在心。“咱们就是回汉和睦相处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回汉一家亲,咱们村才能有大发展。”袁杰不止一次告诫汉族村干部。

村里有个建造多年的老清真寺,历经风雨侵蚀,早已破败不堪,“到了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抱着绝不能让回族群众开展宗教活动受影响的坚定决心,袁杰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多方筹集到资金200余万元,牵头抓总,统筹各方力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只用了三个月,一座大气、漂亮的清真寺就建成了,面积比原来增大了好几倍,可容纳近500人开展宗教活动。

清真寺一位来自外地的阿訇,孩子在老家上学。为了能就近照顾,他希望孩子转学来砀山,可由于地域限制,转学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尽力帮回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袁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多次向上级反映问题,带着阿訇办理各种手续,帮助其子顺利解决了入学问题,父子得以团聚,阿訇很是感激:“多亏了袁书记!”

“干部的脚粘土,群众的心才不堵”

许庄的泥巴路坑坑洼洼,一到雨天,坑里的积水都能养鱼了。老党员们找到袁杰:“袁书记,咱这路能不能想法给垫垫。”袁杰主动去找县公路局,拉了15吨石子,把路垫好,随后又把这条2.1公里的村东西主干道修成水泥路。2008年11月,又多方协调,修通了贯穿南北的水泥路1.8公里。

河汊自然村有31户人家,没架高压线,没有变压器,只能用上照明电,风一刮,一晃两晃就停电了,老百姓苦不堪言。袁杰多次找到县供电局,架上了高压线,安装了变压器。通电那一天的兴奋劲村民徐德亮至今不能忘:“老妈子们拉着袁杰哭,一开始看他背着铺盖卷来,大家背后还笑,说背啥铺盖,反正也过不了几天。没想到,袁书记不仅住在了村里,还住进了老百姓心里。”

村集体经济落后,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600元,许庄村的“穷帽”戴得坚挺。袁杰事事冲在最前面,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牢骚话。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水、电、路的“三通”,更有群众的点赞:“俺村的干部真做到了先干一步。”那段时间,天天泡在工地的袁杰,人晒黑了,也累瘦了。特别是那双运动鞋,始终沾着一层厚厚的沙泥,甩都甩不掉。有人开他的玩笑:“袁书记,你这天天一脚泥,哪还像个县城人?”袁杰给“顶”了回去:“干部的脚粘土,群众的心才不堵……”

2010年3月,袁杰选派到期,回到了单位,许庄的村民却没了主心骨。两个月后,时任县委书记的张祥根到村里走访,村民拦住书记:“俺们啥都不要,只有一个要求,让袁书记继续来俺村。”考虑到群众的愿望和袁杰的家庭情况,县委组织部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袁杰挂任曹庄镇党委委员,专门负责回民许庄村的工作,挂职期限为一年。

2011年7月,袁杰再进许庄,这一次,兴奋的干群们排队迎接他,大家不再喊“袁书记”,直接喊“老袁”,同龄的男人们拍着他肩膀喊“兄弟”。群众很热情,老袁却还是照例,在村部支起灶锅做饭,不在村民家吃一口饭。

自己的生活不讲究,村民的事儿却毫不含糊:老人汪二棵80多岁,以拾破烂为生,户口漏登,没有身份证,不能办理五保。袁杰帮助他补办了户口,办理了身份证和五保补贴,并把钱取出来送到老人手上。村民许宗典身有残疾,袁杰到他家走访时,当场掏出200元,之后每逢年节,都送去慰问金……

这一次,袁杰和许站军开始谋划更长远的发展。村里一直严控村民建房,村民的房屋都很破旧。2012年,袁杰向上级积极争取,将回民许庄村列为安徽省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整体拆迁,集中规划建设一个中心村。

老袁不是穆斯林,可他尊重穆斯林的一切习俗。自从到了村里,他再也不沾烟酒;建新村时,率先规划建设清真寺,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一倍;居住时,他合理规划回民区和汉民区,生活习俗互不干扰。这些良苦用心,百姓都看在眼里。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房屋拆迁与安置工作是个考验干部智慧和担当的“烫手山芋”。袁杰不打怵,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全村852户居民,目前已经拆迁820户,建成527户,没有一户因为拆迁上访。

村民许华民2014年入住新房,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以前,想都不敢想还能住上楼房。现在,环境、绿化、道路、家里的装修都跟城里完全一样,房子还比城里大。”

“我们的清真美食,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民族的特色文艺,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新村建成后,许庄发展农家乐旅游不再遥不可及,努力用我们的双手,打造一个田野上的风情小镇。”袁杰和村干部们描绘的这张蓝图,让许庄人眼中放出兴奋的光芒。

“只要群众愿意,我会一直干下去”

回民群众一直有养羊的传统,但每户散养10多只,成不了气候。袁杰一边带着大伙去内蒙古、河南等地寻找好的雏羊品种育肥,请来县畜牧局专家给村民上课,一边广筹资金,建立现代化养殖区,积极引导养殖大户进驻。许参是老养殖户,以前靠老法养羊,费劲不少,挣钱不多。自从迁入到养殖区,收入步步高。“俺家几代都养羊,就俺这辈才尝到了高科技的甜头。”摸着一只壮实的小羊羔,他喜滋滋地说。

在袁杰和村“两委”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下,目前,许庄村已成立了两家养殖合作社,养羊户有174户,年出栏25万只,发展养牛60多户,年出栏4000多头,许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增,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人均年收入达到 8700元。

为发展壮大养殖业,袁杰和村“两委”班子经过讨论,在新村居住区外专门划出养殖区,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大型养羊场,占地80亩,6个养羊大棚,可容纳15000只羊。

村主任许二力办的兴达皮革加工有限公司,2006年因销路不好面临倒闭。袁杰把4万元选派干部发展资金及时注入公司,和许二力一起带着皮革加工成品全国各地联系销路,总算救活了企业。目前,该公司年产值达1800多万,解决了5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一年的挂职任期很快就到了,在群众的再三挽留下,袁杰又干了一年。一心扎在新村建设中的老袁也忘记了“回家”的事情,周而复始。挂职期间,他不再享受选派干部生活补助,家里开的打印店因无人打理早关了门。就这样,袁杰和许庄村的情缘整整延续了十年。

十年来,袁杰带领村“两委”班子,一直向外界传扬着和谐的音符,也展示着回民许庄村改变和发展的决心。从村工地的泥瓦匠眼里,阿訇金鑫读出了外村群众对许庄的羡慕之情。“通过许庄的发展,减少了人们的偏见,改变了大家对许庄的印象。现在,每年开斋节,汉民也会带着礼品前来祝贺。”这一转变,非比寻常。

“十年来回汉群众和谐相处,没有发生一起矛盾。”曹庄镇党委书记丁建波介绍,“这些年,袁杰积极争取各级资金4000多万元,回民许庄村迅速发展起来,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坚强稳定的村班子,更离不开袁杰同志多年来的辛勤付出。”

每一次,村民见到老袁,又都是同样的请求:“你可不能再走了,你要再走,俺都撵你家吃喝去。”

“安徽省美好乡村示范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安徽省选派干部优秀标兵”“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见证着袁杰多年来以一颗滚烫的赤诚之心,扎根基层、敢于担当、重在实干、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促发展、惠民生、促进民族团结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回族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上一篇:我的录像厅时代 下一篇:“甲型流感”下初中生物课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