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促进学风状况好转的作用探析

时间:2022-08-16 08:29: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促进学风状况好转的作用探析

【摘 要】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实施者和监督者,解决当前高校学风问题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着手。加强教师思想作风建设,弘扬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纪律和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技术精,学术造诣深的教师队伍,以优良教风端正学风。

【关键词】高校;师资;学风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教风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风尚,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其治学态度的浓缩,是其职业道德风范的展现,也是其以教学水平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为良好学风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必须把教风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基础工作抓实抓好,必须把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技术精,学术造诣深的教师队伍作为学风建设的核心。

一、坚持引导与监督并举,提高教师职业崇高感,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树立为人师表的风范

当前,社会上一些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成为了对教师这个职业诟病的原因,一些消极思想将教师职业庸俗化,在教师自身的心目中,原来职业的崇高感也逐渐消退。这就必然导致部分教师对自己放松要求,备课不认真,精力投入有限,不把心思花在自身教学水平改进、提高和钻研教学方法上,教学手段单一,课程环节设计粗糙,教学内容长期无变化,严重滞后于专业发展,再加上对学生采取放任不管,只管自己讲授,下课走人,没有沟通交流,对学生学习疏于督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为两个相互脱节的环节。这样的教风必然导致学生得过且过、浮躁放纵、不求上进。因此,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

一是要应当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弘扬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把师德风范的培育作为核心内容,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开展以弘扬和倡导“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严于律己、关爱学生”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树立典型,发挥模范示范作用,促进整体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提升。以教师的完善的道德行为、人格魅力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二是要应当制定规范的岗位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坚持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督促教师重视道德修养,克服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摒弃消极观念,消除陈规陋习,要打破资格主义,对于影响整体教风的个人,采取警示、学习的办法,督促其改进和提高,增强教师责任心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坚持政策引导,提供条件,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也应当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以及课程目标的要求,紧跟本专业发展方向,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更新,在教学中融入新内容,介绍新方法、新技术,同时淘汰落后、陈旧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愿望。通过开展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研究教学规律、研究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操作式教学,通过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规范课堂秩序,严格教学纪律和严格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教师应当严抓教学纪律,以自己严谨守纪的实际行动和踏实认真的态度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对于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对作业、实验实训、见习实习都应当和课堂教学一样,甚至要求更高,特别是对考核环节更应当严肃对待,使学生形成诚实守信,尊重知识、尊重自己的正确态度。对于教师授课质量,学科主管领导应做到了如指掌,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听课,了解具体情况。对于课堂纪律差,学生反响强烈的老师,应当及时批评教育,帮助查找原因,督促其改善与学生关系;学生评价极差,已经无法再开展教学工作的老师应当予以转岗,避免师生矛盾激化。

四、通过教学名师和各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首先,应当立足于自身条件,在现有师资水平上做到效益最大化,有目的地规划学科建设,整合教师资源,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梯队。充分利用教授、专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做好“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升专业教师队伍教学经验。另外,应当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参加有利于自身各项素质提高的各种培训,积极开拓各种有效途径,寻找校企联合新途径,新的结合点,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和锻炼,开阔视野,丰富实践经验。

第二,在做好现有师资的管理和培养提高之外,高校还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引进高端师资力量上。一个知名的专家就是一个品牌,其专业知识和科研基础都会对学科发展带来巨大的推进作用。一些重点学校之所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其过硬的师资力量就是不可估量的软实力。如果学生能有与专家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机会,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做好外聘教师的建档和管理工作。由于受到进人计划的限制,一些专业要完成教学计划只能依靠外聘教师,但是对于外聘教师一定要加强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求外聘教师要同样遵守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效能考核,并建立完善档案,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外聘教师要坚决予以辞退。另一方面,要加强学院与外聘老师的相互交流沟通,增进了解,鼓励外聘教师积极参与到院内的各种教学活动和科研课题中,让他们融入到的大的环境中去,增强其归属感和成就感;同时建立有效的奖励措施,有效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工作激情。

最后,应当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教师也是社会人,工作之外也有基本生活需求,也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安居才能乐业,学校应当提供必要硬件基础,帮助教师适当解决合理生活和工作需求,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高娃.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

[2]孙玉伟,董俊斌,付建军,李金华.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与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2).

[3]王言锋.从期末复习考核环节谈高校文科的学风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

董华明,(1978~),男,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河南科技学院服装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

上一篇:让品德与社会课动起来 下一篇: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