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时间:2022-08-16 07:35:44

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提升其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同时又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对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良好的预习,可以使其对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有所准备,其对不明确的知识点就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可以明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课前预习这一习惯的培养,致使学习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教师在讲课之前,学生完全不知道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的现象比比皆是。对此,教师要对课前预习这一习惯的培养加大重视,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有一个良好的准备。如教师在每节课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并在下节课开始之前进行预习情况的抽查,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避免让学生对教材生字、词语等内容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做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对于教师来说,应紧跟新课改理念,对教材内容不断钻研,从而营造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体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升,从而能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做到对更多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教学一般包含字、词、句等多方面内容,面临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掌握有效方法,方可做到轻松学习。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朋”通常设计出“月月相伴,是朋友,朋友处得久,一定常在走”这类的识字方法,从而有助于学生记忆。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只要加强引导,便能够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

三、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兴趣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通过对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会要求学生自己当老师,来带领大家读生字词,并让学生乐意读哪一个字、词,就读哪一个字、词,同时在学生读的同时,给予其鼓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个人天生都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只有通过后天学习,才能够慢慢养成这种习惯与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理念及教学地位的转变,来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拥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意识。

四、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作业虽一般不在课堂完成,但作业也是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环节。所以,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加强引导、严格要求,来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例如,在写作业之前,需准备好纸、笔等所需用品,并先需要完成对当天学习内容的复习,从而避免学生思维出现混乱。若是寒暑假等一些假期作业,教师应为学生拟定好计划,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计划中的任务量,认真完成、认真检查、不马虎、不拖拉,对待发现的错误,应当及时的更正,并要求完成作业期间,不准求助家长与同学,要求其独立完成,防止学生一出现问题就救助家长、老师与同学,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别人的帮助过于依赖。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师评价与家长检查转变为学生自我评价,使其养成自我评价的好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诚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坚持,因此,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逐步向自主主动学习转变,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 下一篇:浅析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