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该展示给学生什么

时间:2022-08-15 01:10:01

语文课,该展示给学生什么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遍及神州大地,语文课怎么上,也一度使不少语文教师感到困惑。构建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创新的权利交给学生,把人文意识传递给学生,把教师的语音魅力带进课堂,会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会极大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兴趣,会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文;展示;创新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遍及神州大地,课改理念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出生命活力的主阵地。”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课程标准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师生共同探讨的体验过程。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要善于营造公平、民主的竞争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互相沟通,互相补充。引发群体的思维碰撞,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教师要敏锐捕捉富有生态气息的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行为,并及时予以调整,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充分显现出生命的活力,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张扬出民主的个性,课堂才能显示出它的无穷魅力和五彩光环。那么,在构建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展现给学生什么呢?

一、让快乐唱响课堂的主旋律,把纯真的笑容还给学生

“快乐应该属于孩子”是教师构建动态的语文课堂的主题思想。教师在构建动态的语文课堂中,只有把快乐还给学生,他们才能敞开心扉,主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他们才能成为有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才能带着纯真的笑容,走进课堂,走出课堂;只有教师教学活动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才能让学习成为他们自主的生命活力,才能让学习变成一种美好的精神之旅,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要构建一个动态的、快乐的语文课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课文题材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寓言、童话、故事类,可让学生编演课本剧,搞故事演讲,激发兴趣;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及名胜古迹的课文,不妨让学生写写解说词,过把导游瘾;一些科普类的课文,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素材搞个专家访谈;优美的诗歌、散文不妨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陶醉在配乐朗诵的舞台上……总之,动态的语文课堂,应是快乐的精神大饼,要让学生自由汲取、自由分享,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二、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现在进行时,把创新的权利交给学生

创新是构建动态课堂的基石。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创新就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让“目中无人”的“一言堂”占据“市场”,不能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框”让学生去钻,这样的结果,只能使课堂教学缺乏一种因情感、思维的流动交融而带来的活力,更谈不上让学生产生愉悦感。

在构建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为原则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以创造性教学机制和教学方法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发展过程,实现“创造性教”与“创造性学”的和谐统一,诸如,设计创造性教学结构,讲究创造性思维的提问艺术,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力求创新。决不以讲代教,越俎代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教师的教学案设计要富有弹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认知的需要随时做富有创意的调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活跃学生的奇异思维,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能干涉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胡思乱想”。从而让学生放飞想象,在创新的苍穹中翱翔!

三、挖掘语文教材内容,把人文意识传递给学生

新课标第一章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者要把人文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淀了民族的智慧、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语文教学中必须倾注和体现人文精神,必须把人文教育渗透于整个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往往是“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就自觉不自觉地用“科学”的方法“肢解”课文,满足于用“理性”的眼光去评判课文,这样的教和学,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中的每篇课文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赋有人文精神。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从“大我”出发,努力挖掘保护自然、关爱人类的人文素材。《向沙漠进军》、《秃鹰之死》等课文提出了要善待地球,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话题,是环保教育的生动教材;另外,还要挖掘追求自由和担当责任的人文素材,《在李公朴悼念会上的演讲》等体现了主人公为了正义的事业大义凛然,直至英勇献身的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精神,更加努力学习。从“小我”考虑,要引导学生关注善待自己和关爱他人的人文素材。《春》、《济南的冬天》让学生既感悟到了文学的美,又体察到了自然之美;《白蝴蝶之恋》告诉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自然,而且还要敢于和一切破坏自然的丑恶行为作斗争;《散步》、《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让学生懂得了人间浓浓的亲情是最宝贵的财富……课文中的人文教育内容举不胜举,讲述了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创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环境,有待教师去引导、去教育。如果语文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将会使学生受到人格的熏陶。

四、增添课堂教学魅力,把语言美带进课堂

高尔基明确指出: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生动。学科语言的特点,学科语言的运用,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教师要重视学科语言的组织。语言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和手段,语言成功是授课成功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殊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学要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用规范、准确的语言将知识正确辅导给学生,同时,语言还应具有启发性,或由浅入深的讲解,或循循善诱的提问,或留下空白供学生思索……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让他们自觉汲取知识的琼浆。另外,语言既应生动想象不失幽默,又应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让又应美感通过教师的语言变得文采飞扬。再者,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语调,或轻重缓急,或抑扬顿挫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武陟县龙源镇第二初级中学)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有感 下一篇:语文有效课堂阅读教学之我见