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5 01:30:37

新课改理念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J623.7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新课程改革顺应了当今时代精神的潮流以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先进的课程理念必须借助于课堂教学才能彰显其教育功效。因此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理念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着力构建新课堂。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初中音乐教学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实施;音乐

一、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应该说早已经被人们所认同。在音乐教育中,应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课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许多学生和家长对音乐课没有高度的重视和兴趣,相信每一位音乐老师都有同感,那么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成为我们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如:本人有一节课感触很深,在教授歌曲《嘀哩嘀哩》中,因为这首歌曲已经很普及了,学生都会唱,所以我在教学中制作出动画-美丽可爱的“小黄鹂”,让“小黄鹂”不但会唱歌,而且还会说话,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取向,利用了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本来很普通的一节课充满了新奇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注重乐理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注重歌唱的训练,侧重情感、兴趣的培养,忽略对中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但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学生只有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我们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但不是像以前那样简单机械地训练,而是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涵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堂上比较注重依据课标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乐理知识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乐理教学。

四、加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观念应转变?

传统音乐教材以音乐知识为中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学生感觉枯燥,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传统音乐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新课改的发展,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陶冶,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表演激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1)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新课程音乐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2)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习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3)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涵义,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生成和创造。(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接受、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5)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得与开发者,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五、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加强烈。而只有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从而使其能全面的感受艺术,理解艺术的表现艺术。传统教学过程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指挥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生命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新的综合艺术课提倡开放,只有开放才可能搞活课堂,创新的火花才会在课堂教学中迸射,从而促使学生的发展。提倡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就是一堂课突出学生的“学”,为学生“学”服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学习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质疑的权利和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得到尊重,求知欲得到不断的激发和强有力的保护,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和情感得到客观、公正、公平的全面评价。如上艺术活动《线条》一课为了让学生们更能直接感受,体验线条的美,我特地先让学生从音乐中寻找旋律的线条,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从动作中找线条。让学生感受到“线条”不只是单一的横线、弧线和波浪线,在我们身边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世界有线条是丰富多彩,鲜活充实的。接着再引导创编故事,让学生以自己的线条讲述故事的发展过程……教学过程的开放,使艺术学习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培育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宽松学习环境,营造学生主体氛围。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试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音乐兴趣。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伏化课堂教学,有效的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教内容,设计一些歌曲画面让学生理解、律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教室中的学生欣赏到歌曲画面,也想自己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也形成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上一篇:数学课堂 教学生做人 下一篇:让有生命力的课堂助力学生和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