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础之语言生动

时间:2022-08-16 03:37:02

写作基础之语言生动

【写作目标】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也是文章的外衣。一篇文章中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精确的立意无不以语言为载体。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拨动人的心弦,使人产生情感共鸣。

【技法指津】

1.锤炼词语,变平淡为生动。

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我们要使文章语言生动,首先应重视锤炼字词,即从几个可用的词语中选用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例如:

春天感动了小草,小草才笑得那么柔软;小草感动了太阳,太阳才绽放得那么灿烂;太阳感动了云朵,云朵才飘舞得那么缠绵;云朵感动了星空,星空才耀动得那么璀璨。感动让自然如此多娇。(《带着感动出发》)

例文中用词贴切,“笑”“绽放”“飘舞”“耀动”这几个动词和“柔软”“灿烂”“缠绵”“璀璨”等形容词准确地描绘出了“小草”“太阳”“云朵”“星空”受到感动时的灵动鲜活的形象,具体可感,极富语言张力。

2.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

抽象的事物不易被人理解,给人的印象较浅,形象的事物容易被人感知,给人的印象较深。例如:

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

例句表达了女孩的“思家”之情,蕴涵了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它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看夕阳”来体现。如果只说“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也有些想家了”则没有此效果。

动态之美是一种稍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正因为如此,对于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山水名胜多是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因此,我们要善于让静物动起来,让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摇荡人的情怀。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中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

“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

3.巧用辞格,扮靓语言。

修辞“魔杖”,点到哪里,哪里就亮起来。在文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精彩纷呈,充满灵性;使感情浓郁,极富感染力。看到云彩轻轻地飘在天上,不妨比喻一下:中秋之夜,天上的云像轻纱似的,给微风徐徐地拽过天河。留恋沉沉下坠的夕阳,不妨夸张一下:我恨不得找一根竹竿,把太阳支起来。这样的句子,新奇瑰丽,不经意间就能俘获读者的心。

可以说运用修辞手法是对语言最好的包装:比喻可使句子生动形象;拟人可使语言活灵活现;排比可使段落气势贯通;对偶能让句子精练和谐;引用可使文章富有文采……例如:

懈怠时,语文告诫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失意时,语文鼓励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浮躁时,语文提醒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该段文字用了拟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拟人将语文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排比增强气势,有一气呵成之势;引用展示了作者胸有知识积淀,具有典雅之美。

4.句式灵活,语言变化多姿。

语言生动有时还表现为一种变化之美,即我们可通过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多种形式的灵活搭配,追求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长短句交错使用能使文章表意丰富,产生错落有致的美感;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会使语言变化多姿,灵动自然。例如:

抵达成功的路上,有太多的风雨雷电,太多的暗礁险滩。有了希望,才有了勇气去面对;有了希望,才会在犹豫之时坚定地选择继续;有了希望,才能在孤单困苦之时甩掉泪水昂头前行。就像孱弱的小草,等待着春天,坚守着成长的信念,才能在温暖的季节里变绿,生长……面对挫折,选择勇敢地跳过;面对失败,学会用笑容稀释;面对黑暗,选取希望的火把照亮!(《寒冬・暖春・希望》)

【牛刀小试】

春,乘风而来

姜梦颖

柳绿了,花开了(改为:轻风染绿了嫩柳,暖阳催开了娇花),只一愣神(点明来得快)的功夫,春就来了。

春,乘风而来。

刚和冬打过照面的春还带着未散的余寒。春寒料峭,身着臃肿冬装的我们拒绝着,但春以它特有的方式提示着自己的到来。听,屋外的风呼呼吹着,号叫着,那是春乘着自己的坐骑在广阔的天地里驰骋。追云逐日,酣畅淋漓,一副傲视万物、盛气凌人的模样(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气势与快速到来的迫切心情)。春,本来就应是骄傲的。

宣泄了压抑一年的情绪,春平静下来了。“吹面不寒杨柳风”,沐浴着这样的春风最是惬意。太阳烧得空气热腾腾的,我们的鼻尖渗出了密密的汗珠,春风便伸出小手为你把汗擦干,还趁势跑到人的头发里游荡一番,把梳得平整的头发弄得飘逸起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可爱、调皮)这样清爽的感觉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我们的每个毛孔都很舒畅,那舒爽的感觉从肌肤一直渗(写出了舒爽的感觉由外入内的体验过程)入心里,心情高涨得要飞起来。

温柔的春风暖暖地吹起来,轻叩迎春花的闺门。迎春花只害羞地露一下头,娇滴滴含笑未答。然而,只一天功夫,迎春花性子大变,叫醒小姐妹,纷纷披着金黄外衣齐刷刷立于枝头,小巧玲珑,随风轻摆,向人致意,散播着春的讯息。(此段描写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把抽象静态的花开写得形象生动,具体感人,并赋予了迎春花娇小、害羞而又活泼的神态。)

春是个急性子,赶得我们也不得不脱下厚厚的冬装,换上五颜六色的春服,轻快地行走于春天的校园。行走的学生如花一般活力四射,散发着春日的朝气,张扬着青春的魅力。春光下的少年,意气风发,带来了新一年里新的希望。

春,乘风而来。沐浴着春风的我们,双翼丰满,怀抱春天的希望,迎着春风在广阔的天地里翱翔。

点评:本文主要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词贴切生动,化静为动,长短句结合,写出了春到来时的情状,以及春到来时人与物的感受,最后点出春带给人希望,催促人们展现自我的主旨。

【误区警示】

1.词汇贫乏,用词重复。惯于使用脑海中有限的词语,惯于使用平日常用的词语,比如,写到人物的激动,就会说“我十分激动”“我高兴得跳了起来”,语无生气。

2.句式单调,缺少变化。不用疑问句,不用感叹句,不用祈使句,只钟情于陈述句――并且都是主谓宾齐全的陈述句,这样会使文章的语言单调乏味。

3.忽视修辞,语无生色。或有个词用就行,也不管是否有更生动的词语替换它;或懒得联想和想象,修辞手法被搁置一边;或文章充斥着散句,句子缺少节奏感。

【延伸训练】

1.材料: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对于“宽容”,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语言生动。

2.我读懂了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

上一篇:人物精神 第14期 下一篇:难以忘却的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