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时间:2022-08-15 10:55:49

让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足生活,进行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创设生活情境时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便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明探究的方向。如教学“折扣”一课时,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麦当劳的套餐打折了,你说买哪种最合算?先出示模拟广告一:套餐1(原价18.60元,现价10.00元);套餐2(原价18.60元,现价11.00元);套餐3(原价18.60元,现价12.00元)。学生当然选择了套餐1,它下降得最多。再出示模拟广告二:套餐1(原价18.60元,现价12.00元);套餐2(原价14.60元,现价9.20元);套餐3(原价17.40元,现价11.50元)。问:现在买哪一种最合算?面对数字的变化,学生感到有些困惑。这时教师引导他们先算算再讨论交流。部分学生认为,套餐1价格下调了6.60元,下降的钱数最多,所以选择套餐1;还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套餐1的原来价格最高,下降的幅度并不是最大。双方各执己见,学生在矛盾中期待结果。教师通过让学生算一算各套餐下降了百分之几,很快得出了答案。此时再来教学“折扣”,学生易于掌握。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力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本信息建立联系,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明探究的方向。

二、返回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再扩展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创设开放性的实践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曾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国庆”节快到了,王亮的父母准备给他1500元钱要他到上海旅游3天,但不得超过3天,回苏州不能超过晚上10点。让学生帮王亮查找苏州到上海的火车,汽车,飞机时间表,票价和旅游点的门票价,制订旅游计划,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学得积极有效。在教学“纳税和利息计算”这课时,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附近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产生了许多问题:“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学生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如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同伴知道如何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又使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了联系。从而既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生活情境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如涉及购房问题的应用题,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凌老师准备购买一套新房,请同学替老师想想: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为老师出谋划策。”学生认为,要知道房价,先得考察地理位置,交通情况,了解优惠政策,可使用面积,小区物业管理等。然后我出示房价让学生根据房屋基价,优惠政策,以及楼层差价等计算总价。接着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房子买好以后,为了美观和舒适,我准备进行装修(大屏幕出示各种室内装修图片)。你有什么信息可以提供给我?”由学生介绍本街道木地板的市场调查。老师问学生:“我最好选择哪一种木地板?为什么?你能用数据说明吗?”然后请各小组同学合作探讨,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如果仅仅让学生计算房价,就只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技能并没有帮助,反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得不到提高。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上一篇:试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下一篇:让口语之花盛开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